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伟  杨晏忠 《金融会计》2011,(11):42-48
为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挑战以及自身经营发展和风险防控的高标准要求,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对其内部的部门结构及其管理边界进行调整,这是由于业务的不断创新及各种管理信息的相互之间渗透、部门管理幅度的不断变化所致。因此,加强内控管理是商业银行实现其经营发展目标的重要工作,无论部门如何变化、管理边界如何调整,只有全部机构、全部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对风险全面、全局性防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商业银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其内设部门管理的边界不断得以延伸和扩张,导致发生风险事件的原因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在经济环境复杂、风险因素多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工作不是对单个人、单项业务进行的风险防控,而是通过对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所有业务、各种规章制度和系统等的内控管理,逐步形成纵横交叉的双向或多向管理,最终使业务经营的每一单元、每一层级、每一环节和每一个员工均处于内控管理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信贷规模不断收紧、存贷款利差不断收窄的宏观背景下,信用卡专项分期业务成为商业银行抢占市场分额、提升中间业务收入的新兴力量。商业银行基于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的初衷,在专项分期业务中引入了分期商户、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合作机构。但笔者在审计实务中发现,由于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中重规模、轻质量;重营销、轻管理,往往忽视对合作机构的准入和日常管理,放松对分期客户自身偿债能力的审核,导致专项分期业务沦为部分合作机构的牟利工具,分期客户信用风险与担保机构风险交织传递,潜藏系统性风险。本文分析了融资性担保公司利用专项分期业务牟利的模式、商业银行自身在专项分期业务风险防控中的缺失,并从审计视角对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分期业务合作机构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夺 《金融论坛》2006,11(2):3-9
满足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和实现盈利是商业银行需要完成的两个基本经营目标。本文建立了单期模型,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是如何通过调整资本金水平、存贷款总量以及风险偏好等不同的路径选择来实现上述双重经营目标。文章对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经营行为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依靠股东注资、上市融资和发行次级债的方式已成为有效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以达到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中长期主要路径,而调整存贷款总量和贷款组合的风险偏好是调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的短期工具。在此基础上,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完成上述双重基本指标是一项涉及政府、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
满足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和实现盈利是商业银行需要完成的两个基本经营目标。本文建立了单期模型,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是如何通过调整资本金水平、存贷款总量以及风险偏好等不同的路径选择来实现上述双重经营目标。文章对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经营行为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依靠股东注资、上市融资和发行次级债的方式已成为有效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以达到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中长期主要路径.而调整存贷款总量和贷款组合的风险偏好是调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的短期工具。在此基础上,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完成上述双重基本指标是一项涉及政府、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大滑坡,使各国监管机构和各金融机构更加重视防控风险.监管机构要求银行建市和健全全面、有效、审慎、独立的内部控制,并定期对商业银行进行内部控制评价;银行自身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以控制风险,降低运营成本.如何处理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减少重复工作,在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同时做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对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多层次、相互衔接、有效制衡的风险治理架构,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防控的核心运行机制,直接关乎风险防控和化解的实际效果。本文结合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框架,以及当前金融风险防控的新要求、新背景,根据相关监管机构关于风险治理架构的要求,通过分析美国、德国、加拿大的相关银行架构的构建原则和主要类型,进一步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组织架构,比较研究了国际与国内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模式,梳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存在的不足,进而对其组织模式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机构,做好风险识别和防控对于保障银行的稳健运营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金融服务场景的丰富,商业银行业务种类和交易渠道不断拓展,亟须构建适应新要求的操作风险防控模式。本文分析了大数据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控中的作用,介绍了大数据在商业银行内部检查中的应用实践,以期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信贷资金的风险防控是商业银行信贷基础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监管领域重点检查范围。在当前新经济形势下,落实去杠杆、强监管更要求商业银行加强贷后管理,对信贷资金的用途、流向防控是防范信贷合规风险的必要措施。本文在总结分析当前信贷资金运用方面存在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结合监管要求,对信贷资金的风险防控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金融领域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商业银行的机构印章具有象征功能和证明功能,前者用于象征身份、权利或等级,后者用来证明行为效力,在法律上,印章是法人的行为,代表一个机构,而不是一个自然人的行为。银行对外出具的各类报表和文函等都需要使用印章,在涉及银行的案件中,很多是由于印章违规保管使用而导致重大法律风险的产生,如何做好印章防控管理风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从印章科技管理概念入手,并对商业银行印章管理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商业银行印章职能管理防范措施,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印章管理提供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瑛 《济南金融》2005,(11):37-38
信贷风险管理是当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就如何控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加快建立商业银行内部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二是重点加强对集团客户的授信风险防范,对集团客户进行综合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信贷风险管理是当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就如何控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加快建立商业银行内部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二是重点加强对集团客户的授信风险防范,对集团客户进行综合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楠  华武 《金融会计》2006,(3):13-16
经济资本是基于银行全部风险之上的资本,也称为风险资本。经济资本管理是超越资本监管要求的全新风险管理理念。《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工作探讨》一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对如何进一步完善现有经济资本管理工作,提升资本管理理念,从工作原则、管理思路和措施方面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吴月鹏 《金融纵横》2023,(10):75-81
随着数字科技的广泛应用和商业银行业务量的提升,传统的风险防控手段已经难以满足运营风险防控的要求,亟需提升运营风险防控体系的科技含量。本文分析认为,商业银行应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高精度OCR等前沿技术,探索建立覆盖全业务、全流程、全渠道的数字化运营风险防控体系,定期评估风险预警效果并不断进行优化,实现风险自动识别、预警及处置,以提升运营风险防控能力、降低风控成本。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商业银行的核心能力是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是否愿意承担风险,是否能够妥善管理风险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盈亏和生死.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实行内部评级法的银行必须在全行范围内实行全面的风险管理(BIS,2003).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个种类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其他各种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和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再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并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陆晓明,1999).  相似文献   

16.
当前,金融危机时期采取的调整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与内外部各类结构性因素、政策性因素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当前经济金融环境的复杂程度是许多商业银行,特别是成立时间较短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中小商业银行从未遇到过的,也因此对商业银行经营与风险管理防控工作产生了较大压力。在当前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应该振奋精神,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积极调整经营思路,努力做好风险防控工作。一、当前经济形势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防控工作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7.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银行内各个业务层次,各种类型风险的通盘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该目标要求对现有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架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鲁开源 《银行家》2011,(7):46-49
作为经营风险的商业银行,风险防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之本,面临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国内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与监管部门宏观审慎性监管约束下,商业银行必将面临总体经营上的结构性调整,如何加强风险防控能力以为转型中的中国银行业保驾护航无论银行大小都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对于刚刚走过十五年发展历程的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来说,由于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商业银行的核心能力是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是否愿意承担风险,是否能够妥善管理风险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盈亏和生死。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实行内部评级法的银行必须在全行范围内实行全面的风险管理(BIS,2003)。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个种类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其他各种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和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再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并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陆晓明,1999)。通过对影响商业银行公司价值的众多风险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估,并在全行范围内实行相应的战略以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其目标是把商业银行面临的所有风险都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管理框架中去。从国外来看,20世纪70年代西方商业银行注重信用风险管理,80年代侧重于市场风险管理,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唐国储、李选举,2003;崔滨洲,2004)。新一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应用系统已经成为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的核心基...  相似文献   

20.
国内商业银行大多采取层级管理模式,基层机构支撑着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基础,是商业银行整个肌体中最活跃的细胞。由于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多,人员占比大,与客户交往直接,操作风险管控环节密集,战为案件易发多发的区域。银行案件商接反映银行内控风险管控水平,往往与巨额资金相关联,社会关注度高,司法机关、监管部门以及商业银行自身都对银行案件严防死守,“案件防控抓基层”也成为银行案件防控工作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