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一般等于当年的国债到期还本付息额加上当年的财政赤字,且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才能发行;判断国债规模是否适度通常用下述五项指标:债务依存度、国债偿债率、财政分配车、国债负担率、国民应债率,由于我国逐年加大国债的发行(如下图),从上述指标来看,我国前两项指标较高,而后两项指标较低。我国1981-1996年国田发行员统计自一、我国目前国债规模较高1、中央财政的四务依存度高。债务依存度是用以衡量政府支出对于债务收入的依赖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债务依存度二(当年债务收入额/当年财政支…  相似文献   

2.
一、对近年来我国国债规模的评估 国债规模偏大是引起国债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通过对几个指标的具体分析可以对我国目前国债发行规模进行评估,并最终对国债风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当年的国债发行量仅为48.61亿元,而到了1994年,国债发行量便超过了1000亿元,1998年国债发行额就为3891亿元,如果单纯从国债规模数量考察,我国的国债规模似乎已经“失控”。但评价一国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应该采取相对规模指标,最常用的是国债负担率、债务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三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债规模与限度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经济学界对国债发行规模与限度的观点 1.主张限制国债发行的观点 第一,从国债债务依存度方面看,国债规模过大。在我国,这一指标的计算有两种口径:一是“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即当年的债务收入额占当年全国财政支出额的比重;二是当年的债务收入额占当年的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我们称之为“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从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来看,我国1992年就已超过国际公认警戒线,达到24.6%,以后还逐步增加,1994年以来,我国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就超过50%,1998年更是高达76.3%。国家财政的债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债事业呈现空前的繁荣。1981年国内债务发行规模为40亿元,1997年已达2485.96亿元,增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债事业呈现空前的繁荣。1981年国内债务发行规模为40亿元,1997年已达2485.96亿元,增长61.15倍,国内债务收入相当于财政收入三分之一左右,国债一级市场膨胀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恢复了国债的发行.从我国国债发行的基本状况看,1994年、1998年以来,我国国债规模迅速扩大.从国际上衡量国债规模的各项基本指标来分析,我国国债的规模接近国际警戒线.从长期看,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应适度发展,保持与GDP同步增长;从近期看,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还要考虑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做到优化国债结构与调整国债规模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进行了广义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981年 ̄1993年,国债还本付息和财政支出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1994年 ̄2003年,财政赤字和国债还本付息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为此,我国政府要改善财政收支状况,减少财政赤字来控制国债发行规模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8.
国债期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提出了如下的似乎出乎意料的结论:如果采用借新还旧的方法每年发行一定数量(例如1000亿元)的国债用于基本建设,则每年的还本付息额依所发行的国债期限长短而不同。发行的国债限期越长(一般情况年利率也越高),每年的还本付息额反而越小。最后,本文就这一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债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财政赤字与国债的关系 1.财政赤字是国债发行的原因 世界各国在其财政管理实践中,纷纷采用发行国债的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财政赤字的存在导致了国债的发行。当然,财政赤字并不是国债发行的全部原因,有些国家没有财政赤字,但是为了宏观调控之需,也发行一定数量的国债。 2.国债影响财政收支 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可以看出国债具有财政收入的作用,此时,国债冲消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虽然国债规模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间接的,但是国债充当财政收入时,国债规模越大,可利用的财政收入越大。就财政支出而言,国债还…  相似文献   

10.
国债筹资成本优化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我国国债筹资成本优化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近年来,我国的财政赤字与国债发行量在不断扩大,1997年财政赤字为530亿元,1999年增至1803亿元,2000年中央财政预算赤字已高达2299亿元。从1990年~1997年,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年均增长26.65%。与此同时,由于国债发行利率过高,发行的利率期限结构不合理造成国债筹资成本居高不下,财政的债务本息支付任务越来越沉重,年度还本付息额占年度国债发行额的比率由1990年的50.71%,增长到1997年的78.81%。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世界》2007,(10):28-28
当前经济增长较快,财政收入增加较多,长期建设国债进一步淡出的条件已经具备。但考虑到尚有一定规模的国债项目没有完工,还有一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或项目需要国债支持,目前财政赤字规模不大,赤字率较低,经济中流动性过剩,中央政府通过发行一定规模的建设国债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完全可行的。预计2007年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规模将从2006年的600亿元减少至500亿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国债是经济建设和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但是发行规模把握不好就会产生预想不到的后果,甚至还会造成债务危机和信用危机。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的国债规模作出有根据的预测。 一、从宏观经济形势及货币政策的 实施看我国未来的国债规模 一、从宏观经济形势来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主要是价值形态的调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有关国家的相关分析表明,经济扩张阶段,扩张或收缩的货币政策对经济总量的影响比较明显,可以直接影响经济发展速度;而在相对收缩…  相似文献   

13.
李玲  尹瑞红 《活力》2005,(12):68-68
国债作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筹资手段和投资对象,它对聚集社会闲散资金、调整社会资金结构、发展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国债规模处于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宽松而财政债务重负的矛盾之中,国债形势:有宽松的一面,也有严峻的一面。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既要充分发挥国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及对经济运行的反周期调节作用,又要防止国债规模过大对财政收支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避免像某些发展中国家那样因政府债务问题而陷入信用危机和财政危机。  相似文献   

14.
国债,又称政府债券。它是国家为筹措资金而向投资出据的、承诺在一定时期还本付息的债务凭证。1981年以来我国重新发行的国债主要包括。国库券、保值公债、特种国债和国家建设债券。从我盟1991年国债市场的行情看,个人到国债服务机构购买国债数额还不很大,到国债中介机构询购二手国债的人也不多。  相似文献   

15.
王瑶 《财会通讯》2006,(7):40-41
(一)设立公共债务偿债基金的作用 首先,从制度上保证偿还债务所需要的资金来源。随着国债规模的扩大,还本付息成本迅速上升以及借新债还旧债情况的出现,如不建立偿债基金制度,可能会出现债务危机,影响政府信誉。相对中央政府而言,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的债务风险尤为严峻,地方政府所负各种债务的总体规模在不断膨胀的同时,逾期债务余额也在累积。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使偿债基金在我国的建立更具有现实意义,事实上,我国不少地方已经建立了偿债基金制度。如果有充足的偿债基金作为保证,就能够确保到期债务的还本付息,维护国家信誉,避免出现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债的发行自 1 981年至目前 ,已有了相当规模 ,给财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笔者认为 ,国债规模大的原因是财政赤字的规模大 ,而财政赤字规模大又是由于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 ,从而造成了财政支出的盲目扩张。因此 ,减轻债务压力的关键在于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结果显示,中央政府的直接显性债务规模及其结构性风险比较小,其风险主要体现在或有隐性债务部分。在这些债务中,地方债务问题、养老金缺口以及准国债部分是影响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由是,讨论我国政府或有债务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的国债市场发展势态良好,经过不断探索,已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格局。主要表现在:发行方式市场化;发行速度高效化;发行品种多样化;发行对象规范化。尽管我国国债市场不断发展,已取得很大成就,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缺乏经验,仍存在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发行规模不适度。举借速度太快。不利政府长期从市场筹措建设资金,且大量的债务支出资金来源不得不靠发行新债来供应,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二是流动效应不明显。国债的流动效应会对经济施加扩张性或抑制性影响。短期债券变现能力强,当政府启动经济、对经济实施刺激时,可扩大短期国债的发行;相反,可扩大长期债券的发行,以降低社会中的流动性。从现状看,目前市场短期、长期国债品种较少,国债的流动性效应还不明显。三是应债来源不合理。1991年实现承购包销发行国债以后,对金融机构发行国债大幅增加,这样,并未减少社会居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内债规模模型与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内债发行规模已由1981年的48.7亿元增加至1997年的2360亿元,短短的17年时间,内债的发行总量就翻了近50倍。可以说,随着我国政府债券规模的逐年扩大,国债已日益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各个层面,国债规模管理已成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经济理论界一直在广泛而热烈地讨论作为国债研究中心问题之一的国债适度规模问题。本文在有关讨论的基础上,根据所选取的影响内债发行规模指标体系的实际数据资料,采用现代经济计量及统计分析方法,得到内债发行规模的三种优化…  相似文献   

20.
财政部长让人们放心.引发政府馈务危机的疑虑是不必要的。我国中央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财政赤宇占GDP的比重,均低千国际警戒线。从我国现有国债的期限结掏来看,本息偿还规模分布较为均衡.长短期搭配基本合理.不会形成个别年份集中兑付的压力,最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这是中央财政偿还债务的最基本保证。我国政府发行国债筹集的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公共服务性的基础设施方面.并注意把握财政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措施的配套实施.应当说是可以较好地避免挤出效应。我国潜在的财政赤宇和债务规模已经较大,社会保障和粮食亏损等欠账也较多,在扩大财政赤字和国馈规模时要特别谨慎。国此,一旦我国经济环境好转.就应及时减少以至停止财政的刺激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