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什么香港能够继续保持繁荣稳定●刘士田贺志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如今回到祖国。在回归之际,一些西方国家和某些所谓“民主人士”对回归后香港是否会继续保持繁荣稳定散布怀疑情绪。他们认为,中国在收回香港后,不会遵守诺言,香港这颗明珠会陨落。事实必将证明,...  相似文献   

2.
作为经济改革的一部分,台湾将在涉外税收政策方面实行“资金奖入限出”、打击跨地区偷逃税等措施。由于上述措施主要涉及到两岸的经贸往来,为保证政策效果,台湾当局需要加强与祖国大陆在交流税务信息、进行互惠税务安排等方面的合作,也就具备了进一步与大陆进行对话交流的动力,这正是以往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所欠缺的。因此也就为两岸税收关系的建立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WTO为中国的大陆、香港、澳门、台湾走一体化道路创造了条件,两岸四地的经济合作的效益是:有助于两岸四地经贸交流的相应扩大,大陆加入WTO还有利于提升港澳台商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两岸四地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增加两岸四地政策协调的机会。CEPA标志着大陆与香港,澳门之间已经进入一体化进程的历史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游伯笙 《发展研究》2005,(12):40-41
今年3月以来,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宋楚瑜应邀来访,与胡锦涛总书记举行“历史性会谈”,决定双方之间建立定期沟通机制,进行定期互访、交流、协商;建议建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架构”,为海峡两岸和平、共同繁荣、和平统一提供政治保障机制;建议建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为两岸各项交流制订必需的规定、法律和体制。本文就连宋大陆之行对闽台经贸的影响及其政策走向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自从2008年台湾人马英九当选总统之后,随着两岸经济联系的加强和政治和解,一些学者断言,“芬兰化”正在成为台湾与大陆之间发展的趋势。根据这些学者们的看法,两岸关系的缓和为台湾的“芬兰化”开辟了途径。这些观察家们甚至建议美国政府应该调整战略和外交政策以鼓励台湾的“芬兰化”,包括停止对台军售,并将之作为美国亚太地区安全战略的主要决策之一。有理由相信,这些举措将会缓解海峡两岸的紧张情绪,减少双方的军事摩擦,并最终实现东亚的稳定与和平。  相似文献   

6.
章睿 《经济时刊》2003,(3):50-51
全球反战声难挡布什的“倒萨”战车,数艘航空母舰集结波斯湾,数十万美军兵临伊拉克城下,中东上空已是战争乌云密布。人们既担心战争打响后伊拉克的经济命运,更想知道这场战争将对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以及战后美国经济走向。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台湾在经济上长期与美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大陆的经济联系却处于一种非正常化的状态之中。然而,随着大陆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大陆经济实力越来越壮大,大陆因素渐渐成为台湾处理与美国经济关系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杨德明 《发展研究》2006,(12):18-20
近两年来,一方面两岸经贸关系随着两岸党际交流的不断深化正朝着日益紧密化方向加快发展;另一方面,台湾当局将大陆经贸政策由“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改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台湾相关经济管理部门亦根据“积极管理”的新提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管理”措施,对台商施压,企图遏制台商大陆投资。在两岸经贸关系处于如此复杂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福建台胞权益保护,优化涉台法制环境,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对当前我国台海两岸间技术转移的程度进行定量测度的基础上,采用协整关系检验法对于台海两岸间技术转移对大陆地区技术成长的效果进行精量化测度。测度结果发现,两岸间技术转移对大陆地区的技术成长具有正向的推动效应,但这种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连威 《经济研究导刊》2009,(26):196-197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实践,标志着大陆对台政策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战略性调整——和平解放政策到和平统一政策的转变,两岸从此进入和平统一的新阶段。30年来,我党的对台政策不断向前发展: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奠定了新时期我党对台工作的理论基础;江泽民同志“八项主张”的提出,不断完善了我党对台的政策原则;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年之际,胡锦涛同志提出了旨在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主张——“六点意见”,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新理念、创造了新契机,进而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香港金融贸易中心地位会被上海取代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上海经济的重新崛起和浦东的开放、开发与香港主权回归一起成为最受世人注目的“中国现象”,而随着上海金融贸易中心地位的重建和香港主权回归大陆,香港能否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贸易中心这一“东方之珠”的美誉,香港的国际经济地位会不会被迅速崛起的上海所取代,已成为世人议论颇多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两岸经济建立机制化合作的策略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中国的大陆、香港、澳门、台湾走一体化道路创造了条件,两岸四地的经济合作的效益是:有助于两岸四地经贸交流的相应扩大,大陆加入WTO还有利于提升港澳台商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两岸四地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增加两岸四地政策协调的机会。CEPA标志着大陆与香港、澳门之间已经进入一体化进程的历史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WTO为中国的大陆、香港、澳门、台湾走一体化道路创造了条件,两岸四地的经济合作的效益是:有助于两岸四地经贸交流的相应扩大、大陆加入WTO还有利于提升港澳台商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两岸四地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增加两岸四地政策协调的机会.CEPA标志着大陆与香港、澳门之间已经进入一体化进程的历史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被认为是全球场外交易市场中最发达和最完善的市场,很多国家场外交易市场(有的称作创业板市场,如香港)都以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作为参照来进行市场的建设。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自1971年成立至今经过30年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美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使高新产业成为美国的主导产业之一,为美国经济保持战后最长的增长周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然而,美国经济在2000年出现了明显放慢的迹象,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不断下降,而且随着网络经济的衰退以及人们对“新经济”的反思,纳斯达克市场也出现了深幅的调整,从最高的5000多点,下探到不足2000点,并且现在一直都在底部盘整。虽然美联储从去年开始连续降息试图使美国经济步入正轨,但目前效果并不明显,因而,有人认为纳斯达克的作用并非像想象中的明显,而且含有过度的“泡沫”。  相似文献   

15.
两岸经贸关系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岸加入WTO后,随着两岸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市场开放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两岸经贸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与趋势,对未来两岸经贸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合作将产生重要影响。一、两岸贸易与台商对大陆投资形势的变化入世后,大陆市场进一步开放,进口限制逐渐减少,台湾也扩大开放大陆产品项目,推动着两岸贸易的持续发展。其中,2002年1月16日,台湾“行政院”通过首批开放大陆物品进口清单,总计开放项目达2126项,但在台湾有关产业公会与企业的反对或压力下,将其中的68项延后开放,并于2002年2月15日正式公告开放2058项大陆产品进口项…  相似文献   

16.
美国创新政策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著名创新学者迈克尔·波特等代表美国竞争力委员会撰写了题为《2001年美国竞争力:优势、脆弱性和长期重点》的报告。现将该报告的“保持竞争优势:美国的创新重点”一章摘译发表。为了保持美国经济的增长和竞争力,应把重点集中在加强我国创新能力和美国劳动力技能上。创新和技能发展对提高美国的长期生活水准起着关键作用。为保持美国在创新方面的领导地位,我国基础研究投资、科学家与工程师储备及研究设施等的削弱情况必须加以扭转。全球市场竞争、技术持续发展和人口统计变化等三者结合,正在促使劳动力技能质…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经济一片低迷的时候,中国的GDP增长仍然保持在7%以上,令世人刮目相看。“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认为,中国大陆是全球对外国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国每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一直在400亿美元左右,2002年外商对华实际投资金额首次突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中国实体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冲击。面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局势,要保持中国的经济稳步增长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在财政上无非是靠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政府税收两个途径。运用经济学原理来对财政政策进行理论分析,再结合中国的现实,从而得出在短期内,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十分必要的,但其政策效力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9.
世界经济依然笼罩在由美国发起的席卷全球的经济衰退中。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临时,人们将危机的根源归咎于金融市场的过渡开放和自由以及政府监管失效,甚至反思“新自由主义”在西方的适用性。然而,中国却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态势,人们难免会重新审视这个特殊经济体制的国家是如何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动力和希望。主要阐述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是如何批判地借鉴西方新自由主义政策,以及分析中国的改革模式的利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欧盟面对美国和中国人工智能方面发展的优势,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持续发力,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立法,旨在以高标准伦理监管塑造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影响力。欧盟的人工智能立法正在从“软法”走向“硬法”,从通用法走向专门法,从共识构建走向治理实践,从域内治理走向域外管辖。中国应认真研究欧盟人工智能治理的政策及其影响,立足国情探索科学合理的人工智能治理模式,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健康发展,并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