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有效传递公司质量的信号是解决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基本途径。中国证券市场于2010年3月正式放松卖空管制,放大了高质量公司被低估的不良后果,强化了高质量公司通过发送信号将其与低质量公司区别开来的动机。本文利用这一自然实验,分析了我国企业慈善捐赠的"信号传递动机"。研究发现,放松卖空管制显著提高了可卖空公司的慈善捐赠水平,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结果依然成立。将样本按照信号传递能力和信号传递需求分组分析发现,对于融资约束程度越宽松、盈利能力越强、面临产品竞争越激烈、信息不对称越严重、股权越分散的上市公司放松卖空管制的慈善捐赠效应越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公司的确运用慈善捐赠作为信号工具应对卖空冲击。  相似文献   

2.
信息不对称是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典型信息结构。项目信贷融资比例是否存在盈利能力的信号传递作用,对于在信息不对称下的项目的融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焦点。所以,通过信贷融资比例的信号传递博弈的均衡分析,探讨项目盈利能力和信贷融资比例的相互关系及其融资市场内在运作机制,以提高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项目融资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项目融资过程中,投融资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通过股权比例选择可以比债券利率有效地传递项目质量的信息.不对称信息迫使好的企业承担较高的负债率,以此显示自己的高质量.在项目债权融资的模式中建立了作为内部投资者之一的经管者的信号传递模型,得出了分离均衡.本文通过分析认为,经营者股权投资比例的选择可以更好地传递项目质量的信号,从而为债券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信号传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针对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不够完善,虚假财务信息大量存在的状况,从信息不对称的假设出发。在比较分析西方信号传递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以期产生“分离均衡”,使投资能够增强明辩“是非”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自然  祝伟 《财经研究》2016,(11):99-112
网络购物市场存在商品鱼龙混杂的典型现象:高价格的商品不一定高质量,低价格的商品也不一定低质量,表现出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特征。文章基于网络购物市场所存在的两个维度不对称信息的特征事实,即厂商在产品质量与产品生产成本两个方面拥有私有信息,通过构建二维不对称信息的分析框架,从市场均衡的视角首次解释了上述现象的经济机理。分析表明,由于二维不对称信息的存在,消费者和厂商决策的互动过程使得市场上产品价格与质量不再具有单调递增关系,从而网络购物市场可能出现鱼龙混杂的市场均衡,文章证明了这一均衡在合理的条件下是存在的。文章通过比较静态分析考察了市场环境的变化如何影响商品质量的价格信号显示效率以及消费者购买行为,并考察了网络购物行业商家披露信息、消费者对于商家的反馈评分机制和保证退货等手段对于消除商品鱼龙混杂现象的有效性,为进一步规范发展我国网络购物行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市场失灵及规制架构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军 《经济问题》2008,342(2):20-22
信号发送理论认为,教育是劳动力市场的强信号之一,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劳动力质量的信息,从而消除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而在我国不成熟的劳动力市场中,教育信号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利用信号发送功能消除信息不对称往往需要耗费很高的成本.因此,信号传递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必须以成熟的劳动力市场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市场中的“柠檬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农产品市场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这就忽视了对其所存在的信息不完全尤其是信息不对称的研究,实际上,现实农产品市场上的过度竞争状况极易产生由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所致“柠檬问题”,其结果是,低质伪劣农产品将高质量农产品挤出并占领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因此而受到巨大损失,解决农产品市场中的“柠檬问题”,既有赖于有效竞争的农产品市场环境的形成,更有赖于农产品市场“正的”信号显示。  相似文献   

8.
“环保费改税”政策作为政府税收系统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导向信号,是落实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本文基于2014—2020年中国沪深A股企业数据,构建三重差分模型探究“环保费改税”政策能否发挥信号传递效应影响企业绿色治理。研究发现:“环保费改税”政策能够发挥“污染管制”信号和“减排激励”信号推动企业绿色治理。机制检验表明,“环保费改税”政策发挥信号传递效应吸引市场投资者关注企业环境信息,为企业获得绿色基金投资和绿色信贷支持,从而促进企业绿色治理;也能发挥信号传递效应激发管理层环保认知,降低企业绿色代理成本,进而对企业绿色治理产生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成本转嫁企业、公众环保意识较强的地区以及非国有企业中,“环保费改税”政策对企业绿色治理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基于信号传递视角拓展了“环保费改税”政策的经济后果研究,为环境政策如何有效结合市场理论解决企业环境治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探索环境治理变革之路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导致小额贷款市场①借贷行为风险凸显.本文基于博弈论的信号传递模型并结合工作实践,重点解析借贷双方相互作用机制对风险影响的过程,目的是减少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因素,实现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与公司财务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信息与公司财务决策的关系。通过一个决策模型从理论上得到如下结论:信息是否对称影响公司决策,信息不对称时决策的披露具有信号效应,投资者将债务筹资看成一种“好消息”,而将发行新股视为一种“坏消息”,决策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标准化水平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其中专利技术的标准化又使得技术标准的强势与专利权的优势相结合,使得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市场优势倍增。"得标准者得市场",专利技术标准化已成为国际竞争中新的游戏规则,更是西方大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战略手段之一。目前,国外企业利用"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竞争路线取得了较大的技术和市场优势。而尚处于专利标准化起步阶段的我国企业却面临着极大挑战,尤其在技术密集型的电力行业,各个主要电力企业正在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其面临来自国外企业专利标准的挑战更大。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及外国企业实施专利标准化战略的成功经验,并结合电力行业的特点,提出专利标准化建设建议,构建电力行业专利标准化战略。  相似文献   

12.
除保护技术输出的传统职能外,专利在企业和利益相关者沟通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信号传递职能。其中,专利在资本市场上的信号价值近年来备受关注,已有研究指出专利作为质量信号有助于企业获得投资者认可,并且专利信号效果依赖于投资者获得企业信息的多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投资者获得企业信息的内容对信号价值的影响。具体地,在负面信号情境下(企业过去的财务绩效差、收益波动性大、未来不确定性高),专利的信号价值更强,而在正面信号情境专利信号效果减弱。利用来自深沪两市1 787家上市公司2000-2011年面板数据验证了以上假设,专利数量和外部融资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并且在负面信号情境下二者正向关系更强。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表明,发明专利的信号效应比非发明专利更强,而私企的专利信号效应比国企更强。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专利数量的迅猛增长,专利质量问题日益凸显,专利质量评价成为学者关注焦点。面对海量专利数据,如何构建有效的专利质量评价方法,实现对专利质量的准确评价和分类是一项急迫的工作。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专利质量评价研究进行系统调研和梳理,提出一种新的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根据新的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专利质量评价方法;最后,以人工智能技术专利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综合利用专利技术性、经济性、法定性和主体性评价指标,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入地评价专利质量;基于机器学习的专利质量评价方法能够迅速对专利进行分类并识别高质量专利,从而提高专利质量评价结果深度,为实现大规模专利质量分类评价智能化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专利数量的迅猛增长,专利质量问题日益凸显,专利质量评价成为学者关注焦点。面对海量专利数据,如何构建有效的专利质量评价方法,实现对专利质量的准确评价和分类是一项急迫的工作。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专利质量评价研究进行系统调研和梳理,提出一种新的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根据新的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专利质量评价方法;最后,以人工智能技术专利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综合利用专利技术性、经济性、法定性和主体性评价指标,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入地评价专利质量;基于机器学习的专利质量评价方法能够迅速对专利进行分类并识别高质量专利,从而提高专利质量评价结果深度,为实现大规模专利质量分类评价智能化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专利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表征。以在华机构获得的美国授权专利为研究对象,从专利数量、技术领域、区域分布、专利质量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我国大陆地区创新能力的发展态势。我国创新能力基础虽然薄弱,但发展迅速,尤其电子、信息、控制领域技术发展迅猛;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创新能力差距悬殊;台控股企业创新优势明显;大陆地区获得美国授权专利的质量分布不均衡。建议:我国在创新政策的制定上,应认识到专利数量和质量不是对立的;政府在资源配置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区域之间存在的不均衡性;在对待创新能力在技术领域分布的不均衡性问题上,应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应从基础领域和重点领域两方面,扩大我国专利的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16.
数字产业具有前沿性、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技术标准国际化是数字产业保持全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法,以昕诺飞为研究对象,探索企业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的路径及机制。结果表明,昕诺飞实现技术标准国际化的主要路径是基于自主研发或收购专利组建标准联盟或专利联盟并制定发布联盟标准,进而将其转化为国际标准、目标国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可基于标准开展相应认证检测,形成“联盟+标准+专利+认证检测”的闭环,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市场垄断化”的良性循环,以维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关键在于组建联盟,我国数字产业可通过“标准联盟+专利联盟”的双联盟策略,形成核心层稳固的开放式战略联盟,通过构建共生演化生态系统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其质量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在《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制定工作紧密推进的关键节点,有必要探索科学高效的高质量专利培育路径。通过WIPO统计报告等资料分析我国专利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高质量专利的价值与定位、低质量专利的特点与成因进行辨析。通过引入系统控制理论,建立全流程、层次化的体系模型,找出影响专利质量的主要因素和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和完善建议,以期形成知识产权强国战略背景下的高质量专利培育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现有专利制度下,企业拥有强烈的专利获取动机。基于科技产业中专利片断化与兼容性等特点,构建了一个产品部件组成模型,并在给定兼容性假设的前提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先动企业占有专利组合竞争的主动权;采取回避设计是企业专利组合的占优选择;市场竞争环境直接影响企业专利组合的积极性;专利组合路径必须以企业现有专利为基础。科技产业作为典型的专利密集型产业,企业应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现有专利的基础上扩大自己的专利组合数量与规模,并建立稳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湖北省1993—2018年相关数据,运用VAR模型对绿色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将绿色创新分为发明专利授权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两个要素。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发明专利授权对经济增长存在“扩散效应”,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对经济增长先体现“扩散效应”,后体现“挤出效应”,而经济增长对两者均具有“扩散效应”;发明专利授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应积极构建绿色创新与经济增长的长效互动机制;加大绿色创新开发投入,完善绿色创新相关制度;提升绿色创新的投入效率,加速绿色创新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echnological proximity measures in three areas: USA, Japan and the Europe. In each economic area, we use information from two international patent systems to construct the technological proximity for 240 large international firms. In particular, we select firms’ patents from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s Office data and European Patent Office data. In order to compute the technological proximity, we follow the methodology developed by Jaffe [1986.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and Spillovers of R&D: Evidence from Firms’ Patents, Profits and Market Valu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6 (5): 984–1001], where a technological vector is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atents of each firm across technology classes. Since the Jaffe distance assumes that spillovers only occur within the same technology class, but rules out spillovers between different classes, we develop also a distance measure which exploits the Mahalanobis norm to identify the distance between different technology classes based on the frequency that patents are taken out in different classes by the same firm.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is to investigate the robustness of the technological proximity measure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it may be affected by patent system fea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