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是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原因,试图探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原因,并提出提高传导效率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货币政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研究货币政策的作用及其发生作用的过程和渠道,充分认识和把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江  朱彬 《企业经济》2005,(7):152-153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股票市场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目前我国的现实来看,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会使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更具有效性,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银行针对我国2004年出现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等经济过热的现象,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总的看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的经济运行情况看,货币、信贷的预期调控目标并未完全实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货币政策传递过程中存在障碍。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与世界连接紧密,世界政治经济变革会影响我国金融市场,因此有必要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一方面利于我国货币政策准确及时发挥作用,引导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保证我国免遭其他经济体影响,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6.
洪娟 《宏观经济管理》2012,(6):48-49,56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从操作性角度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分析货币在传导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田敏婕 《会计之友》2007,(12Z):62-63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介绍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重点分析了利率市场化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指出对利率政策有效性的传导应做出两方面的努力;积极稳妥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的传递过程就是货币供应的实施过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研究进行回顾与评价,归纳出其共性和适应我国国情的部分,然后比较分析了我国与西方国家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并提出了借鉴西方理论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股票市场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西方金融理论,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作用的途径主要有托宾(Tobin)q效应、非对称信息效应、财富效应和流动性效应。通过将股票市场因素引入修正凯恩斯模型,建立一般均衡下的扩展IS-LM模型,采用TSLS定量分析股市对我国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实证分析显示,目前我国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机制并不畅通,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狭义货币供给量、信贷余额、管制利率和市场利率四个指标作为描述中国货币政策数量与价格工具并存的代理变量,以中国宏观经济平稳向好和通货膨胀适宜可控为目标变量,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中国货币政策绩效,并对引致技术无效性的因素进行探究。实证结果显示:考察期内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下,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绩效逐渐下降,政策绩效边界水平较小,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市场利率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技术无效性。因此,在以存款利率上限为核心的利率双规制下,扭转中国货币政策两难困境时,需考虑利率市场化进程,结合并协调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2000~2010年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分析与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家金融信息平台"新华08"2000~2010年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和统计部门的数据,结合十年来中国实际经济运行状况和全球经济形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影响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水平的指标进行了选择,并且采用因子分析法做出了定量的测度.结果表明,十年中,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水平有了长足的改善,其中流动性风险逐渐减少,信用风险和外汇风险不断波动.基于此,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微娜 《价值工程》2011,30(1):139-140
今年以来,在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我国实体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但是,我国的货币供给高位和资产价格爬升也已经显露无遗,股市和楼市泡沫经济现象明显,国内通胀阴影笼罩不散。我国的货币政策如何调控现行经济走向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财政和货币政策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并利用季度数据对此进行了估计和检验。研究表明,这种具有凯恩斯特点的宏观经济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经济的波动。与此同时,我们对模型的动态稳定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数理分析,从而揭示了两大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稳定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货币财政政策存在区域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货币财政政策是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两个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关于它们的研究文献数不胜数,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对两政策实施后的区域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目前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已经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通过两地区的简约化模型对1978-2004年间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东部和中西部两个样本地区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财政政策确实存在区域不对称效应,特别是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区域影响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HP滤波、LSTVAR方法估算我国产出缺口、通胀缺口及货币政策变量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以此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在目标实现和工具选择等方面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经历了急刹车、软着陆、防通缩和控温降速等阶段,政策调控缺乏预见性和提前量,政策工具的使用和力度把握不准确,政策有效性不容乐观;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混合使用使得政府很难掌握调控力度和节奏,政府以利率作为主要调控手段的做法不明智,应主要借助信贷、货币量调控。随着经验的积累,政策工具选择的侧重点越来越突出,微调特征日益明显,调控效率总体上有显著提升。最后,本文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Taylor规则和McCallum规则的理论模型及其修正的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在过去16年中的运行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McCallum规则及其修正的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我国货币政策的松紧性,而通过控制修正模型的相应变化率的波动区间,可以实现对货币政策适宜程度的有效控制和平稳运作。  相似文献   

18.
结构性货币政策是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领域的最新实践,也是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和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于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概念界定尚不明确,在理论依据、政策目标、实施要点方面缺乏系统性的认识与分析,特别是在货币政策应当在多大程度上承担结构性调控功能这一核心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实际上,中国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增长,影响房价的因素有很多,文章以辽宁省为例,建立贷款利率、货币供应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房屋销售价格的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利用EVIEWS7.0软件对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得出贷款利率、货币供应量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均对房价产生正向影响,并且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贡献度最强,五年以上贷款利率贡献度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