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绪程 《江南论坛》2008,(11):11-12
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功绩 如何看待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贡献?可以从多视角多层次来评价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比如,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效率与公平尤其是效率比30年前大大提高了。从法学角度看,法治在逐渐替代人治,秩序和公正正在建立;从政治学角度看,国民的公民权利比30年前大为增加了等等。本文从以下四个层面评价改革开放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苏小虎  周力 《经济论坛》2006,(16):45-46
一、中美贸易不平衡引发人民币汇率之争当代国际经济史表明,大国之间国际贸易不平衡常常引发国际金融政策特别是国际汇率政策的调整。历史上,中美经贸摩擦在1979年7月中美两国签署中美贸易关系协定、建立正常经贸关系之后不久就开始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中国迅速成长为出口巨人使得美国国内的一些利益集团倍感威胁,中美贸易摩擦随着中美经贸交往规模的迅速扩大而愈]愈烈,遍及纺织品、服装、农产品、反倾销、知识产权等诸多领域。中美贸易摩擦尖锐化、表面化的重要原因是美中贸易逆差。据美方统计,1979~1982年,中美贸易美…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以美国为首掀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对中美贸易关系形成严峻挑战。然而,中美贸易不仅仅影响两国间的经济关系,还会对两国的政治关系造成影响。本文用理论模型证明了贸易发展有减少或抑制冲突发生的作用,同时用1995-2010年中美两国的数据证明中美贸易发展是中美政治合作的显著动因,虽然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对政治关系产生不利影响,但两国的贸易和政治合作仍存在长期平稳且正相关的关系。因此金融危机下中美应加强经贸合作以稳定双边关系,而非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进行对峙。  相似文献   

4.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贸易协议的签署;并不绝对意味着中国可以顺利地加入WTO。中国仍面临着来自美国国内的最大阻碍——国会是否能通过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夫系(PermanentNorm1TradRelatiosPermanentNTR)待遇。如果美国国会六月前不通过,意味着1999年11月的双边协议将成为一纸空文。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拟从美国国内对中国加入WTO的争议入手,来研究中国“入世”及中美贸易关系问题。一、美国国内产业利益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中美贸易关系正常化始于1979年。中美贸易量(进出口总量)1980年为48亿美元,到1998年达到8471亿…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城乡关系的新拐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已经出现一个新的重要拐点,即城乡关系由体制上的分割走向发展上的分化;城乡关系由过去的城市依赖农村阶段进入了现在的农村依赖城市阶段:城市对农村的剥夺由过去的行政方式转变为现在的行政加市场方式。  相似文献   

6.
20多年前,澳大利亚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那一重要决策奠定了两国商业关系的基础,同时给两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在两国确立外交关系的时候,双轨贸易已达8,500万澳元。仅93年一年,贸易额就增长了40%,达48亿澳元。未来十年两国将会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完善我们两国的经济关系,从两国经济互补中互利,以及利用两国目前的经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各种机会。两国间的贸易增长令人鼓舞,商品贸易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20年前,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主要是铁矿、小麦、糖和羊毛。今天,出口的商品种类繁多,包括航空设备、通讯系统、高…  相似文献   

7.
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开始了历史性转折,两国的经贸关系也随之得到逐步恢复和发展。1989年美对我国实行“制裁”,使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受到较大影响。然而由于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及贸易上的相互需求,双边贸易及经济合作经过短暂的低潮后再度呈现出持续发展的势头。特别是前年,我相继与美签订了知识产权、市场准入和禁止劳改产品贸易的三个谅解备忘录,解决了困扰中美经贸关系的一些难题,缓解了中美贸易摩擦,从而推动了两国经贸关系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一、双边贸易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的1979年到1992年的13年中,中美双…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美国结束对华正常贸易关系地位的年度审议 ,确立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这些将消除长期以来阻扰中美关系改善和中美经贸发展的重大障碍 ,这是中美关系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 ,同时也为中美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杨薇  苑彤彤 《时代经贸》2010,(16):60-61
以当今世界经济趋势,短期内石油仍然处于工业命脉的地位。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中美石油进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局面。运用大量统计数据说明全球石油能源形势并分别介绍近几年中美石油进口量和石油来源结构,分别站在中美各自角度分析两国石油进口的竞争态势,最后介绍中美石油企业的国际经济合作的几种可能方式。  相似文献   

10.
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功绩 如何看待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贡献?可以从多视角多层次来评价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比如,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效率与公平尤其是效率比30年前大大提高了.从法学角度看,法治在逐渐替代人治,秩序和公正正在建立;从政治学角度看,国民的公民权利比30年前大为增加了等等.本文从以下四个层面评价改革开放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王硕 《时代经贸》2009,(1):72-75
有关中美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要追溯到1979年7月7日签订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该协定第八条规定,每一方提供的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的保护,应与对方给予自己的此类保护相适应。此后,在中美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同时,两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争议也日渐浮出水面,成为中美双方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自1989年至2006年的17年间,就知识产权问题中美双方有过多次较大规模的谈判和较量。  相似文献   

12.
资源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内容。新型大国关系精神在资源领域的反映,就是发展中美间的非零和资源关系。如果中美坚持从非零和资源关系观念出发,处理相互间资源关系,资源替代性手段会加快出现,两国乃至世界的资源状况会改善,同时中美间新型大国关系会获得一根坚固、有力的支柱。反之,两国乃至全球的资源困境会加剧,同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前景会受到严重威胁。中美两国领导层应从非零和的资源关系观和新型大国关系精神出发,通过双边和多边的方式,积极推进资源合作、消弭资源冲突。  相似文献   

13.
晓亮 《经济学家》2002,(3):11-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所有制关系特别是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时这些变化,应该按照江泽民“七一”讲话精神,进行正确认识和引导。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以来,虎门以“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抓住机遇,锐意创新,经济、社会和城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30年前相比,虎门GDP增长了500倍,财政收入增长了400多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75倍,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和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双边投资和台美双边投资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并将两者进行比较.比较结果发现,中美投资关系正在加强,而台美投资关系正在逐步削弱.据此,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中美、台美投资关系变化分别给两岸贸易、投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第一.改革的信号。30年前中国的改革就是从农村起步,30年后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继续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其重大的意义不在于农村改革的本身,而在于传递出来的信号。即党中央认为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必须再次抓住农村改革这个关键环节.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中国改革发展,表明了中国将会以30年前那一种昂扬的改革姿态来加快推进现阶段的改革。改革会一直向前。如今在中国改革处于关键时期,存在很多问题和争论的情况下,这样一个信号的传递尤为重要。30年前在农村突破.30年后研究部署现阶段的农村改革,就是要由此推动下一阶段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全球30万亿美元的GDP中,美国独占8万亿,是长期以来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美国经济的走势无疑对全球经济具有重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相互依存度日益提高,因此,中国不可能在的美国的经济衰退中完全独善其身,中国应该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认真分析所受影响,审时度势,沉着应对。  相似文献   

18.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美经济贸易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中美两国互为双方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中美两国经贸发展也给两国人民和两国经济带来了明显的现实利益。本文拟在通过我国对美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找出对美出口与我国经济增长的联系,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沈刚  刘佳 《经济月刊》2012,(7):80-81
《经济》:您从经济安全研究的角度,如何看待中美经济关系? 江涌:中美经济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不对称的单向依附关系,即美国对中国的依赖远远小于中国对美国的依赖。在国家关系上,依赖小的一方就能获得一种特权来敲打依赖大的一方。中国在经济、  相似文献   

20.
声音     
《资本市场》2010,(7):12-12
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此次对话围绕“确保持续发展,互利共赢的中美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主题,对促进互利共赢的贸易和投资,金融市场稳定和改革等多个议题经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