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增长趋势,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从总量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已具有某些大国经济的特征。1978年-2005年。中国的GDP从3624.1亿元增至183084.8亿元,2005年按汇率计算的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1978年-2005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355.0亿元增至116921.8亿元,进出口贸易额占GDP比重从9.7%增至64%,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相似文献   

2.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战后、特别是浮动汇率体制下,大国的快速经济增长通常引起本国货币的走强,并存在滞后性和阶段性。本文主要从日本、德国经济增长对日元、马克汇率的长期影响入手,在研究已有汇率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理论框架,得出一种长期性的、综合性的、折中的汇率决定理论,以此考察一个时期内经济基本运行状况对汇率水平的影响。我们还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阐述了该理论对人民币汇率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很多人担心,美国经济将继续走下坡路,而且,中国经济或许也将受到冲击。 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约占其出口总额的1/5。对美国的出口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最近5年,中国出口总额年均增幅约为30%;出口在中国经济产值所占的比例约为1/3,而中国的年经济总产值已经位居世界第四位。  相似文献   

4.
大国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需为主、外需为辅是世界大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改革开放20年来,虽然中国外贸出口规模已相当可观,但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仍然是国内市场需求;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特征,决定了中国具有巨大的投资和消费市场,它完全可以成为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支撑点。  相似文献   

5.
张立超 《环球财经》2014,(9):96-101
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大国,1978-2012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8%,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期工业年均增速达到11.4%,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第一大工业品出口国,而这一期间的主要推动力就是工业。  相似文献   

6.
无论从地理、人口或经济、资源上,中国都是一个天然大国,历史悠久、国情复杂,遭受过民族的苦难,经历了从贫穷落后到欣欣向荣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正加速融入到国际体系的进程当中。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28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于广州日前透露,目前中国贸易出口总量排在德国、美国之后位列世界第三。根据测算,2007年将极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出口国。[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无论从近期还是长期看,中国经济必须保持稳定,中国的经济增长不能太低;中国走到今天再继续推进改革开放需要超越自己,甚至可以说需要打大智慧来推动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9.
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2 0 0 3年GDP增长 9 1 % ,GDP总量达到1 1 6万多亿元 ,人均GDP突破 1 0 0 0美元。国际经验反映 :进入人均 1 0 0 0美元的经济发展阶段 ,是一个国家加快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战略起点 ,也是矛盾凸现的时期。① 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过程中 ,资源约束的矛盾正在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 ,各种利益摩擦也在加剧 ;就业、“三农”、金融问题累积 ,等等。这表明我国步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 ,面临重大战略调整。在这样的时刻 ,回顾中国经济历史上的增长与发展 ,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认识现存的矛…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10.7%,增速已连续四年保持在10%或者多一点,而且年度之间、李度之间波动都比较小,呈现出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良好态势。但是喜中有忧,主要是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比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2月26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与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与开放战略再探索”理论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小礼堂隆重召开,来自上海市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的80余位世界经济研究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在对外开放新阶段如何提升中国开放战略、优化开放政策等一些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讨。为反映本次研讨会的精彩内容,本刊特将与会专家的发言要点整理并予以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13.
刚刚过去的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10.7%,增速已连续四年保持在10名或者多一点,而且年度之间、季度之间波动都比较小,呈现出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良好态势。但是喜中有忧,主要是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比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表观消费量(注:钢材的全国产量与净进口量之和)为3.88亿吨,占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即使考虑到汇率因素,中国的资源产出效率也是比较低的。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世界经济评论》月刊5月号】一、依赖外资、带动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出口的局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与大国经济发展战略雍志强,张晓艳,傅广军自李嘉图以来,比较优势原理已成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一块基石,其基本结论是:一个开放经济的绩效优于封闭经济,是因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它能够利用自已的比较优势、避免自己的比较劣势,而且,国际贸易是...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8月31日】中国在奥运金牌榜领先,但它是否能够带领全球经济? 多年来,它是世界GDP增长的冠军,但它的经济以出口增长为主导,出口增长率是经济增长率的两倍多。世界其他地方为中国的商品提供市场,为它的工厂提供投资,帮助拉动中国。  相似文献   

17.
迟福林 《浙江经济》2014,(22):10-12
当前,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正处在重要历史拐点: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放缓至7.3%,创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另一方面经济结构升级的态势初步形成,今年前3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7%,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8.
19.
《海外经济评论》2006,(13):8-12
于3月14日闭幕的中国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所通过的“十一五”规划,订立了中国在2006年至2010年间GDP年均增长7.5%的目标,这低于中国近五年来的GDP实际增长速度。从2001年到2004年中国的年均GDP增长高达8.6%,在2005年更高达9.9%。  相似文献   

20.
【美国《福布斯》4月14日】中国经济显现见底迹象 2007、2008两年间,中国作为以购买力衡量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对全球经济总产出的贡献度都在10%以上。因此,全球经济要复苏,中国必须发挥关键作用。2008年下半年,中国面临着经济增速的急剧下滑,这表现在众多指标上:GDP、发电量、采购经理人指数、汽车销量、住房销量、制造业数据以及进出口都是如此。事实上,据一些私人机构估算,中国经济的环比增长率一度降至零点、甚至负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