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改革开放30年来,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科学人才观,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我们党爱才、识才、用才、聚才的一系列重要举措,使人才工程建设方兴未艾,确保了我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领导者要加强学习,特别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人才观去考察和识别人才。要走群众路线,加强人才工作的体制改革,健全人才识用机制。这样才能识到人才,用好人才,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来中央强调加强“三观”教育,一是正确政绩观,二是科学发展观,三是科学人才观,三观统一于“以人为本”。这“三观”教育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在进入新一轮发展之际,而将“人才强国”作为又一项基本国策,即将人才资源提升为国家的战略性资源,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以人力资源为第一推动力,驱动我国社会经济获得快速、健康和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岩 《唐山经济》2004,(3):36-38
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罗森 《特区经济》2005,(3):292-293
核心人才是指有着较强的专业技术或技能、丰富的从业经验及杰出的经营管理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关键作用的人才。核心人才是企业的精英和骨干,一旦离开,在短时间内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来取代,同时核心人才的离开也往往伴随着企业核心技术的流失。据美国一项研究,一个人离职可能会使公司损失5万~10万美元。有关调查资料也显示:人才流失以后的置换成本相当高,替换雇员的成本可以高达辞职者工资的150%。因此,企业与其挖空心思招聘人才,不如想办法留住现有人才。一、树立21世纪的科学人才观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我们知道,在市场上竞争的…  相似文献   

6.
“国以才兴,政以才立”,人才问题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我国先秦时期研究人才观的历史悠久,很多贤人、大家都形成了较有影响力的、完备的人才观系统理论.我国先秦时期人才观是一座巨大的精神宝库,其中有许多人才观思想的闪光点对我们今天从事人才工作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海容 《发展》2009,(10):31-31
从公路交通事业发展大局和长远来看,现有人才队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公路工程建设、养护急需的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欠缺,职工学历层次整体偏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如何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中坚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笔者认为应从深刻理解科学人才观的本意入手,认真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卢剑明 《老区建设》2009,(10):49-50
随着我国的人才结构和人才观的改变,我们党提出了“党管人才”的人才工作新原则。为了贯彻落实这一原则,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江西省高安市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创建了“高安人”网站,作为新时期开展人才工作的新平台,开创了人才工作新局面,提高了人才管理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一个企业的“人才观”直接反映对待人才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企业人力资源的状况;同时也牵制着企业的纵深发展,故企业确立正确的“人才观”也就成了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突破口”。我们体会,成长型企业的经营之本就是造就人。  相似文献   

10.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呼吁破除成例,稍变成法,以求实用之才,主张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逐步形成了开放的人才现;在洋务教育中,他们培养翻译人才、制艺人才、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使他们的人才观在实践运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1.
李鑫 《魅力中国》2011,(10):220-220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在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问题做出部署。会议指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要把做好人才工作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会议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推进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本文拟根据中央的部署,谈点个人对如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是科学人才观提出的重要理论基石,必须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的时代内涵,关注人才成长的物质条件、教育条件、社会条件和制度条件,促进人才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化欣 《当代陕西》2008,(12):12-13
省政府办公厅以“三个结合”推进学习实践活动:一是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同干部的思想实际相结合,组织全厅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袁纯清省长关于“责任心是一种担当、一种情怀、一种境界”和“敢于负责、勤于干事、乐于服务、甘于守廉、惯于依法”的重要论述,围绕“科学发展在我身边”、“我与科学发展差多少”等主题开展大讨论,查找问题,改进作风。健全完善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人才资源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是当前及今后北京南部新区人才高地建设的重要战略步骤。通过对科学人才观的学习和理解,以及对人才资源管理生态系统的分析,结合新区人才工作总体目标定位的实际需求,提出最终实现北京南部新区人才高地建设的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5.
王道 《改革先声》2000,(11):59-5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和保证。社会主义企业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生产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难点在于落实,问题也在于落实。解决这一难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贯彻和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建立一种全新的科学的运行机制,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各车间、科室、班组、站点。由软变硬,由虚变实,用精神文明建设促物质文明建设,使两个文…  相似文献   

16.
朱伟 《宁波通讯》2012,(9):54-5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这是我们党在实践中形成的科学人才观一个重要理念,深刻揭示了人才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工作中的具体运用。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历程和我国发达地区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7.
社会进步的激流促使和推动着人们在各自的行业和领域不断充实,完善和塑造自己,加强自身建设已成为人们的必修课。档案专业要发展,人是起关键作用的主导因素,档案人员的自身建设应摆到重要的位置。尤其对房地产档案工作人员更应如此。 一、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人才培养观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档案专业人才指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档案工作人员,也不仅仅是“高、精、尖”的档案人才,而是指具备档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德才兼备的人。实际上,随着现代社会的日益复杂和变化,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知识,而更取决于情感、情格、意志等心理素质和人格要素的培养。因此,只有树立了科学的人才观,才会按照科学的轨道去培养人才,提高现有专业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校党管人才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人才工作存在着对党管人才原则和科学人才观认识不到位、人才引进制度的配套措施不完善、促进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不健全以及资源配置和投入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为实现人才强校,要深刻认识党管人才原则,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完善人才引进制度的配套措施,完善用人机制,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投入结构,从而开创高校人才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永恒课题,只有进一步发扬领导示范带头这一党的优良传统,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带头机制,才能保证党的先进性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当前,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三个走在前列”的指示,从加强学习、推进发展、实践宗旨、廉洁自律等方面人手,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带头机制,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与保持先进性的要求相适应、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符合。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天津市各高校以“推进科教兴市,服务滨海新区,造福人民群众”为己任,主动融入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之中,以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工程”为龙头,引领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努力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