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使用2005-2018年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ICT)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技术多元化与协作研发网络中心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技术多元化与协作研发网络中心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存在正向影响,而两者的交互作用可以进一步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中介中心度与技术多元化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效果最显著,且这种促进作用仅存在于技术多元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因此,企业应采用技术多元化战略,主动选择中心度较高的网络位置,特别是占据网络成员联系最短路径。 相似文献
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到企业层面主要靠加大研发强度来实现,较高水平的研发强度是高科技新创企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本文构建了“研发—网络—绩效”分析模型,使用518份高科技新创企业问卷作为样本,对高科技新创企业通过网络关系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研发强度对高科技新创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并且其可通过网络中心度和网络密度的中介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创新一致性在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通过网络中心度与网络密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因此,高科技新创企业应在研发团队建设和研发能力的提升上下功夫,为构建网络关系奠定坚实基础。尽可能与网络声誉较高、稳定性好的企业或组织建立网络关系,以弥补新创企业“产业融合度低”等不足。在研发实践中,应紧密围绕一致性创新管理机制,在合作伙伴间实现创新活动的目标一致、战略一致、专业技能一致、认知一致和文化理念一致,保证高科技新创企业有效开发网络资源和机会,推动企业技术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3.
4.
基于企业网络能力的创新网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企业创新网络的研究中,较多的研究都得到其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积极影响的结论,对企业而言,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主动影响和利用其创新网络,提高创新绩效,本文引入企业网络能力的概念,从企业层面,提出构建企业创新网络分析框架,最后,从企业资源要素和组织间学习两个维度,探讨企业网络能力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对于政府创新补贴如何影响企业研发投入这一经典问题,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在企业创新存在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建立了政府创新补贴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模型,具体分析了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从挤出效应转变为激励效应的知识存量“门槛”:知识存量较低时,政府创新补贴挤出企业研发投入;知识存量较高时,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激励效应。本文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和企业创新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果。从门槛值分布来看,大部分情况下政府扶持补助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企业的技术水平越高,知识存量的门槛值越小。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下,协同创新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快速适应外部复杂环境、解决创新效率低下,规避创新风险的必然选择.根据相关研究,在区分新能源汽车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面向不同创新绩效的协同创新模式作用模型,并利用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协同创新模式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三种协同创新模式均能促进创新绩效提升,且动态知识管理能力的中介作用和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也得到了验证,但各模式的作用情境有所差异,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基于创新目标选择协同创新模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代工企业知识管理与研发能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发展中国家代工企业而言,如何取得技术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在新产品开发与创新上,是其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代工企业产品开发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有效的知识管理能力.尽管当前对代工企业知识管理日益关注,但很少有实证研究探讨知识管理和产品开发能力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实证检验了代工企业知识管理对其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影响,其中知识管理以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知识运用三个主要活动为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获取、知识吸收、知识运用对代工企业产品开发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企业研发网络的特征和结构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企业研发网络成为企业获取研发资源、缩短技术开发时间、减少研发投资费用与分散风险的有效组织形式。本文在界定企业研发网络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研发网络的开放性、多元化、广泛性、协同性、动态性、平等性等特征,构建了企业研发网络的基本结构框架图,进而分析了构成企业研发网络的各结点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开放创新的背景下,内部研发支出和外部知识溢出是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外支撑.本文基于扩展的吸收能力模型,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和地区专利数据,考察外部知识溢出和内部研发支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研发支出具有直接促进创新和增强吸收能力的双重效应,外部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受到其自身吸收能力的调节.外部知识溢出和内部研发支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既依赖于知识来源和知识复杂性,也依赖于市场化改革进程、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行业知识生产活跃度和行业要素密集度.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政策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协作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类型和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协作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是从技术创新的根源上挖掘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方式。从协作方的技术关联度和产业相似度两个维度,可以把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协作研发类型分为竞争型、博弈型、缺乏型和理想型4类;从知识可控性和知识存量两个维度可以把基于协作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分为协作伙伴的搜寻、协作研发过程的设计、创新知识的整合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通过政府补贴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是长期以来政府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但现有研究对该模式能否起到研发激励效用仍然存在争议,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骗补问题突出,使产业政策有效性再次成为焦点。在梳理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根据政策特性把补贴分为研发补贴和生产补贴两个阶段,并通过计量检验和倾向得分匹配等实证方法评估其政策实施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的激励效果。结果发现,强度较高的“生产补贴”研发激励效用远低于强度较低的“研发补贴”,两种政府补贴方式都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最后,结合产业政策实施15年来的现实情况,提出补贴政策缓慢性退坡、建立可信的惩戒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17.
畅通创新链的首要前提,是科学认识嵌入创新链的不同类型企业所承载的创新功能差异及企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利用2012—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授权专利的前向索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存在异质性研发行为,国有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基础研究创新功能,而民营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应用研究创新功能。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研发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与非发明专利申请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民营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对非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抑制作用,且作用大小在不同所有制以及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间存在差异。由此,基于创新链构建新型国家创新体系过程中,应引导国有企业优先布局高度依赖基础研究的科学领域,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并充分发挥其创新促进效应;鼓励民营企业在共性技术研究领域展开协作,规避同业竞争所形成的创新抑制效应;因企制宜、分类施策,实现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18.
畅通创新链的首要前提,是科学认识嵌入创新链的不同类型企业所承载的创新功能差异及企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利用2012—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授权专利的前向索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存在异质性研发行为,国有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基础研究创新功能,而民营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应用研究创新功能。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研发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与非发明专利申请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民营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对非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抑制作用,且作用大小在不同所有制以及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间存在差异。由此,基于创新链构建新型国家创新体系过程中,应引导国有企业优先布局高度依赖基础研究的科学领域,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并充分发挥其创新促进效应;鼓励民营企业在共性技术研究领域展开协作,规避同业竞争所形成的创新抑制效应;因企制宜、分类施策,实现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19.
以网络理论、服务创新理论和知识场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网络编配能力、知识场活性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间影响关系的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并探讨创新战略有效性在知识场活性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间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网络编配能力对知识场活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场活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服务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战略有效性在知识场活性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解茹玉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20,35(1):45-54,59
社科领域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收录的社科领域中有关新能源汽车研究的542条文献记录作为样本,基于CiteSpace 5.3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发文机构、时空分布、期刊分布和研究主题等知识图谱,进而分析社科领域的新能源汽车研究的核心力量以及近18年来研究脉络的演变趋势。研究表明:社科领域新能源汽车研究中,中国和美国处于领先地位;早期研究主要侧重于新兴产业的发展,中期研究主要侧重于财税政策和市场扩散,目前的研究主要从创新驱动、生态系统、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关键技术突破、市场扩散等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