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婴儿(0-18个月左右)表现出很多亲社会行为,他们与父母分享玩具,帮助刚进家门的父母拿拖鞋,帮助正在修理餐椅的父亲拿工具,帮父母扫地等等。婴儿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机制是什么,又有哪些因素能够促进或抵制婴儿亲社会行为发生是一个值得研究并探讨的问题。毋庸置疑,亲社会行为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融洽,增进社会和谐,对个体发展乃至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两个角度:先天与后天相结合、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对婴儿亲社会行为存在机制进行探讨运用自然观察法,总结并概括婴儿亲社会行为的几点影响因素,希望对于婴幼儿教育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讨论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共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亲社会行为问卷》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山东省内600名高中生进行了测量.结果:(1)不同高中生的共情能力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4.44,p<0.01),亲社会行为在生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1.96,p<0.05)(2)父母教养方式、共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及其6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与共情能力呈显著相关,且家庭教养方式的信任鼓励和情感温暖维度与共情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忽视维度与共情能力呈显著负相关;(3)共情能力在父母教养方式的信任鼓励维度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在情感温暖维度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并且此维度可以解释43.9%亲社会行为的变异.结论:高中生共情能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生源差异,共情能力在父母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4.
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道德行为一直以来是管理者与学者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以往研究大多从消极因素(如辱虐领导、组织不公平等)出发,探讨个人、组织以及社会中所存在的一些消极因素对不道德行为的刺激作用.但是,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 “好的动机”也可能是不道德行为产生的重要诱因,如不道德亲组织行为.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是指员工所有意行使的,违反社会道德准则,但却有利于组织的不道德行为.此概念自提出以来,便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但目前有关该主题的研究较少,缺乏系统的理论梳理.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本文分析了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概念内涵及测量方法,从个体、组织、社会三个层面总结了不道德亲组织行为产生的前因与影响机制,同时梳理了其在个体和组织层面所产生的作用结果.最后,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本文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情绪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对认识事物所抱态度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调整,控制学生在课中的情绪变化,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防止消极情绪,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情绪,提出相应的观点,以供鉴借。  相似文献   

6.
非伦理行为是企业界与学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但以往研究大都建立在消极因素导致非伦理行为的假设之上。近年来研究发现,个体会有意做出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来维护所在组织的利益,学者将此种行为命名为非伦理亲组织行为。该构念自提出以来,便引发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前沿研究成果尚缺乏系统梳理。为了更好地追踪非伦理亲组织行为的研究进展,本文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综述非伦理亲组织行为的概念内涵、结构与测量方法,从个人、组织、领导三个层面总结了非伦理亲组织行为的前因变量与形成机制。同时,从个人、组织、社会三方面非伦理亲组织行为的作用结果进行梳理,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大量研究表明人们需要消耗自我控制资源压抑自利动机才能实现亲社会行为。然而,有研究发现自我控制资源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并不存在关系,甚至发现自我控制资源受损的个体反而更有可能产生亲社会行为。因此,对于亲社会行为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直觉使然”仍然存在争议。基于双系统理论视角,具体探讨自我控制资源如何影响人们的亲社会决策,包括何时采用何系统进行决策,以及在不同系统下存在的不同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细化及完善对亲社会行为的测量,探究其中的调节变量。  相似文献   

8.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方式。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论框架,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通过因子分析、离散选择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KHB效应分解方法研究个人社会经济保障感知对志愿服务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经济保障感知与志愿服务参与行为呈正相关,阶层提升感知在社会经济保障感知与志愿服务行为之间发挥了正向的调节效应,个人对政府与群团组织的信任水平是社会经济保障感知影响志愿服务行为的中介路径,替换变量测量方式和倾向得分匹配后得出的结果依然支持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青年员工志愿行为产生的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通过对386名企业青年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就当前我国企业青年员工亲社会价值取向和志愿行为以及企业组织支持的内在关联进行了实证研究.层级回归结果表明青年员工的亲社会价值取向可以显著预测其志愿行为,志愿意愿在该影响过程中起到显著的中介效应;同时,组织支持的两个维度(情感性支持和工具性支持)在志愿意愿与志愿行为间起到调节作用;亲社会价值取向通过志愿意愿影响志愿行为的中介效应受到组织支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企业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已成为共识。那么履行CSR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益处呢?本文以2008年至2009年化工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融资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企业的融资压力会促使企业履行并披露社会责任相关的信息;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后期融资行为。  相似文献   

11.
胡婷  王争艳 《价值工程》2010,29(26):248-249
这篇文章探讨依恋与情绪调节的关系。依恋是儿童早期社会关系的重要内容,对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依恋内部工作模式能够促使依恋系统在一个安全受到挑战的情境中提供情绪调节策略,使紧张的消极情绪得到调节。与依恋有关的情绪调节主要有三种,即承认并表露情感,寻求支持和供应,参与冲突和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12.
Organizations can be seen as amalgams of languages that can serve as a source of divisive tensions among employees. In our conceptual model, we draw upon social identity and social exclusion research to propose that linguistic diversity increases the potential for language‐based exclusion in multilingual work settings. Language may cue listeners to ethnic or cultural stereotypes as well as negatively affect perceptions of speakers’ competence, leading listeners to exclude speakers of certain languages. We contend that when excluded, perception of oneself can be cast in an antagonistic relation to perceptions of others, with detrimental effects on prosocial behaviors. Perceptions of procedural unfairness, a weakened identity, and impaired mood serve to amplif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anguage‐based exclusion and prosocial behaviors. However, organizational factors such as positive diversity climate may mitigate experiences with language‐based exclusion. We outline an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discuss implications for human resource practice. © 2014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3.
李萌 《价值工程》2014,(8):245-246
体育情感是人们对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情绪。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情感的培养将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导向作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情感对学生意志品质、习惯培养及成功教育均具有导向作用,同时对学生的智育、品德、个性发展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感恩量表(GQ-6)、外化问题行为量表对300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青少年感恩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少年的感恩倾向较为强烈;感恩总体得分上男生显著低于女生;感恩与外化问题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员工幸福感是积极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热点,它是一种可测量、可开发的积极心理状态,对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水平有正向影响。其研究有员工主观幸福感和员工心理幸福感两条取向,前者关注工作满意度,后者侧重工作动机和积极心理功能。员工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包括人格、积极心理资源和工作特征。未来的研究方向是整合两种研究取向去建构新的理论模型、开发新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6.
现行关于审计师行为实证研究中,大都基于审计意见类型推断审计师独立性,没有对审计意见类型为什么能代表审计师独立性进行分析和讨论,本文采用偏好、选择与效用经济学基础理论来进行分析和证明。通过逻辑分析、模型构建和推导发现,对审计意见类型的选择结构能够推断审计师对独立性的偏好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审计师效用最大化做出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越来越被广大的商家和学者所关注。本文探讨顾客消费情感与感知风险和行为意向的关系。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模型,并通过对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作实证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分析方法,对这个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正面消费情感对感知风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负面消费情感对感知风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正面消费情感对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负面消费情感对行为意向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感知风险对行为意向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本主义理念下的情绪管理是指在尊重人、无条件积极关注人、培养自我实现感的条件下,不断观察员工的情绪变化,不否认不压抑真实情绪,分析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从组织层面和员工层面采取措施,增强情绪管理,从而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组织氛围,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员工工作潜能,最终达到企业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及其主要思想,探讨了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从实用的角度,讨论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如何具体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研究成果对积极心理学的普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对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