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提高土地收益的有效途径,在城市化、农业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土地流转更是有着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以河北省隆尧县千户营乡为调查地区,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当前的城市化、农业市场化的发展程度较低的经济背景下,该地区的土地流转的主要驱动力是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以及劳动力转移之后农村部分土地经营主体的暂时空缺和该部分土地的暂时剩余,而当地的土地流转方式、流转程度以及流转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都与这种土地流转的激励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立足市场与组织合约的分类视角,通过选取以农户为抵押主体的同心与平罗、以规模经营主体为抵押主体的明溪与枣庄这两对典型案例的对比,探讨农地经营权主体与农地抵押合约方式选择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农地抵押中存在直接与间接定价的合约方式差异,且农户和规模经营主体这两类主体倾向于选择不同的抵押合约;当农户作为抵押主体时,采用组织合约的间接方式优于选择市场合约的直接方式;而当规模经营主体作为抵押主体时,以市场合约的直接抵押方式要优于采用组织合约的间接抵押方式。就此,提出考虑抵押主体差异、鼓励具有信息收集与定价功能的主体参与抵押进程、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和活化农地经营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牛宝俊 《经济问题》1995,(10):55-57
论股份合作型农地制度建立的合理性及其设想牛宝俊一、农地制度创新模式:股份合作型农地所有制农地制度创新是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理论界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战略模式的探讨大致有以下三种观点:1)是主张土地国有化,在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实行土地租...  相似文献   

5.
闫月岭 《经济师》2008,(3):223-224
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必须明确允许土地产权流转的权利和义务,并对流转给予规范。土地产权制度既包括经济关系,也包括法权关系。但现行立法并没有明确界定哪些土地是国家的,哪些土地是集体的。国家在征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同时也应一并征收集体土地所有权纸上所设的承包经营权、农地使用权和租赁经营权等他项权利。否则,农地产权的结构将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农村改革以来逐步发展形成的农民的土地权利也将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6.
农地产权制度不仅影响土地资源配置及其效率,而且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我国土地征收冲突的频繁发生,究其原因在于土地征收过程中征收权的扩张和农地产权的缺位。分析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和程序,农村土地产权的缺位集中表现在:公共利益模糊、产权主体参与程度不够深入、补偿机制不合理、救济途径缺失。最后,从保障农地产权的角度提出我国农地征收制度的完善必须在理念上确立制约征收权、保障农地产权的立法精神,在法律程序的设计上必须强化对征收权的制约和农地产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8.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最基本的问题,土地制度是中国农村最基本的制度.在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下,农村土地不能自由流转,这不仅制约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与农村经济发展.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改革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必要性,研究允许农村土地自由流转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9.
刘长鑫 《经济视角》2011,(12):46-48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最基本的问题,土地制度是中国农村最基本的制度。在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下,农村土地不能自由流转,这不仅制约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与农村经济发展。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改革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必要性,研究允许农村土地自由流转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地金融的制度基础是农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并赋予农地使用权物权的法律地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农地使用权的证券化和资本化,可以丰富农地金融产品,促进农地金融市场的机制建设,并使农地金融的参与者获得更多的筹资渠道和资产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1.
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必然要求改革中国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和流转顺畅的现代农地产权制度。中国农地产权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确认村农民集体对土地最终所有权的基础上,确立农户对土地的占有权、使用及其转让权和收益权等经济所有权,使农户由单纯的经营主体转变为独立、完整的产权主体。  相似文献   

12.
网络组织模式与事业部制组织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进人小量消费和个性化消费时代,速度、知识、创新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要求企业的组织机构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消除不必要的纵向层次和横向隔阂,促进信息的沟通与共享。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供应商、企业、顾客之间的界限正在消除,虚拟企业已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西方大企业进行了一系列从全面质量管理、柔性制造、材料资源规划(MPRⅡ)等提高生产效率的措施和方法到资源分配、管理层次的设置、横向部门设计等组织模式方面的改革,如在全球拥有1000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分配纠纷有多方面的表现,并各有其相应的原因.要解决该分配纠纷必须改造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在村集体组织与村民间合理分配土地补偿费,正确认定集体成员资格,及时采取有效的法律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14.
试论新经济下的新企业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江鸿  陈霆 《当代财经》2001,(11):61-64
全球社会经济环境已随着新经济浪潮的推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组织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本文试图对适应新经济企业组织的本质作一描述,并具体提出三种新企业组织的形态。  相似文献   

15.
敏捷企业组织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敏捷企业组织的结构应具备的特点,结合我国企业组织结构的现状提出了敏捷组织设计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论农地制度创新与中国农地资源合理配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国后我国经历了四次农地制度的变迁与创新.随之产生巨大的农地资源配置绩效差异。近20年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对农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其产权缺陷、规模缺陷以及保障缺陷已经构成我国农地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的市场性、效率性、功能性障碍。为此.必须以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为核心,明确产权主体.高效配置农地资源;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培育农地配置的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农地的生产功能。  相似文献   

17.
《财经文摘》2008,(8):11-11
近年来由农地流转引发的个案较为突出、尖锐,群体性事件日增,社会矛盾日炽。2008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后,黑龙江富锦、江苏宜兴及陕西三门峡库区等地农民先后以群体而起的形式,单方面宣布收回“本属于”自己的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农地流转引发的个案较为突出、尖锐,群体性事件日增,社会矛盾日炽。  相似文献   

19.
20.
一、关于球队型组织在知识经济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来自于知识,社会生产与利用知识的能力直接决定着经济的增长速度。知识经济社会的企业,不得不依赖于知识来获得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企业获取与利用知识的能力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知识经济社会每一个企业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无疑是在企业内部构造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组织结构,以吸收与利用不断变革的知识,而这一点在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中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无论是直线制组织结构还是矩阵结构,传统组织结构模式的弊端决定了它们与现代知识经济的不协调,也同样决定了其迟早将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