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营者》2004,(Z1)
<正> 未来10年,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如何取长补短,化“竞争”为“竞合”?9月24日,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领袖及本土企业首脑500人汇聚中国大饭店,参加了主题为:“决胜中国,共享未来黄金10年”的2004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共同研讨跨国公司融人中国市场,本土企业完成国际化之路等话题。在高峰论坛中,企业家就“中国未来10年,分享商业未时代”、“中国能否持续领跑新兴市场”、“跨国公司如何在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时代》2004,(7):44-45
在中国的跨国公司会越来越像跨国公司CNT: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观和原则在中国应用时,存在着怎样的“变形”?姜汝祥:这就是文化的变形。中国本质上讲是农业文化,我们都没有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而跨国公司来到中国代表着西方的工业文明,这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变形”的一个重要的逻辑起点。对跨国公司来说这种“变形”其实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如果按西方工业文明的办法来管理中国的生意,那就意味着要在中国改造人的民族性,这太难了。但如果不改过来,跨国公司统一的职业道德体系和战略体系就没法保证。这种结果会导致跨国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  相似文献   

3.
全球环境中的中国企业既是弱小者,又是后来者。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的成长战略要关注有4种类型:针对外国跨国公司“无心关注”市场的“利基”战略、针对外国跨国公司“被迫放弃”市场的“承接”战略、针对外国跨国公司“严防死守”市场的“嵌入”战略和针对“新技术带来的新市场”的“抢先”战略。  相似文献   

4.
林森 《中国企业家》2005,(13):22-23
最近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喜气洋洋地庆祝了自己20岁的生日,惠普新上任的全球CEO马克·赫德为此专门到中国走了一趟, 共襄盛举。很多人都注意到,“中国惠普”的叫法在众多跨国公司中是独树一帜的, 你没听过中国微软、中国西门子吧?据说,“中国惠普”当年被注册下来有特殊的历史原因,后来的跨国公司一律没有机会再以“中国××”注册,不过话说回来, 惠普在中国本土化的深入与成功,确实是绝大多数跨国公司比不了的。  相似文献   

5.
《山东企业管理》2011,(10):17-17
日前.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向社会发布了“201l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及跨国指数”。这是中国企联首次发布。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及跨国指数”.也是国内第一份有关。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及跨国指数”的榜单。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分别以5226亿元、5198倔元和3626亿元的海外资产名列2011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前三甲。  相似文献   

6.
秦邦建  宋平 《经营者》2004,(10):100-101
未来10年,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如何取长补短,化“竞争”为“竞合”?9月24日,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领袖及本土企业首脑500人汇聚中国大饭店,参加了主题为:“决胜中国,共享未来黄金10年”的2004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共同研讨跨国公司融人中国市场,本土企业完成国际化之路等话题。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上演中国本土化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忠 《中外管理》2001,(11):43-45
跨国公司来中国10年多了,从“金发碧眼”的老外形象,到“土生土长”的中国式思维与行动,我们不难看出:跨国公司是通过本土化营销一步一步渗透中国,做大中国市场的。这给我们的启示实在太多太多……  相似文献   

8.
评选说明     
界定跨国公司在中国经济与社会系统中的新角色、新地位,识别跨国公司2012年度在华发展趋势是我们制作“跨国公司本土化指数”榜单的目标.今年在样衣企业的选择上,我们将财富500强作为重点考察目标,在兼顾行业特性、细分市场冠军的基础上,筛选出100家在华发展最具代表性的跨国公司作为指数企业,通过对它们的本土化评价全面反映跨国公司整体在华发展的实力与运营现状;并重点推出“本地创新20强”,表彰那些“为中国而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9.
施瑞龙 《企业经济》2004,(11):72-73
在中国的经济状况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跨国公司改变长时间以来一直实行的“国际战略”,开始越来越多的实行本土化战略,主要有:人力资源本土化;研发中心本土化;配套产品本土化;营销“4P”本土化;融资本土化等。但跨国公司在中国也存在一定的劣势,本土企业针对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如与跨国公司实行合作,实现“双赢”;走专业化与多元化动态结合的道路;实行“查缺补漏”策略;实行“走出去”策略等。  相似文献   

10.
阅读     
《考验——跨国公司“败阵”中国实例教案》 作者:李海龙 出版:华夏出版社 定价:22.50 它们多数是跻身财富500强的企业,但在切割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时,仍不免频频受伤。作为一本跨国公司在中国“触礁”和“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伴随着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向中国的集聚,“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研发”演变,无论是惠普公司的“1000聚英计划”、微软在中国研发人员“3到5年内将超过3000人”的野心,还是Google“用 10-20年在中国培养出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的狂想,跨国公司竞相在华大肆招揽研发人才已经从昔日的“暗抢”发展到了如今的“明夺”。  相似文献   

12.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走出去”战略是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引进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中赢得了一席之地,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受益者。但20多年来,我们主要是利用中国的比较优势,吸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重组中国的生产要素,使中国进入跨国公司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并通过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采购、定牌生产、来料加  相似文献   

13.
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当IBM、惠普、英特尔、飞利浦,这些起源于欧美的代表性跨国公司纷纷迎来进入中国20周年庆典的时候,佳能、松下、索尼一大批发轫自日本的著名公司在中国也早过弱冠之年。这些在中国已经“成人”了的跨国公司,接受我们采访时都主动提到一个概念:“我们是一家中国公司”。诚然,翻开跨国公司在华成长的  相似文献   

14.
万辉 《人力资源》2006,(7S):9-9
近年来,伴随着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向中国的集聚,“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研发”演变,无论是惠普公司的“1000聚英计划”、微软在中国研发人员“3到5年内将超过3000人”的野心。还是Google“用10-20年在中国培养出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的狂想,跨国公司竞相在华大肆招揽研发人才已经从昔日的“暗抢”发展到了如今的“明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一、“走出去”战略是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引进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中赢得了一席之地,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受益者。但20多年来,我们主要是利用中国的比较优势,吸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重组中国的生产要素,使中国进入跨国公司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并通过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  相似文献   

16.
从百思买到芭比娃娃,从百事中国到达能、雀巢,数字跨国公司正在收缩中国阵线。部分跨国公司的撤离折射出中国经济环境发生的变化尽管有着诱人的机遇但已经不再是“新兴市场”。  相似文献   

17.
孙欣 《中国企业家》2009,(11):28-29
中国离“技术大国”的梦想还有多远? 这距离似乎正因跨国公司相继加速将技术研发中心落户中国而不断缩短。金融危机下,一拨拨外资在华工厂逃离中国,同时却有一支支外资研发大军悄然进入。中国较低的研发成本和广阔的市场潜力,让不少跨国公司将中国视为“研发避风港”。  相似文献   

18.
世界变了,之前跨国公司的计算公式是“中国市场=中国人口×人均消费量”,如今它或许要变为“中国市场=本土创新×本土运营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过去,跨国公司一直奉行这样的格言:“全球思考、当地执行”。现在,为了在中国能够成功,跨国公司必须把“全球思考、当地执行”这句格言颠倒过来,即“本地思考、全球执行”。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当地运作的技巧,而且他们的行为必须符合全球统一的规范——后者也是中国人对他们的期望。  相似文献   

20.
目前,跨国公司对中国龙头企业并购已逐渐衍变为一种趋势,主因是跨国公司将通过并购完成其全球战略在中国的布局,一些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基本要求是: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必须超过15%。此类并购,堪称“斩首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