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与汇率制度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是实现资本项目有条件开放下经济内外均衡的关键,我国近年来汇率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都可以归结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权衡。基于此,本文以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汇率制度选择为视角,研究当前特定的经济金融运行环境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汇率制度选择之间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关系,目的在于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汇率制度的安排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2.
3.
三元悖论、货币政策有效性与汇率制度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克鲁格曼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三元悖论.即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三不能兼得。我国过去对资本账户实施严格的管制,因此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矛盾并不突出。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开放度的增加,我国经济受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相应地,我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性也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5.
6.
在当前汇率制度下,央行在维持有管理浮动汇率时,向市场大量买入外汇,被动超发大量基础货币,同时,为确保人民币币值稳定,又被迫动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从市场中回收流动性,这种机制最终导致我国当前的通胀压力,货币政策效果不佳。因此,我国应采取措施逐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同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配合下,逐步放宽资本项目的管制,促使经济内外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行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约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首先回顾了固定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制约的理论争论,指出在统一的框架原则下,各国学者对此研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文章又考察了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的具体制约,指出在货币政策独立性,利率市场化,社会资金分配,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以及资本流动等方面,当前的固定汇率制度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效应的这一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得出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会产生不同的货币政策效应的结论。并进一步分析了在我国现行汇率制度下的国债市场、利率机制、外汇管理制度以及外汇储备结构等自身存在一些问题也会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效应产生不同程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1994年以来,尽管中国实行固定钉住汇率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面对新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继续维持固定钉住汇率安排,其成本将是很高的。本文在反思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以货币模型为分析框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角度提出实行新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11.
开放经济下,一国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要求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发展.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以及我国日益频繁的对外经济交易,政府控制资本流动的难度越来越大,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经常发生冲突.而货币政策是内部均衡的基础,汇率政策是外部均衡的基础,如何将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更好地协调起来以实现内外部均衡,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的协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武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20(3):12-16,23
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规则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汇率变动会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汇率制度安排不应独立于货币政策体系之外,而应把汇率制度安排放在货币政策体系内来考虑。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规则采用直接钉住通货膨胀为目标,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起到了与固定汇率制基本相同的作用,而且货币政策还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因而弹性汇率制与通货膨胀目标组合优于固定汇率制以及由此决定的货币钉住的组合。 相似文献
13.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责,经营中央银行业务,即从具体的信贷业务中摆脱出来,利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的货币政策逐步建立起来,但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制度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本重点讨论中国货币政策制度中三个阶段,即决策、执行和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不过多涉及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目标、操作工具及其适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实证分析表明,将外汇市场干预变量放入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均衡的分析框架内是必要的.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如果国内同时存在通货膨胀压力,则外汇市场干预与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就会发生冲突.特别是,利率的提高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但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而且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也较为明显.美国金融危机背景之下,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基本消除和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下行态势为在保持汇率稳定的同时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TVAR模型实证检验不同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政策能否产生净出口的需求效应,并运用广义脉冲响应(GIRF)分析了该效应的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在不同汇率制度下均产生了净出口需求效应,但是随着汇率浮动幅度增大,货币政策的净出口需求效应出现非线性的变化。这种非线性效应主要表现为,货币供应环比增速的增长引起净出口环比增速波动的幅度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明显大于固定汇率制度下;净出口环比增速受到货币政策冲击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能够恢复到初始状态,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则一直在正负双向波动中逐渐扩大。此外,货币政策对净出口需求的有效性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仅有一年,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则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16.
治理通货紧缩过程中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辨析通货紧缩的性质入手,指出通货紧缩在中国的特殊表现形式;然后从理论上探讨了货币政策对治理通货紧缩是否有效的问题,得出了“货币政策对于治理通货紧缩有效”的结论;最后对我国近几年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作出评价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日度数据研究货币政策公告产生的政策冲击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发现无论是否剔除外生性事件,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都会引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作为衡量货币政策冲击程度的指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每提高100个基点,人民币汇率在原水平值上贬值0.08-0.1%。考虑到转型经济体的政策因素,本文通过细分子样本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日浮动幅度由0.3%放宽至0.5%后,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逐渐增强,且具有统计显著性。最后,比较汇率日浮动幅度为1%阶段的实际值与预测值,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并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表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紧缩性货币政策公告将引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但由于样本数据的缺乏,这一结论的稳健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央行政策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时变性影响。研究发现,央行数量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主要通过影响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的"相对"供给水平来影响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波动,宽松政策在经济高涨时期和经济新常态时期会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贬值压力,在经济萧条时期会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升值压力;央行价格型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影响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的"相对"需求水平来影响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波动,宽松政策在经济高涨时期和经济新常态时期会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升值压力,在经济萧条时期会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贬值压力。 相似文献
19.
《新兴市场金融与贸易》2013,49(6):106-12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a change in monetary policy affects the degree and the speed of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to import prices in the emerging market economy, using a newly constructed data set from Taiwan's trading commodities. First,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is set up following Goldberg and Knetter (1997) and Campa and Goldberg (2005). Next, the period-by-period and the multiple-period cumulativ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on the degree of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can be traced out. The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 is then estimated by Bun and Carree's (2005) bias-corrected approach, which enjoys easy calculation and robust testing performances, leading to more reliable empirical results. Our cross-commodity evidence strongly supports the partial pass-through in the short run and the complete pass-through in the long run. Moreover, following a change in monetary policy, this pass-through effect increases during several initial periods and declines to zero over tim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