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蓬勃发展的外卖新业态经济带来新环境问题,如何治理外卖包装垃圾成为亟待解决的城市环境问题。本文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2018年中国278个地级市外卖包装垃圾产量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外卖包装垃圾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外卖包装垃圾产量空间差异较大,呈现空间自相关性,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夜间经济、外卖恩格尔系数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对外卖包装垃圾产量呈正向效应,对我国三大城市群外卖包装垃圾产量影响最大,对东北、西部地区影响较小。本文提出“源头减量、因地施策、靶向治理”外卖包装垃圾治理对策,为外卖行业绿色转型和塑料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服务经济的兴起,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凸显,但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存在地区不平衡等问题。利用最小二乘(OLS)模型,识别出经济开放程度、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工业化水平三大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及其效应和作用程度。但是由于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差异,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更能体现空间不平稳性和局部特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GWR模型比OLS模型的拟合程度更优,说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均衡,3个因素对全国各省份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说,经济开放程度和FDI对中西部省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分别有更强的正向和负向作用,而工业化水平对东部省份的生产性服务业有着更明显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GTWR模型,探究了不同因素对河北省净碳排放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各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均具有不同程度时空异质性,时间异质性较空间异质性更为明显;研究期内,人口规模和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为正向且大体呈下降趋势,在研究期末稳定于较低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水平和第二产业占比对碳排放的影响大体呈上升趋势,在研究期末均为正向影响且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各地级市间,人口规模和第二产业占比对碳排放的影响的差异相对较小,而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水平和城市化率对碳排放的影响差异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通过对农地地租变化的分析认为,税费改革后,农民由于不需要继续缴纳各种地租,因而对农地更为珍惜,不愿意流转农地.同时,免税和补贴政策促使农地价格上升,也制约了农地流转.笔者认为,地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7.
以STIRPAT模型为理论基础,从区域层面构建了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扩展的STIRPAT模型。并运用变系数空间计量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实证考察了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影响的时空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大部分解释变量的系数估计值显著,且系数的符号与预期一致,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要想实现区域差异化碳减排,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影响因素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9,(9)
农地"三权分置"政策的制定实施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村土地经营权制度改革的又一创新之举,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然后解释了农户进行农地流转时选择去向的原因;最后阐述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模式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郭斌  吕涛  李娟娟 《经济问题》2013,(1):102-107
运用理性选择理论详细分析了农村土地转出方选择流转对象的行为发生的过程及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视角,运用期望效用理论建立了转出方选择流入方的决策模型,进而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流入方资源禀赋和诚信等级、对流入土地的使用强度、转出方对不同类型流入方的认可程度、流入方对于进行土地可持续利用投资所能带来效益的认识程度、流转年限、土地可持续利用投资和不可持续利用投资下的租金的差值等因素对于转出方的选择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农地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使用SBM模型测算广东省2012—2018年37个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分析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将37个工业行业按能源效率聚类为高、中、低三个能效组;通过Tobit回归模型研究了能源价格等影响因素对不同能效水平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工业行业整体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效率在不同工业子行业中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低能效行业的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2)广东省各工业子行业能源效率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水平不高,多数子行业能源效率的提升主要依赖于纯技术效率;(3)能源价格对广东省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产生正向影响,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产业聚集程度均对广东省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同一影响因素对高、中、低三个能效水平的行业组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上海市房价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上海市外环以内2010年12月1014个小区的平均房价数据,通过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并与基于全局最小二乘法(OLS)进行比较,揭示上海小区房价的空间分异和不同影响因子的影响。研究发现,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各影响因子对房价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建成时间,到CBD距离,绿化率,到公园距离,距地铁站距离,距超市距离和距学校距离。同时,地理加权回归分解成局部参数估计优于OLS提供的全局参数估计,它可以深刻的揭示出房价和空间影响因子之间复杂的关系,而且可视化的工具可以用地图的形式更详细的呈现出城市房价的整体景观,这些都是传统OLS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方法,以中国31个省城为例,研究省城旅游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估算出各个地区旅游影响因素的弹性系数.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是影响中国大部分省域旅游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变量弹性系数在东北、华东、华北、西北地区较大;基础设施则对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旅游较大影响;人力资源变量在东北和华北地区起到了主导作用,而旅游上层设施在西北地区的拉动作用明显.最后提出,各个地区应该制定差异化的旅游政策做引导,从而使各个地区旅游发展越来越好,也有利于全国旅游水平总体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村落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载体,认知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传统村落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价值。以中国传统村落为对象,采用核密度方法识别核心和次核心;构建"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并进行实践分析。发现:①在地理格局上,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第二和第三级阶梯、年均降水量400 mm以上的区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从行政区划来看,部分省份、地级市的交界地带为传统村落的密度核心。②GWR结果显示,对于地形因素,第二阶梯海拔越低、第三阶梯海拔越高传统村落越集中;对于生态因素,在农产品主产区或生态环境保护区,既出现生态环境越好传统村落越密集特征,也出现生态环境越好传统村落越分散特征;对于人口因素,"胡焕庸线"以西的大部分地区人口越密集传统村落越集中,而该线以东区域则相反;对于经济因素,中西部大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传统村落趋于聚集,东部地区经济水平总体较高传统村落趋于分散;交通和城市因素在不同区域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亦存在两面性特征。总体看,各地理要素的回归系数存在正负值、正负值比重差异以及高低值空间差异,反映各要素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5.
农地流转是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农地流转需要谈判,需要讨价还价,从而形成真实的土地价格.谈判和讨价还价形成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发现价格,或者说交易成本是发现流转价格的价格.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当今农地流转过程中交易成本与流转价格关系,以此考察农地流转市场的成熟程度和交易成本发现价格的功能发挥程度.  相似文献   

16.
农地流转对土地使用权分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问卷中的农户数据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土地使用权分配的影响。通过计算农地流转前后的土地分配基尼系数,测度了农地流转影响土地使用权分配的结果,研究显示:农地流转促进了土地使用权的集中,但集中的速度并不快,各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在市场化农地流转中,土地较少而又贫穷的农民缺乏能力和优势转入土地,导致土地使用权集中。农地流转难以解决公平问题,农民获取土地仍然主要依靠村组集体的初次分配和二次调整。在符合农民认同、规则明确稳定的条件下,村组内部的土地调整能做到公平与效率相容。因此,村庄集体需要积极培育民主、发展农民自治组织;基层政府需要抑制自己调整土地的冲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认同、支持和监督村组内部的土地调整。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卢卡斯内生增长模型和贝叶斯地理加权回归方法,使用2006-2009年相关数据,对河北省136个县市经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县域经济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征在不同次区域间表现出很大差别,而在同一次区域内则差别不大,同一市域则差别最小。据此指出在河北县域经济发展的统筹上,应以次区域为单位进行外部协调,以地级市为单位进行内部协调。在总结各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特征基础上,对“十二五”时期河北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收集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的信息,利用核密度分析和热点分析方法对1995、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物流企业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在数量上急剧增加,物流企业的空间分布由分散趋于集中,形成北京市、天津市及石家庄市三大集聚中心,物流企业的分布区域由京津冀城市群西北部向东南部转移,但北京市及周边区县物流企业发展水平始终较高。对比京津冀城市群2015年商业物流企业和国有物流企业的区位选择可以发现,商业物流企业布局受第三产业比重、道路密度、居民可支配收入、企业集聚的影响。该四类因素对物流企业布局的影响均存在区域上差异,企业集聚因素对京津冀城市群各区县物流企业布局的影响最大,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对物流企业布局的影响区域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