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南经济》2003,(11):16-16
洛阳历史悠久。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起,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529年,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历史上曾先后6次进入世界大城市之列,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欧洲、北非和亚洲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2.
1999年3月24日,河南省委书记马忠臣在高新开发区中法合资海登皇格精细陶瓷有限公司视察时,对该公司投产四年后投资回报率竟高达187%,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给予高度评价。据开发区统计资料显示:欧美国家企业近年来对该区投资呈持续上升势头。截止1998年底,已有包括德国、美国等15个国家的30家知名企业进入开发区投资办厂。  相似文献   

3.
洛阳名人     
《河南经济》2003,(11):26-27
洛阳是中国古代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中心城市,中国传统的主流思想框架大多在洛阳形成,中国古代主要的技术、文化成就大多与洛阳有关。  相似文献   

4.
十三朝古都     
《河南经济》2003,(11):17-18
“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数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在这块美丽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鱼猎稼穑,创造着人类幼年时期的文化。“崤函帝宅,河洛王国”,当中国进入阶级社会时,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就在洛阳一带立国。商朝在成汤灭掉夏桀以后,把国都迁到西亳,即今偃师市城西的尸乡沟一带。  相似文献   

5.
人文洛阳     
郑泰森 《河南经济》2003,(11):10-11
洛阳总是与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联系在一起。不算夏、商两代在洛阳附近的偃师建都数百年,从西周营建洛邑算起,洛阳城已有3000年历史。其间洛阳作为国都就长达1400多年,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  相似文献   

6.
明清以来,云南道教全真、正一两派与佛、儒及民间宗教相互融合,形成"三教融合",道教为主,佛、儒为辅的格局。文章以云南宣威民间道教的民间正一道祭祀死者仪式为例加以阐释,认为从传承的科仪与经文来看,均体现了三教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昆熙  猫小喵 《中国西部》2015,(12):74-85
公元892年,在大足北山的山谷中,黎明的寂静被凿石声打破了,随后凿石声越来越密集,此起彼伏在山谷中回荡,由此,这凿石声在大足境内响了近四百年。一千多年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1945年4月,杨家骆、马衡、顾颉刚,这些中国最为著名的史学专家,从当时中国的临时首都重庆出发,前往一百六十多公里以外的大足县,考察一个在宝顶山上被当地人称作大佛湾的地方。他们穿过一条淹没在荒草丛中的林荫小道,顺着狭窄湿滑的石梯攀上谷顶,一个奇妙的神话般的世界呈现在他们眼前。一尊尊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的摩崖造像带领着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去触摸历史的印记。大足石刻,这一座石窟艺术的宝库在乱石杂草和历史的烟尘中淹没了千年之后,抖落历史的尘埃,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制造业50多年的发展中,洛阳曾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新的世纪,发展的机遇再次垂青这个新中国造就的老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9.
国色天香     
《河南经济》2003,(11):31-31
传说,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一年冬天,她和文武百官在长安皇宫中饮酒作乐,赏雪吟诗,醉意朦胧之中,她写下了:“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一诗,命令百花必须连夜开放。百花仙子得到指令,不敢违命,第二天一早,便破雪绽放,惟有牡丹竟敢违旨,拒不从命。武则天见此大怒,于是将牡丹逐出长安,贬至洛阳。洛阳人对牡丹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的仪态,以及桀骜不逊的性格极为喜欢,对其百般怜爱,小心培植,而牡丹也不负众望,装扮了洛阳一个又一个绚丽的春天。  相似文献   

10.
现代商品经济的挤压,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泛滥,导致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严重匮乏,而一般人文教育人们会局限于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的教育,而忽视宗教文化教育对其的重要作用,中国的佛道含有丰富的人文关怀,因此应从它们对人生处境的关怀,对人伦道德的提倡,对人格升华的鼓励,对人间关怀的强调来看宗教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言真 《河南经济》2003,(11):32-33
由于历史原因,古城区往往是所在城市的中心区,因此当城市发展需要扩张、改造时,古城区就被视为“黄金地段”而首当其冲,其结果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却是毁灭性的。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和国家文物局、建设部共同举办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国际会议上,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国内三十几个城市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达成《北京共识》,认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许多城市中的文化遗产遭受到冲击,甚至面临着遭受破坏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宗教文化与陶瓷文化的辩证关系,认为历史上宗教文化对青白陶瓷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概述了儒教、佛教、道教的教义、分别阐释了在宗教文化的影响下青白瓷特征形成的历程以及宋代青白瓷是如何大放异彩,魅力四射的。  相似文献   

13.
古格王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文化领域中,掀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阿里热”、“古格热”。  相似文献   

14.
对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打破了原有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向着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而且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闯出了一条路子。可以说,农业产业化实质是农业产业的革命。本就农业产业化提出的一些见解有新意,值得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一读。  相似文献   

15.
龙门石窟     
《河南经济》2003,(11):22-24
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处,因伊水东南两岸之香山和龙门山对峙如天然门阙,故古称“伊阙”。著名的龙门石窟就分布在伊河两岸南北长达1公里的崖壁上。龙门山河壮丽,风景优美,诗人自居易曾云:“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和称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明的重要标志。临安作为杭州市的卫星城镇,深受杭州甚至上海等城市化建设的辐射,因此积极推进临安城市化建设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背景。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城市化建设不仅仅是多造几幢房子、多建几条街路、多  相似文献   

17.
周琳 《魅力中国》2009,(31):248-248
宗教精神是人类一切精神创造活动的资源,是文化的最高层次。不管是哲学、科学、文学艺术或者是社会伦理很多都是由宗教派生出来的。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宗教即佛教、道教的介绍,浅谈了对中国传统宗教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唐武宗“会昌灭佛”这一历史事件,对于佛教来说是灭顶之灾,使中国佛教从隆盛走入了衰弱时期.由于寺院经济的膨胀,武宗过分推崇道教以及战争的沉重负担导致了会昌年间灭佛运动的兴起,唐武宗“会昌灭佛”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缓解了社会危机,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佛教在中国的衰微,阻碍了外来宗教在本土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名人故居     
《河南经济》2003,(11):30-30
  相似文献   

20.
徽州文化     
《安徽省情省力》2006,(3):44-44
徽州宗教: 我国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在于古徽州一府六县(黟县、歙县、休宁、婺源、祁门、绩溪)境内均有,然而它们活动的历史各有长短,分布也各不相同。 徽州朴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