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一条正确的渠道,准确并持之以恒地经营、改善,才能将更多的优势转化为胜势。  相似文献   

2.
试论出口企业转内销困境与渠道权力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世界性金融危机,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困难重重。本文运用渠道权力理论,从出口企业转内销遇阻入手,指出内销受阻主要原因是我国零售商渠道权力负面性。提出既要借助政府外力规制零售商渠道权力滥用,又要从出口企业自身下功夫提升其渠道权力,通过渠道成员的内部相互制衡打破目前的渠道权力失衡的局面,借"转内销"给出口企业以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升级的缓冲时间。希望能给出口企业经营以启迪。  相似文献   

3.
在后危机时代,出口转内销不仅成为我国外贸企业解决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外贸转型升级和建立内外贸一体化的现代流通体系的客观要求。为减少外贸企业转向国内市场的阻力,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并积极为企业搭建直销平台。但由于内外贸运营模式的不同,外贸企业在开拓内销市场时,存在着诸如销售渠道不畅、缺乏自主品牌和融资渠道、税务问题导致销售成本增加等障碍和壁垒。为实现内外贸融合,政府应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内销渠道,加大对打造自主品牌的政策扶持力度,切实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外贸企业则要转变经营模式,内外贸兼举。  相似文献   

4.
在金融危机向更深层次、向全球演进的背景下,我国作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外贸依存度高达,金融危机降低国外对我国的进口需求,不可避免地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作为国际贸易的桥头堡,我国沿海各港口在对外贸易中的矛盾逐步凸显。笔者对外贸企业进行出口转内销战略SWOT分析,将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从国内到国外,来势汹汹,愈演愈烈。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武汉到湖北,从湖北到全国,采取了各种有力的措施和方法,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迅速的控制了疫情的蔓延,打赢了新冠疫情的阻击战。但是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尤其是美国、印度、巴西、俄罗斯以及欧洲等国家的确诊率居高不下,新冠肺炎改变了世界的...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背景下玩具出口企业转内销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玩具出口企业受到了重创,但出口转内销是另一条出路。主要分析了我国玩具出口企业出口转内销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出口转内销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服装业外贸出口困境的现状和原因,结合国内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大环境,提出以网络销售为突破口的解决外贸服装企业未来几年由出口转内销的对策,即以网络销售为依托打开国内市场,并逐渐建立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甚至实现整个企业的转型,为我国外贸服装企业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9.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具备诠释作用的先决条件是商品流通渠道的顺畅无阻,而某些外部事件所造成的冲击会阻碍人员与商品的正常流通,这会削弱维持经济运行的市场交易动能。当把研究视角放在跨越领土边界的国际贸易时,其所受到的冲击要比国内贸易更加严重,甚至会出现完全阻断国际商品流通渠道的情形。对比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中国在特定时期内应对外部冲击所采取的出口产品转内销实践与原理论难以相容。尽管不能因为特殊情况就否定经济理论的贡献,但依托外在冲击所造成的贸易阻断状况以及帮扶性公共政策的实际影响去进一步思考理论的成立条件,会有新的发现并有望扩展原有的理论。通过构建生产者尽力追求盈利、理性消费者想要获得最大满足与政策制定者为民谋利益的三维决策框架,研究发现能和三方最优选择相容的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具体举措,主要体现在如何让国内商品流通渠道变得更为畅通,从而在实践层面指明了利用商品流通顺畅程度拓展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具体方向。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维持本土市场主体需求的安全与稳定具有必要性,这亦是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与商品流通顺畅程度相结合的理论内涵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茅锐  夏雨 《财贸研究》2023,(8):56-70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迅速增长,但需求端的挑战亦不容忽视。作为重要的农业主体和出口部门,涉农企业的“出口转内销”决策对消解外需冲击、促进农业升级有着重要意义。识别了外需冲击下涉农企业出口与内销间的替代关系,同时检验了“出口转内销”是否存在产品和企业异质性,并考察了“出口转内销”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涉农企业在外需冲击下存在“出口转内销”行为,1%的出口下降平均会引起0.366%的内销上升;“出口转内销”在不同产品与企业间存在异质性,原料产品和内向产品(如简单产品、面向东部膳食区产品)更容易转内销,而外资企业和小规模企业转型效率高于国有和大规模企业;外需冲击会造成涉农企业经济绩效下滑,但农产品“出口转内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需冲击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江姗 《上海商业》2023,(2):132-134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互联网+外贸”行业市场迅猛发展,我国外贸企业呈蓬勃向上的态势。但不能忽视的是,“互联网+外贸”新模式给外贸企业的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互联网+外贸”模式下外贸企业审计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互联网+外贸”模式下,提升我国外贸企业审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兴起给茶叶企业营销渠道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此背景,以A公司为例,通过文献回顾、网络信息数据收集等方式探讨互联网背景下A公司的营销渠道管理策略。首先,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互联网对营销渠道管理的影响及互联网背景下的营销渠道管理策略;其次,通过网络资料数据收集总结了A公司营销渠道管理现状,包括线下销售和线上销售两种渠道现状;最后,通过现有的现状分析A公司现有营销渠道管理的不足并提出未来其营销渠道管理的优化策略,包括线上策略、线下策略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郭品  沈悦 《财贸经济》2015,(10):102-116
本文将互联网金融"降低管理费用"和"抬高资金成本"的效应引入银行风险承担模型,系统考察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动态影响与异质作用.在此基础上,以2003-2013年我国36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以"文本挖掘法"构建的互联网金融指数为解释变量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即发展初期互联网金融有助于商业银行减少管理费用,降低风险承担,但随后互联网金融将抬高资金成本,转而加剧银行风险承担.(2)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各类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响应具有差异,大型商业银行的表现较为迟缓,而中小商业银行的反应则相对敏感.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正强力推动我国外贸模式的转变,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其对促进中国外贸模式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逐步优化的四川省外贸结构及方式,"互联网+"的普及也将成为四川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引擎。"互联网+外贸"可以促使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升级、丰富产品品种、扩大销售市场、密切地区间合作。为加快实现"互联网+"与外贸的顺利融合,可通过扩大贸易范围、实现市场多元化,优化外贸结构、引导产业承接,利用"互联网+外贸"相关政策促进贸易便利化等途径。  相似文献   

17.
孙孟 《财贸经济》2011,(3):67-73,88
贸易壁垒的降低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化推动了全球贸易尤其是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而贸易发展与其引致的要素市场调整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各方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选取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广义矩估计等计量方法对"平滑调整假说"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平滑调整假说"在中国的有效性,即中国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调整成本。回归结果还表明,显性需求和外资企业就业比重是中国就业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最后,本文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扩大内需、鼓励外商投资等建议,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悄然改变,实体经济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不断提高,这也为电商物流企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与传统的物流快递模式不同,互联网经济环境下的现代物流管理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它能够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在途货物进行全程的监控管理。基于此,文章对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电商物流企业的发展展开分析和研究,阐述了互联网经济的概述,提出了互联网经济的产生与电商经济的发展,对电商物流的概念和作用进行探讨,分析出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探讨了现代电商物流企业的机会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电商物流企业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这个互联网席卷全球的经济时代,网络的发展,对实体的冲击会越来越大,导致实体店纷纷关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发展是机遇,但并不意味着要摒弃传统。在新常态下,要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生产力,实现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就需要大力发扬"双赢"思维,从而促进实体经济企业的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内经济下行,要素成本提高等影响,我国当前外贸下行趋势明显,竞争力优势减弱。在此背景下,如何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出口下滑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我国企业在传统成本优势削弱、要素成本价格上涨、出口商品结构的技术含量较低、出口贸易结构不尽合理等因素中,传统成本优势削弱因素居于首位。据此,本文提出了解决出口下滑问题应以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为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