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春,西安市临潼区一村民在建房时挖出4枚半两钱.经对其清理后测量、称重,数据分别为:其一,直径35.0毫米,重13.0克(图1).其二,直径34.5毫米,重14.1克(图2).其三,直径32.5毫米,重12.4克(图3).其四,直径31.5毫米,重8.6克.  相似文献   

2.
汉半两钱种类较多,版式繁杂,有的钱肉上铸有标识,开记号钱之先河.笔者从收藏的大量汉半两钱中选出20多枚版式罕见者,其中有些前不见著录.  相似文献   

3.
"半两"新解     
半两钱是因何得名的呢?传统的说法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刀、布、贝等币,以半两钱为全国统一的铸币.每枚重量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辞海>).  相似文献   

4.
始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废止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的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钱币.既有图案,又有缀文的五铢钱与同时代的缀文半两钱,见之于出土报告和著录的却不多,钱上缀文超过八个字的五铢与半两钱.更是寥若晨星.  相似文献   

5.
四铢半两钱铸行于西汉文帝前元五年(前175年).因朝廷法定钱重四铢,文曰"半两",故通称"四铢半两".其钱文"半两"二字虽为小篆,然笔画方折,已显汉隶风韵.笔者近日在自己的数百枚四铢半两钱中发现8枚面文书法异于常品,现介绍给同好共同鉴赏.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在古郯、尃国遗址马陵古道附近的山脚下,出土了近30公斤的汉半两钱,笔者有幸从中发现一枚"背阴纹内外郭"的四铢半两钱(见拓片).  相似文献   

7.
2000年下半年,从襄樊汉江挖出了不少半两钱,笔者将收集到的较大型的半两选拓12枚附后.  相似文献   

8.
反冠半两     
大干世界无奇不有,反冠半两可谓半两钱中一奇.篆书"半"字上两笔呈"八"字形,反冠半两的上两笔呈倒"八"字形.  相似文献   

9.
杨秀僖 《西部金融》2002,(11):76-77
2002年3月我于永兴县党校门前新开发区一座已被文物所发掘过的散土堆上,拾检到清一色陶半两钱35枚.土堆旁有打碎汉代早期针叶纹、沟纹细陶片.现挑出陶半两完好者3枚稍残者2枚、二片拼成者3枚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0.
泉友集得四铢半两钱一枚(见图),穿上下各有一阳文,穿下者为反书"长"字,穿上文字不全,经几位泉友辩识认为应是"利"字,释读为"长利".我亦赞同此释解.  相似文献   

11.
汉初至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铸三铢钱的80余年里,汉半两钱经历了榆荚、八铢到五分等大小轻重形制上的变化.发展到四铢半两时,应该是比较合适的大小和重量了,也与当时的经济和市场交易需求相适应,行用了文、景、武三帝计50余年时间.  相似文献   

12.
2003年暮春,周至县终南镇某村一名村民盖房,雇人取土垫地基,选择了一处多年庄稼长不旺的地方挖土.挖土中,发现土中有古钱币.闻讯赶来的村民乱挖乱采古钱币,被赶来的公安干警制止.据村民讲,清理出来的钱币大约有七八麻袋.此次钱币以西汉半两钱为最早,以五铢钱为最多,以货泉钱为最晚.  相似文献   

13.
13.宣和通宝正郭(图21),直径31.1毫米,郭厚2.1毫米,穿边长7.2毫米,重8.2克.同版流通钱典型数据:直径30毫米,郭厚2.2毫米,穿边长7毫米,重7.6克. 14.宣和通宝长通(图22),直径31.9毫米,郭厚1.9毫米,穿边长7.6毫米,重6.8克,各谱未载.此泉应和《北宋铜钱》第591页上的3709号钱成对.同页上的3708号隶书钱应命名为正郭长通狭字,暂无对品.  相似文献   

14.
一、制作方法1.制作底板和面板:锯一块长130毫米,宽50毫米的木板做底板,锯—块长150毫米、宽110毫米的木板做面板。面板用万能胶粘在底板上,用彩色纸剪许多花草,贴在面板上,给人以蝴蝶在鲜花丛中飞舞的感觉。2.制作线图:用图画纸卷在铅笔上做一个长30毫米的纸筒,在它上面用直径0.5毫米的漆包线平整地绕六层线圈,各层之间要加衬绝缘纸。3.制作线圈支架:用薄铜片做线圈支架,把绕好的线圈装在支架上,并用小  相似文献   

15.
圣宋元宝折二阔缘小字 徽宗钱,青铜质,阔缘小字版,篆书.直径30.8毫米,厚1.9毫米,重8.6克(分别比同版普品直径大0.6毫米,厚0.4毫米,重0.9克).字口深峻,转角清晰,轮廓立整,地张起鼓,有立体感.窑藏,辽宁西部出土.崇宁通宝折十抽示降宁宽崇 徽宗钱,青铜质,抽示降宁宽崇版,瘦金体,三级.直径34.4毫米,厚3.1毫米,重12.3克(分别比同版普品直径大0.4毫米,厚0.5毫米,重1.1克).钱文纤细,字口深峻,地张干净,穿口齐整,轮廓精整,有拔模斜度.罐装,黑龙江出土.  相似文献   

16.
叶伟奇 《西部金融》2005,(11):79-80
数年前,笔者从外地泉友处购得一枚奇特的"乾隆通宝"宝福局小平钱.该钱红铜质地,钱体呈暗红色,直径25.50毫米、穿径5.5毫米、廓厚1.2毫米、重4.76克.正面"乾隆通宝"四字,文字朴拙,字迹略显漫漶,背面穿左右为满文"宝福"字样(如图).  相似文献   

17.
此范母2002年得之于陕西省三原县(见图).范型为正方形倒角,通长、通宽均为70毫米,边缘厚6毫米,重130克.范中心有一圆状乳钉,范四边框内有阴阳榫卯,两两相对.范背有似"山"字型阳纹符号.范中钱模为4枚"货泉",两面两背,左右对称,钱径21毫米,穿边长9毫米,两钱正面穿上缘皆有半星标记.<新莽钱范>书中第380图与此范母相近.  相似文献   

18.
笔者于2008年夏从襄樊汉江出水的钱币中得到两枚少见的雍正通宝钱,分别为宝黔局和宝云局铸造.图1实物直径26.9毫米,穿边长4.9毫米,厚2毫米,重7.2克,背满文宝黔;图2实物直径26.9毫米,穿边长5.1毫米,厚2.1毫米,重7.2克,背满文宝云.两枚钱都钻有四孔,并且是两枚钱面背相叠后一次钻孔,在钻孔的四周突起的铜屑还十分锋利,未经加工打磨,说明钻孔后未流通使用便失落水中.在出水时,两枚钱还叠在一起,但并不牢固,稍加敲击便分开了.如果未经钻孔,估计每枚重量在8克以上.  相似文献   

19.
8.正面中心圆面大背面中心圆面小该币直径32.3毫米,厚2.3毫米,重14.3克(图8)。中心圆同样是实心圆,但其与图7情况正好相反。它的正面中心圆比较大,中心圆外径6.9毫米。  相似文献   

20.
笔者藏有一枚光绪通宝当十夹铅机制大钱,此钱外径33.3毫米,穿宽6.7毫米,重9.7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