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供孙子女照料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相关跟踪调查数据,研究提供孙子女照料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提供孙子女照料给老年人带来更好的心理健康后果,帮助的提供者和接受者的性别时后果及影响机制起着重要作用.儿子提供的孙子女照料会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传统上的"儿子偏好"时中国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女儿提供的孙子女照料只对男性老人的心理健康有利,对女性老人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中国老年人照顾孙子女的现状、特点以及对老年人老化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有34%的老年人在照顾孙子女,较年轻、有配偶、受教育水平较高、城镇、健康的老年人照顾孙子女的比例更高;照顾孙子女对老年人的自我老化态度具有积极的预测作用,健康与年龄在照顾孙子女对老年人自我老化态度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照顾孙子女对老年人的一般老化态度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就隔代照料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意见上并不一致.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中国老年人隔代照料的数量和强度,以及其对于老年人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我国老年人平均照料孙子女数量为0.52个,73.29%的老年人提供隔代照料,17.57%的老年人每周至少照料孙子女一次;在控制了社会人口特征和代际支持变量后,发现主要是隔代照料的强度而非隔代照料的数量对我国老年人健康产生影响;提供低强度隔代照料的老年人对其自评健康有负面作用,提供高强度的隔代照料则对老年人孤独感状况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相关跟踪调查数据,研究提供孙子女照料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提供孙子女照料给老年人带来更好的心理健康后果,帮助的提供者和接受者的性别对后果及影响机制起着重要作用。儿子提供的孙子女照料会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传统上的“儿子偏好”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女儿提供的孙子女照料只对男性老人的心理健康有利,对女性老人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厦门地区照料孙代型随迁祖辈的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随迁祖辈对参与孙代照料的认知观念包括积极认同态度、工具理性态度和消极被动态度;该群体在照料孙代过程中既有正向的主观体验感,也有负向的主观体验感;且一孩照料者的二孩照料意愿总体较高。以认知-情绪-行为关系理论为参考框架的分析结果表明,随迁祖辈对照料孙代的观念态度不仅直接影响他们的二孩照料意愿,也会通过影响其照料孙代过程的主观体验感而间接影响二孩照料意愿。尽管认知观念属于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难以在短时间调整或转变,但是在控制观念态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强随迁祖辈文化修养、保障其身体健康、鼓励伴侣共同随迁或减少因老来分居而带来的不良影响、改善祖辈与子代家庭的代际沟通关系,拓展在迁入地的社交支持网等方式来增加其照料孙代的正向体验感或减少负向体验感,促进随迁祖辈向子代家庭提供孙代照料支持之红利效应的持续发挥。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验证祖父母隔代照顾的强度与其自身抑郁症状的关系,并依据隔代同住和隔代非同住的居住安排、农村和城镇地区分另建立模型.孙子女可能是祖父母的重要情感支持,但是隔代同住且提供高强度照顾的祖父母,或隔代家庭的祖父母均不利于自身的精神健康.子女支持和社会交往可能弱化或替代隔代照顾与祖父母抑郁症状频率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7.
《商》2015,(51)
隔代养育,也成为隔代教育,是指祖辈与孙辈一起生活,并承担抚养教育孙辈的主要或全部责任。从名词解释中也可以看出,隔代养育分为两个方面,生理方面的"养"——身体的健康成长,和心理方面的"育"——心理方面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8.
拓展老人社区照顾是最佳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由谁来照顾?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是个实际问题,也是个理论问题。我们力图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进行思考。一、老人养老照顾需求发展的影响因素老人养老照顾需求的发展取决于养老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具体涉及到老人的照料需求、家庭养老功能以及机构养老规模三个方面发展S变化。1.老人照顾需求的增加是社区养老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老人照顾需求的增加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需要照料的老年人口数量剧增;其二是老年人需要照料的方面扩大。1953年中国第一次人日普查时,中国大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隔代教育,就是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  相似文献   

10.
张敏 《消费经济》2023,(1):83-97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中老年家庭消费逐渐成为影响内需扩大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在微观层面实证考察了隔代照料对中老年家庭消费的传导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照料孙子女有利于促进中老年家庭总体消费水平和享用型消费支出占比的提高,降低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特别是医疗支出占比。消费水平越高,隔代照料对消费规模扩大的促进作用越小。机制分析发现,隔代照料通过子女对父母的情感支持、家庭社会互动水平以及互联网使用等影响中老年家庭消费。对子女的赡养期望会削弱隔代照料对中老年家庭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文章从消费视角探讨了隔代照料的经济意义,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隔代照料行为和中老年家庭的消费行为,为发挥中老年群体在国内消费市场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