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 读了张问敏同志在《经济研究》1987年第2期发表的《关于按劳分配理论的思考》(以下简称张文),很受启发。文中提出了我国当前在分配领域中所出现的不少新问题,这是需要我们更加深入探讨的。但是张文提出的某些观点和得出的某些结论,我认为值得商榷。一、按劳分配的本义、前提和实现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张文提出,“如果我们把马克思的按劳分配思想加以概括,就可得到如下的按劳分配定 相似文献
3.
4.
5.
<正> 劳动计量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非常实际的问题,它关系到按劳分配的可操作性和实现的程度。多年来,经济工作者在贯彻按劳分配过程中,经常遇到劳动量如何计算,不同岗位的劳动如何比较等问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在不断地想方设法,解决矛盾。但是,理论界对这些问题似乎重视不够。我们没有下功夫去总结和概括实践经验,认真研究劳动计量中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这应该说是按劳分配讨论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1986年以来,我国理论界出现了几种否定按劳分配的论点。一是,把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完全对立起来,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实行按劳分配,建国以来从未实行过按劳分配,今后也不可能实行。二是,主张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仍然是商品,劳动者仍然是按照劳动力价值和价格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自然也就不存在按劳分配。三是,认为在发达的社会分工条件下,劳动是无法计量的,科学技术越发达,劳动越无法计量,按劳分配也就没有实 相似文献
6.
<正> 党的十三大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若干重要发展。其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已经有许多文章进行讨论。另一个新的发展“必须把计划工作建立在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基础上”似乎还很少有人讨论。我认为,后一个发展和前一个发展同样重要,它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有可能存在于社会主义整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本刊第8期发表了孙冶方同志《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对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关于生产关系包括三方面内容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文章发表后,我们收到不少来稿,对孙冶方同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先摘发几篇,供大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9.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问题是按劳分配理论中的首要问题。只有弄清了这个问题,才能认清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才能自觉地贯彻和维护按劳分配原则。人们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①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②生产力还没有高度发达,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③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还存在着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差别;④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还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从上述四方面论述按劳分配客观必然性的文章和著作比较多,例如,南方十六所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组编写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就是如此。从这四方面论述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能比较全面地说 相似文献
10.
11.
对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区分标准的争论是自亚当.斯密两百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课题。文章试图将判断标准的确定安置于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并且在继承和发展亚当斯密相关理论的前提下,重新构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判断标准的选择模型,确定判断标准,并且试图证明逻辑的严密性。 相似文献
12.
赵人伟同志的《关于劳动是谋生手段的问题》一文,着重阐述了这一观点:“劳动作为谋生手段”是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事实,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所特有的,因而不能用它来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历史必然性;否则,既违背了人所共知的经济事实,也误解了马克思主义著作家的原意。事情果真如此吗?我并不以为然。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的“自然条件”。这对于一切社会形态来说,都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任何民族,任何社会,只要停止了劳动,很快就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常识。宣传这一简单而伟大的真理,对于我们在人民内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还是讲“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十五大把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从“补充”提高到“并存”地位,从“兼顾效率”发展到“坚持效率优先”;并且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对生产要素分配原则予以确认。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更加务实的作风。在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生产要素分配原则一直被斥之为资本主义性质而…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今年9月3日至9日,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首届年会在大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各经济学会、协会、研究会代表和新闻单位代表三百多人。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经济学界一次规模较大的盛会。会上,“经团联”顾问于光远同志作了题为《发展经济科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报告。“经团联”顾问孙冶方、陈翰笙、陈岱孙、严中平、骆耕漠同志在大会作了发言。本期全文发表于光远同志的报告和摘要发表孙冶方等同志的发言(发言摘要的标题,除孙冶方同志外,是本刊编辑部加的)。 相似文献
17.
18.
<正> 《经济研究》1981年第10期徐节文同志《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学说》(以下简称《徐文》)一文,系统论述了作者关于生产劳动应以物质产品生产为限的主张,读后颇受教益。但《徐文》把这一主张说成是马克思生产劳动学说的核心论点,是这一学说同资产阶级经济学有关理论的分水岭,则似不完全符合马克思原意。兹不揣鄙陋,说一些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9.
邵以智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3,(2):15-16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了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主要靠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而更新改造的重要资金来源是基本折旧基金。因此,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是我国经济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