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振雪 《商业会计》2006,(6S):51-52
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是指企业管理者以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private gain)为目的,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盈利预期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  相似文献   

2.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盈利预期的压力和自身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在遵循公认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借助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多计或少计收益、费用与成本,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的行为。透视一个企业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不能仅根据单一指标进行判断,而要综合、全面地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笔者认为,要透视上市公司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3.
<正>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由于会计政策和方法选择的灵活性,使上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也在不断走向成熟和规范。为了确保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家证券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近年来,随着一些违规事件的发生与披露,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上市公司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误导投资,影响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本旨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与手段,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投机性的盈余管理行为提出规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前国内盈余管理的研究都足基于年度财务数据,本文则以股权再融资为背景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的季度盈余管理现象.研究结果证实了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后季度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及时间分布特征.期望本文的研究为证监会加强中期对务信息的监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会计丑闻频频出现,以致投资者、公司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与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很大关系.本文首先对盈余管理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其次对盈余管理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动因,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前国内盈余管理的研究都足基于年度财务数据,本文则以股权再融资为背景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的季度盈余管理现象。研究结果证实了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后季度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及时间分布特征。期望本文的研究为证监会加强中期对务信息的监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其终极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具体目的为筹资、避税、获取政治资本以及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等。盈余管理有诸多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完善会计规范、加强审计监控和加大监管力度等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9.
孔转转 《华商》2008,(2):45-46
盈余管理近几年成为我国会计学界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从其定义入手,明确盈余管理不同于会计造假,它是一个中性词,盈余管理有其存在的客观条件。笔者分析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就我国盈余管理现状提出几点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9,(18)
盈余管理是企业经营者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外部收入进行控制和调整,从而达到自身效用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社会关注的焦点伴随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和证券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国有企业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也逐渐转向了盈余管理问题。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在两项业绩表现中:一方面上市公司经理可以选择专注于披露财务信息,提供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使报告更好地显示公司经济利润;另一方面,公司在盈余管理的作用下,会计信息质量可能降低,这样会带来盈余管理过高的后果。目前,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待改善,会计信息的扭曲可能会更加严重,会计准则建设滞后,独立审计缺乏功能,投资者不够成熟。盈余管理在这些情况下会被理解为会计信息欺诈。会计信息欺诈导致用户无法准确的判断会计报表并作出决策,这样资源的优化配置难以在股票市场完成。本文首先对盈余管理的概念进行阐述,然后分析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其在实证中的应用,然后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盈余管理是企业目标管理的组成部分,一种含义指以目标盈余为中心,统一管理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另一含义则指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或采取其他方法,使上市公司盈余既不过高,又不太低,而恰到好处的盈余处理行为。本文所指盈余管理足结合上市公司公开财务信息的质量而言的,所涉及的皆为后一种含义。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从以下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C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  相似文献   

13.
盈余质量概念形成与上世纪30年代,最初是在证券行业中使用,它是从基本分析中逐渐演变而来的,目的是发现价值被低估的证券,此概念在上个世纪60年代变得著名。关于盈余质量的研究文献很多,但是,盈余质量的定义和评价方法目前没有形成必要的一致性。会计盈余的持续性是衡量盈余质量高低的关键性指标之一,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一、持续性含义从盈余的时间序列角度考虑,盈余的持续性是指导致当前盈余变动的事件或交易能够影响未来盈余的时间长短及稳定程度。比如,在某一年公司引进新的产品成功上市,那么,一般认为由这种产品…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是否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运营状况,成为投资、债券人、审计师、金融分析师们分析、决策时着重考察的问题,而考察财务数据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了解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张凌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127-128
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根据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提出了防范盈余管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对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和改善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盈余管理的涵义,其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再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并提出了一些识别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方法,最后提出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一、盈余管理的背景分析1.经济体制背景(1)政府角色的转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政府彻底转变经济职能,改变过去对经济的管理方式,由行政性的直接管理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管理。中央政府着重于建立宏观调控机制,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间接管理经济。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代表,通过组建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2)国有企业改革。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不少国有企业改组为上市公司,由于国有企业不是股份有限公司,故准备发行股票的公司需要一个财务包装过程。财务包装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  相似文献   

18.
盈余管理作为财务揭示的热点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受到西方实证会计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上市公司的大量涌现以及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失真的日趋严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逐渐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本文在对上市盈余管理现象研究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对规范这种行为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涵义出发,分析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以及表现形式,最后对如何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段丽娜  霍东乐 《商》2014,(13):15-15
基于农业行业没有统一的行业会计准则规范,现阶段农业行业会计核算存在很多问题,盈余管理的空间较大。本文以此角度出发,揭露农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特殊的盈余管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