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企业家》2007,(11):111-111
《中国企业家》:据说IDG创始人麦戈文要投哪个企业的时候,一定坐那个人的车,看那个人的车开得快不快,如果那个人敢开快车,敢闯红灯的话就投他。这个故事是真的吗?李建光:什么叫企业家?什么叫企业家精神?就是你敢冒这个险,敢做别人犹犹豫豫不敢做的事  相似文献   

2.
金错刀 《中国企业家》2009,344(15):100-100
《中国企业家》:波士顿最近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向达尔文学习座对危机。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耐迪贤:公司不能脱离开环境单独行动,而是要根据环境伺机行动。因此,对比自然现象和自然演变是非常有趣的现象。有关如何应对危机的演变看法可以激发我们关于如何从战略上应对危机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此文从“言败”的视角谈了中国企业的缺失,文中提到的《大败局》一书,被称为企业家必读书,是放在手上令人发烫的书。书中的企业和他的创始人曾在中国呼啸而过,在昙花一现的璀璨夺目后,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问题值得思考。文章告诉我们,今天的所有企业都在努力希望成功,但其实企业最重要的工作莫过于避免失败,不再重蹈《大败局》所言的覆辙。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家》:你们 是家提供法律服务的公司。 你们这份报告的结论是中 国企业在防范法律风险方 面的支出严重不足。我想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你 们会不会为了自身的商业 利益,夸大某些问题? 吕立山:这是很自然 的反应。事实上,这份报  相似文献   

5.
决策失败与执行失败——中国企业家与国外CEO的失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失败,是财经媒体永恒的话题。《中国企业家》杂志的研究失败系列,基本上囊括了近年来中国最著名的企业和企业家的典型失败案例,引起广泛关注。同样,《财富》、《商业周刊》等国外著名财经杂志几乎每期也都有国外企业家失败的最新报道。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融危机从“华尔街”蔓延到“大众街”,“抄底华尔街”正制造新一轮热闹。波士顿咨询公司启动了一项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深入研究,试图揭示“这一轮”并购的机会与凶险。这一轮并购变得越来越大胆、交易更加频繁、范围更广且规模更大,大多数交易总额至少达到了10亿美元。但是,研究认为:我们不应该“抄底华尔街”,许多海外收购部是投机方面的,而不是基于一项清晰的战略。  相似文献   

7.
梁冬梅 《英才》2008,(5):48-49
失败有规律成功没规律《英才》:你觉得万向的发展路径,其他企业可以复制吗?鲁冠球:不一定。时代不同了。如果真的按照我们当时的路子去做,肯定不行的。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你要完全靠模仿,是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8.
晓真 《上海质量》2012,(9):38-40
"企业即人,成也在人,败也在人。"一个企业热切投入工作的敬业员工越多,这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就越高,企业也更具有竞争力。正因如此,新版《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将"人力资源"的评分标准增加了20分。那么,我们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做得怎样?  相似文献   

9.
《当代经理人》:国内兴建企业大学掀起了新的潮流,是否有跟风的嫌疑? 王玥:我不这么看,实际上很多企业大学是着眼未来的,我们经常讲一个思路,就是问题背后的问题。我觉得很多企业大学已经过了盲目跟风的阶段,尤其是做企业大学的往往都是很多行业里的领军者,它没有什么跟风可言,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战略驱动。  相似文献   

10.
“春都”集团作为我国肉食品加工行业著名的企业集团,自1986年生产出我国第一根西式火腿肠开始,生产经营规模迅速扩大,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连年翻番。到20世纪90年代初,春都已从一个经济效益不佳的地方小型肉联厂发展成为销售收入超10亿元,销售利润过亿元的大型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创造了奇迹股的业绩。  相似文献   

11.
《中外管理》2006,(4):34-40
创新中国时代,企业要创新什么? 经济增长减速,企业如何应对? 产业发展拐点,企业最关注什么? 和谐共赢时代,先富者如何作为? “两会”期间, 《中外管理》为您探问 企业领袖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申音  林涛  丁晓磊 《中国企业家》2007,(11):114-114
《中国企业家》:通常风险投资在西方国家是投资科技型企业,现在把这套投资模式移植到中国投资传统和消费类公司会有什么困难?祖文萃:最主要的挑战是对行业了解,所以为什么在国外整个创投行业一般就是其中在TMT和医药行业,做投资者、创投的人和团队一般都是在这  相似文献   

13.
边杰 《中国企业家》2006,(11):108-110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经济近些年的高速发展是以破坏环境作为代价的。作为经济发展的受益者,企业如何面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企业公民的“环境责任观”是基于经济因素还是道德因素?政府如何为企业环保营造健康有效的激励与引导机制,并对失范的企业公民的环保行为进行监管? 2006年5月24日晚上,一场夏雨驱赶走了北京连续多天的沙尘天气,在  相似文献   

14.
<正>2010年7月18日上午,由商务时报社、中国网络电视(央视网)、中国驰名商标网等单位联合主办,由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网、《经济日报》、千龙网、新浪网等国内百余家媒体共同支持的中  相似文献   

15.
袁茵 《中国企业家》2007,(18):101-102
“绝大多数商业机构的经营表现不过介于平庸与优秀之间,真正做到卓越的只是少数”。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的这段话曾经震动了不少中国企业家。  相似文献   

16.
段明珠 《中国企业家》2013,(23):102-105
2003年,《中国企业家》杂志举办首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评选。2003—2012年十年中,共有91位(不计重复,包括10位上榜“新锐”企业家)领袖级企业家上榜。根据中国企业家研究院统计,其中82位企业家所领导的企业2012年营收总和为14.40万亿元,  相似文献   

17.
“经济危机下的企业战略”,“经济低谷时期的企业自处之道”,何其相似的主题,只是时光已越十年。  相似文献   

18.
随着花旗、大摩、美林等华尔街著名金融机构因次贷危机引爆的数十、上百亿美元资产减记和股价缩水,近一年来,一批中国金融企业踏上了海外投资之路。在制造业海外并购的大潮消退之后,中国的金融家们首次集体登上国际化舞台。  相似文献   

19.
当前,质监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形势下质监部门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履行好国家赋予的职责,作为垂管部门又如何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好职能作用,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认识和实践问题。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福州市质监局十分清楚地意识到只有树立新的质监工作理念,做好服务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这个“三服务”,  相似文献   

20.
李堃 《上海质量》2009,(6):24-26
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除了不断加强新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核心业务环节以外,还必须大量收集与核心环节有关的各种业务信息、不断变化的顾客信息和必须及时掌握的生产过程信息,将它们整理加工,实现信息的可视化和共有化。由此,可有效地支持问题的解决和方针的决定,并成为增强企业体质的重要手段。日本《质量管理》杂志于去年连载的“今后的商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系列之三“经营管理与可视化”专辑聚焦经营管理中的“可视化”问题,刊登了小松制作所等4家公司的案例,介绍了各企业在经营管理的不同环节中开展“可视化”活动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效果。L.B(Lowland Berger)咨询公司主管山边圭介和顾问山本和一为该专辑撰写了题为“通过可视化推动经营改革”的主题论文,从理论上就经营管理的可视化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论述。该论文首先对“可视化”活动作出了具体定义,然后分为“管理用可视化”和“自律用可视化”两种类型作了展开介绍,并从4个方面对“如何真正发挥可视化的作用”进行了详细说明。文章进而分析了臬公司可视化活动的案例,从经营方针定位、中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可视化和跨越部门的可视化等6个方面介绍了若干行之有效的做法。最后归纳得出通过“可视化”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增强企业体质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