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些同志认为,人民公社现在已经是全民所有制或者马上就可以过渡到全民所有制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已经没有必要或者马上就可以取消了。这些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在今天生产力水平还相当低的情况下,过早地使人民公社转变为全民所有制和取消商品生产,将意味着农民把全部的、但是并不丰足的产品交给国家,国家有权来直接支配这些产品;同时,也就要求国家保证满足公社在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的需要。然而,按今天工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正> 读了张问敏同志在《经济研究》1987年第2期发表的《关于按劳分配理论的思考》(以下简称张文),很受启发。文中提出了我国当前在分配领域中所出现的不少新问题,这是需要我们更加深入探讨的。但是张文提出的某些观点和得出的某些结论,我认为值得商榷。一、按劳分配的本义、前提和实现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张文提出,“如果我们把马克思的按劳分配思想加以概括,就可得到如下的按劳分配定  相似文献   

3.
(一) 什么是两级分配?两级分配论的观点是蒋一苇同志在1979年7月14日《工人日报》上发表的《关于按劳分配的几个问题》中提出来的,我认为,两级按劳分配是否应从这方面理解:按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设想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理,即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正好领回它给予社会的一切;从企业来说,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既然是有相对独立性,因此,一  相似文献   

4.
5.
<正> 劳动计量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非常实际的问题,它关系到按劳分配的可操作性和实现的程度。多年来,经济工作者在贯彻按劳分配过程中,经常遇到劳动量如何计算,不同岗位的劳动如何比较等问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在不断地想方设法,解决矛盾。但是,理论界对这些问题似乎重视不够。我们没有下功夫去总结和概括实践经验,认真研究劳动计量中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这应该说是按劳分配讨论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1986年以来,我国理论界出现了几种否定按劳分配的论点。一是,把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完全对立起来,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实行按劳分配,建国以来从未实行过按劳分配,今后也不可能实行。二是,主张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仍然是商品,劳动者仍然是按照劳动力价值和价格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自然也就不存在按劳分配。三是,认为在发达的社会分工条件下,劳动是无法计量的,科学技术越发达,劳动越无法计量,按劳分配也就没有实  相似文献   

6.
<正> 党的十三大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若干重要发展。其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已经有许多文章进行讨论。另一个新的发展“必须把计划工作建立在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基础上”似乎还很少有人讨论。我认为,后一个发展和前一个发展同样重要,它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有可能存在于社会主义整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本刊第8期发表了孙冶方同志《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对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关于生产关系包括三方面内容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文章发表后,我们收到不少来稿,对孙冶方同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先摘发几篇,供大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9.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问题是按劳分配理论中的首要问题。只有弄清了这个问题,才能认清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才能自觉地贯彻和维护按劳分配原则。人们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①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②生产力还没有高度发达,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③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还存在着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差别;④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还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从上述四方面论述按劳分配客观必然性的文章和著作比较多,例如,南方十六所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组编写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就是如此。从这四方面论述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能比较全面地说  相似文献   

10.
也谈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对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区分标准的争论是自亚当.斯密两百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课题。文章试图将判断标准的确定安置于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并且在继承和发展亚当斯密相关理论的前提下,重新构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判断标准的选择模型,确定判断标准,并且试图证明逻辑的严密性。  相似文献   

12.
赵人伟同志的《关于劳动是谋生手段的问题》一文,着重阐述了这一观点:“劳动作为谋生手段”是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事实,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所特有的,因而不能用它来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历史必然性;否则,既违背了人所共知的经济事实,也误解了马克思主义著作家的原意。事情果真如此吗?我并不以为然。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的“自然条件”。这对于一切社会形态来说,都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任何民族,任何社会,只要停止了劳动,很快就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常识。宣传这一简单而伟大的真理,对于我们在人民内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还是讲“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十五大把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从“补充”提高到“并存”地位,从“兼顾效率”发展到“坚持效率优先”;并且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对生产要素分配原则予以确认。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更加务实的作风。在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生产要素分配原则一直被斥之为资本主义性质而…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于1958年12月23日邀请经济工作部门有关同志座谈商品交换和商品定价问题。我们认为,座谈内容对研究商品生产有参考价值。现将发言纪录摘要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今年9月3日至9日,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首届年会在大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各经济学会、协会、研究会代表和新闻单位代表三百多人。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经济学界一次规模较大的盛会。会上,“经团联”顾问于光远同志作了题为《发展经济科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报告。“经团联”顾问孙冶方、陈翰笙、陈岱孙、严中平、骆耕漠同志在大会作了发言。本期全文发表于光远同志的报告和摘要发表孙冶方等同志的发言(发言摘要的标题,除孙冶方同志外,是本刊编辑部加的)。  相似文献   

17.
18.
<正> 《经济研究》1981年第10期徐节文同志《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学说》(以下简称《徐文》)一文,系统论述了作者关于生产劳动应以物质产品生产为限的主张,读后颇受教益。但《徐文》把这一主张说成是马克思生产劳动学说的核心论点,是这一学说同资产阶级经济学有关理论的分水岭,则似不完全符合马克思原意。兹不揣鄙陋,说一些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9.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了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主要靠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而更新改造的重要资金来源是基本折旧基金。因此,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是我国经济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国有企业深层次矛盾的分析 ,说明了现阶段我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文章认为 ,搞活国有企业必须让非公有制经济参股 ,国有资产比重的下降并没有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