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2014年2月23日至3月15日,国务院扶贫办、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组织赴南非开展社会经济转型与扶持贫困人口培训。在学习培训期间,培训班成员在约翰内斯堡和开普敦分别听取了豪登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克里斯第安教授介绍南非概况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会组织等情况,劳工部专家介绍《劳  相似文献   

2.
秦晖 《老区建设》2009,(11):59-61
南非经济腾飞源于独特的制度安排 南非是中国很关注的一个国家,1995年中国与南非建交之后,南非是中国人去得很多的一个国家。最近媒体对南非的报道也比较多,但是往往是说南非的治安问题等等,但是对这些现象的由来,中国人好像不是太了解。  相似文献   

3.
2014年,在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全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突出表现为“稳、进、转”,稳中求进,以进促转。  相似文献   

4.
《北方经济》2006,(12):39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低收入者没有分享到中国经济的增长,在2001-2003年的两年间,中国经济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人群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而同期最富有的10%人群收入增加了16%以上。  相似文献   

5.
于珂 《世界经济情况》2007,(5):53-56,33
世界经济发展中,贫困问题始终是困扰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发展试图让社会的全体成员都受益,但是穷人需要我们给予特别的注意。随着时代的变迁,贫困的定义和测定在思想上也发生了重大的演变,从最初的重视收入与消费,到如今对脆弱性和发言权的关怀。相应地,随着贫困思想的演变,减贫战略也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对于指导中国当前的减贫工作,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在延期一天半后,于当地时间2011年12月11日上午6时在南非德班闭幕。会议通过了四个决议,包括批准《京都议定书》工作组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等。  相似文献   

7.
【英国《金融时报》10月21日】 去年年底,当欧洲钢铁制造商开始削减订单时,南非北开普省Sishcn铁矿的4300名工人大多都在担心自己的饭碗,这是可以理解的。但10个月过去了,这些担忧已成为遥远的记忆。  相似文献   

8.
韦晓慧 《亚太经济》2017,(3):102-109
金砖国家之一的南非尚未形成分布均衡的交通运输体系,电力短缺现象严重,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南非当下和未来努力的方向。其中,资金短缺是南非基础设施发展的瓶颈,南非积极寻求公共部分、私营部门和国际资本的帮助,改善其基础设施状况。中国在南非基础设施融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南非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作用巨大,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为进一步推进中南基础设施合作,在注意培育南非自主建设意识、自主建设能力的同时,中国应继续扩大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和合作,构建中南基础设施长效合作机制,并积极探索和开发基础设施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9.
秦晖 《老区建设》2009,(13):60-62
(续接上期)在索韦托以家庭方式居住在贫民区的黑人劳工,在种族隔离制度废除前占80%,而以单身劳工方式居住在集体工棚的,大概占20%。普遍认为居住在单身宿舍无法安家的单身劳工,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比在贫民区安家的那些劳工的地位更加低、处境更坏。在过渡时期,南非出现严重的部族冲突,死了上万人,当时说冲突是由于科萨人和祖鲁人的部族矛盾,  相似文献   

10.
"十四五"时期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与减贫治理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志雄  王瑜 《改革》2021,(11):62-70
立足于中国"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乡村基层治理需适应全面脱贫后的减贫治理新要求,及时形成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治理支撑.伴随减贫目标和任务的变化,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在支撑常态化减贫方面存在短板制约,集中表现为脱贫地区的乡村治理资源匮乏、组织力量薄弱、公共资源瞄准偏差等问题."十四五"时期,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对常态化减贫和乡村振兴的治理承载力,实现乡村基层由"代理"向主体性"治理"的跃迁,应激活内源性的多种治理资源,提升乡村资源与国家资源下乡的合力;创新乡村基层治理模式,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组织融合优化组织效能;善用信息化治理手段,克服信息不对称引致的治理资源耗散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农村劳动力流动、区域发展差异与中国农村减贫联系起来,构造出一个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减贫的简单分析框架,随着我国减贫过程中贫困状况的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减贫方式应以创造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为主,重点提升贫困家庭的人力资源禀赋。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贵州贫困状况的背景下以,贵州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数据为基础编制了贵州省2007年宏观SAM,并运用MATLAB进行SAM乘数分析,列出了对贵州省经济增长做出主要贡献的部门。结果表明,作为农业大省,贵州省减贫效应最大的部门显而易见是农业部,服务业和制造业部门位居第二,工业部门的减贫效应较小,特别是对劳动力的技术性要求较高的部门,这就要求贵州省要加大对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亲贫规制是一种有利于弱势群体的规制措施,从国外和国内的自来水业民营化过程来看,有必要构建亲贫规制,具体措施上,要通过价格规制保护弱势群体;通过竞争规制兼顾效率与公平;构建亲贫规制的补贴机制.亲贫规制与促进减贫也有密切的联系,通过提高农村地区公用事业覆盖率和降低公用事业改革对城市贫困人群的影响,可以对减贫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慧青 《中国经贸》2013,(22):16-16
在后经济危机时代,新兴经济体愈加重视相互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研究了中国与南非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的互补性关系及其成因。分析发现,中国出口南非的产品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表现出较高的互补性,而南非出口中国的资源及工业原料等初级产品的互补性较高。两国的互补性主要表现在这种产业内贸易上,其成因符合要素禀赋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  相似文献   

15.
朱玲 《科学决策》2006,(7):18-18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增长。伴随着这一增长,以收入或消费衡量的贫困现象显著减少。然而极端贫困的现象依然存在。不仅如此,在市场化进程中还出现了新的贫困现象。例如,失地农民、城市中的农民工家庭,失业者的家庭、以及遭受疾病或其它收入损失却没有保险补偿的群体,等等。据世界银行专家使用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所作的分析,2003年99.2%的绝对贫困人口居住在农村,因此可以判断绝对贫困依然是一种农村现象。就贫困人口的地区分布而言,50%以上贫困人口集中在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在全国所有地区中贫困发生率最高,达21.4%。就住户的居住地形特征而言,全国一半以上的贫困人口居住在山区。从山区居民的人口特征来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发生率最高,达27.1%。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南非双边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秋霞 《北方经济》2011,(20):82-84
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中国在非洲的重要贸易伙伴,双方正在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本文通过对中国与南非双边贸易数据的整理计算,通过比较双边贸易量、双边贸易商品部门结构,运用两国进出口比率、产业内贸易指数及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两国双边贸易差异性和互补性对中国与南非的双边贸易关系做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能源等矿产品上南非处于比较优势,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处于比较优势,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而对于一些低附加值加工品,则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17.
18.
王茜茹 《魅力中国》2011,(5):427-427,423
夏目漱石被誉为日本的国民大作家,鲁迅则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两位伟大的作家对本国的知识分子与人性的问题都做了深入的探讨。本文以夏目漱石的《门》与鲁迅的《伤逝》为例,试分析两部作品中人物叛离主题的异同,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知识分子的命运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南非双边贸易现状及结构分析,运用产品相似度、贸易结合度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评价指标对两国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国双边贸易的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发展双边贸易有利于发挥两国要素禀赋优势,实现互利共赢。提出深化双边贸易合作、加快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步伐、加大对南非资源投资力度、推进贸易与投资一体化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老挝的贫困问题不仅是其本国要务,而且与中国走出去跨国合作和减贫项目及其影响相关。老挝的贫困既有深刻的经济原因,更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呈现出贫困主体以农村为主,农村贫困人口比重大,区域性贫困明显,北部贫困率较高,同一区域内阶层性结构性贫困明显的特征。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面向老挝减贫政策对接,必须重视选择对减贫贡献率高、影响深远的跨国农业项目,发挥参与主体和宣传媒介的积极作用,消除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尊重对方的地方性知识体系,深化社会文化交流,促进沟通,达成可持续性互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