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专业村效应”看专业村战略的可行性王旭波近年来,雄县县委提出并实施了“盯住市场.发挥优势,大力实施专业村战略”的经济发展思路,加速了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和区域化的发展。到1994年底,全县223个行政村中已建成133个专业村,主要集中在三大行业:电器电...  相似文献   

2.
3.
高更和  石磊 《经济地理》2011,(7):1165-1170
专业村发展对于大范围提高农户收入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豫西南3个样本专业村121户专业农户的调查分析,发现专业村是在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在能人的带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其发展历程服从"S"型曲线创新传播规律。其中,资源等地理环境因素起基础作用,初期接受者或能人在发展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政府行为可加快其发展过程,农户尤其是家庭中的"顶梁柱"的财商对农户专业项目的发展及其时间早晚具有重要影响,多数农户对专业项目的接受是通过模仿方式实现的。在农区发展中,可将建设专业村作为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专业村类型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专业村发展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文章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专业村类型形成机理和主导因素分析框架,提出企业家精神是专业村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工与专业化、邻里效应与距离衰减理论是专业村形成机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传统文化与习俗以及经济基础决定着专业村类型.在此基础上,以河南省四个典型专业村为案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能人决定一个村庄能否成为专业村,而不同地理因素对专业村类型的作用大小和作用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基本支持所提出的理论框架,进而提出各地应充分发挥村内外能人的作用,根据其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专业村.  相似文献   

5.
专业村是基于规模经济和分工经济,由农户企业从事相同或相关联的经济活动而形成。利用宿迁市红庙板材加工专业村农户企业调查数据,分析了专业村形成与演变的过程,探索企业家行为与专业村的形成速度、经济效益、产业内分工以及企业未来走向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1)红庙村在20年内实现了企业数量快速增加、生产与交易空间的集中、产业内分工不断深化。(2)能人与村干部的带领、相关产业的从业背景以及获得信贷等因素影响专业村的形成速度。(3)企业家的社会关系、村干部和亲友的支持有助于提升专业村的经济效益。(4)随着专业村产业内分工的深化,村外联系的影响作用超越了村内联系。(5)企业家的外界联系、经营履历及企业现状发展情况对专业村的未来走向影响密切。  相似文献   

6.
齐双虎 《经济论坛》2006,(24):129-129,138
一、专业村的建设策略 专业村的建设应根据农村所处的区位、历史、资源、环境、习俗、观念、人才等相关情况及优势,有的放矢地进行建设,要实实在在的工作努力和艺术策略。  相似文献   

7.
8.
专业村集聚的空间表达——以河南省专业村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南省发展实力最强的1 200个村域经济指标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487个专业村进行调研,形成487×71属性数据矩阵。通过GIS可视化分析,进行专业村集聚的空间表达。①河南省专业村集聚空间上极不均衡,具有明显的中心—外围特征;②农业主导型专业村发生时间最早,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广泛,河南省有平原农区、山区、城郊三种空间集聚模式;③与农业主导型专业村集聚空间相反,工业主导型专业村主要分布于交通便利区;④服务业等其他类型专业村发展最晚,空间集聚态势目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白丹丹  乔家君 《经济地理》2015,35(3):145-153
服务型专业村对传统农区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以河南省画虎专业村王公庄为例,阐述欠发达农区服务型专业村的形成、影响环境及其演化机理。研究发现:1在专业村形成的不同阶段,其廊道不断变化,由血缘、地缘关系路径逐渐向业缘关系转变;2绘画行业规模的扩大主要发生在专业村形成的后期阶段,即扩散机制的二、三阶段,且学员来源在空间上不连续,呈跳跃式扩散,空间跨越尺度较大,不同于特色种植型专业村多邻近扩散的形成规律;3绘画产品销售市场逐渐趋于稳定,销售途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4王公庄绘画产业专业村形成的影响因素是村内部因素和村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模仿创新、网络联系、规模经济、分工经济是服务型专业村发展演化的内在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以实地调查的南阳市83个农业型专业村70多个属性数据为依据,利用ArcGIS软件予以空间可视化,可得如下结论:在农业型专业村属性方面,产值规模普遍偏小,产业类型以蔬菜种植、养殖为主,销售市场主要集中于省域内部,国内市场也占有一定比重;在专业村发展的时间演化方面,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产业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在专业村分布的空间变化方面,由最初的最适宜农业区向山区、城区方向转移,并具有行政边缘化的特征,可以用空间界面理论予以诠释。  相似文献   

11.
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套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所以,在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注意抓好环境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专业村消失因素的分析对专业村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经验性借鉴意义。本文以曾经发展较好而今消失的日本理想大根萝卜种植业专业村——河南省郏县前王庄村为例,通过分析该专业村的发展历程,探寻专业村迅速消失的原因。研究发现,影响专业村消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专业项目自身属性因素,如地方特色不明显;2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因素,如比较优势变化;3生产规模扩张限制因素,如空间非均质性;4龙头企业管理因素,如行为主体间利益不一致。基于此,文章指出鉴于我国多数村域的环境与发展条件,区域专业化生产或许能从根本上破除专业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旅游资源文化与旅游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两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主要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对我国旅游行业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旅游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交流活动,对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旅游业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对外交流等领域,具有其独特的现实功能。  相似文献   

15.
加强旅游创新 发展国际旅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6.
试论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由于其理论研究还不成熟,故人们对二者的认识各不相同,尤其是在关系的界定方面.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的理论发展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对比,从而对他们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7.
宜兴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品供给日益丰富,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在宜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宜兴旅游业根据现代旅游发展特征,江苏旅游发展特点,宜兴旅游发展特色,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理念,促进旅游产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旅游业的社会化程度,逐步构建以旅游服务为核心,融旅游商贸、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加工制造、旅游观光农业、  相似文献   

18.
于江 《经济研究导刊》2011,(34):170-172
宗教旅游作为一种旅游类型是能够在旅游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但由于其本身存在的特殊性质使得我们在宗教旅游经济性价值的讨论与实践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借助于旅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市场、目的地、附属设施、宣传四个维度展开讨论,将一些制度性条件纳入到经济性考量之中,力求在一个合理性尺度内实现宗教旅游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经济论坛》2006,(15):F0004
在市委、市政府、省旅游局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全市旅游业以打造“早、爽、名、冠天下”四大旅游品牌为切入点,认真谋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接待国际游客14516人次,接待国内游客440.72万人次,同比增长43.97%和26.04%;旅游总收入达20.52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20.
汪鸿 《经济研究导刊》2015,(4):253-255,314
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三方面分析对旅游需求旅游消费的影响。并进一步从旅游的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三方面分析对旅游效果、结果和旅游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