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疗服务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测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构建了一个医疗服务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测度模型,并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微观个体调查数据,对医疗服务市场上医患双方的信息程度及其对最终的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医患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因素对最终医疗服务价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医生相对于患者掌握着更多的信息并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2)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将被迫接受一个高于公正基准价格的价格,平均而言达成的医疗服务价格相对于公正的基准价格要高出26.61%;(3)年度效应分析发现,1989—2006年,各年度的医疗服务市场价格大致都高于公正基准价格26%左右,换言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并未有效起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作用;(4)患者在城乡因素、医疗保险、工作状况、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上的异质性,对医患双方最终价格的作用是有限的。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强调通过引进竞争,强化市场机制在医疗服务市场中调节作用的改革思路,是否适合中国值得反思。解决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医疗服务价格虚高问题,回归医疗服务的公益性,需要政府更多地参与其中,并有效发挥价格规制、市场监管以及外部性矫正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信川 《经济》2004,(10):60-61
赵亮:降低寻租导致的制度成本医生的回扣行为有其客观的因素。医生的价值在于多年积累的经验,在于承担很高的风险,医生的人力成本在所有价格中应是最值钱的。但现在的政府定价有一些扭曲。全国卫生系统的价格是政府指导定价,不是通过市场充分竞争后形成的价格。在这种价格中,医务人员的人力成本被排除在外,医生服务的价值并未体现,相反,价格主要体现的是材料、药品和仪器(价格中还不含仪器折旧费)。与美国同行相比,中国医生和护士的工资,仅为几十分之一。正由于此导致医生就利用其特殊地位,采取另外一些方式(如红包、回扣等),来弥补医疗价格…  相似文献   

3.
李倩 《经济研究导刊》2014,(27):300-301
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体系,需要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价格部门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监管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从当前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为切入点,调整医院的补偿机制,不断完善医疗价格服务体系,从而彻底破除"以药补医"。通过理顺医药价格,增加政府投入节约成本,加强医疗机构自我约束力、合理分配资源等途径建立一个崭新的补偿和运行机制,运用正确的价格策略来促进中国医疗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医疗服务价格现状,发现由医疗信息不对称,医改政策扭曲以及支付制度落后等问题形成的倒逼机制是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裹足不前的症结所在.因此,为了推动医疗服务价格市场化,必须进一步建立医药分开的药品流通渠道,引入第三方进行监管,促进医疗信息公开透明,才能从源头上拜托摆脱倒逼机制带来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困境.  相似文献   

5.
通过剖析《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存在的不足、政府价格管理部门在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医疗机构目前遇到的困难,提出国家应在出台新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的同时,尽快完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机制、定期公布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的社会平均成本、适时修订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的制约激励机制等深化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医疗服务市场中,由于患者处于信息劣势的地位,无从监督和约束医生,从而使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患者信息劣势的产生既有患者和医生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医疗技术及疾病自身特点方面的客观原因。解决患者信息劣势问题的路径有很多,包括患者通过医疗服务品牌和计算机网络平台获得更多的医疗服务信息等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蕾 《经济师》2012,(8):239-240
我国政府一直对非营利性医疗服务的价格实行政府管制,其初衷是为了确保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社会公益性,体现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健康服务,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有保障的、价格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但近年来,非营利性医疗服务领域医疗费用持续上涨,天价药费事件屡被曝光、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非营利性医疗服务的价格已成为百姓关心、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为什么会存在一方面政府严格控制,一方面却医疗费用高涨、群众看不起病的怪现象呢?究竟政府应不应该对医疗服务实行价格管制?文章在分析现有非营利性医疗服务价格管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政府对非营利性医疗服务价格进行管制的必要性及其对策。结合医疗服务的行业特性,得出政府管制仍是克服医疗服务市场失灵的一个有效措施,但现行管制存在失灵、管制不当,管制过程中管制成本远大于管制收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多层次医学教育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医生人力资本异质性。本文试图利用医生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结合我国某省的DRGs数据揭示医院医疗服务错配与医生人力资本、就医可及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医院,其医疗服务错配程度越高;第二,医生人力资本与就医可及性存在互补效应,显著提高医疗服务错配程度,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第三,外科的错配效应比内科更显著,相对省属医院,错配效应在县市属医院更强。据此,本文认为患者的“用脚投票”就医行为和中国医生人力资本两级分化带来了大医院医疗服务的错配效应。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国家在整顿规范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秩序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仍是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焦点问题。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性失衡,药价虚高,医疗服务费用增涨、利用率偏低,医药价格调控效果不显著、价格监管乏力,是目前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深化医药价格管理改革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中消费者预算约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保险金的支付改变了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从消费者的预算出发考虑医疗保险带来的医疗服务增量可以更直观地考察收入与医疗服务增量的关系,同时也能反应价格的变化。④这里假设医疗保险为纯共付保险,共保率(共保率为被保险人支付医疗服务费用的比例)为c,保险金为Pr,消费者的预算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医疗服务花费,另一部分是其它花费,Y为收入,M为医疗服务消费量,P为单位医疗服务量价格,不计管理成本。并假设疾病损  相似文献   

11.
李玲 《商周刊》2012,(16):8-8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令人难忘的一幕。是600位医生和护士走上运动场,摆出流光溢彩的“NHS”(国家医疗服务)字样,令全场欢呼。NHS体系面向全体英国人民免费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人们降低虚高的药品价格的呼声越来越高 。据报道,前不久对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地区的 900余名拥有城市常住户口的居民调查, 逾八成居民认为医院多收费问题严重,六成居民反映他们有过被医院多收费的经历。调查显 示: 86 2%的人认为目前医院医疗费用偏高 (其中 32 6%的人认为药品价格偏高, 1 0 7%的人认为医疗服务价格偏高, 56 7%的人认为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两项都偏高 ) 。可见,目前医药费用高是消费者普遍反映的问题。   造成药品价格虚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相似文献   

13.
医疗服务市场的逆向选择与信号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偶患疾病的不可预期性和医疗服务专业技术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患者追求完全信息是不经济的,医方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医方的逆向选择结果会使医疗服务市场在低医疗服务质量、低价格的水平下实现均衡.不过,竞争的存在使医疗服务质量好的医院希望通过信号传递将自己同低质量的服务者区别开来.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医院等级评价体系和医生培养、培训体制,并严格执行之,放开医疗服务定价权,发挥价格的"发现"功能.  相似文献   

14.
《时代经贸》2010,(23):100-100
同仁验光配镜中心,依托于同仁医院眼科医疗技术,延伸于眼科视光领域,广泛开展验光配镜医疗化服务,以其眼科医生检查、医疗专业技术人员验光、隐形眼镜实行医生指导配戴等特色蜚声海内外。是全国医疗行业中唯一一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单位,在国家的历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合格率达100%,  相似文献   

15.
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战略性选择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中国20多年的医疗体制改革的确不成功,其根源与其说是医疗服务的市场化,不如说是在市场化过程中政府职能的缺位。首先,政府未能有效推动医疗保障的普遍覆盖,从而导致医疗费用负担的极大不公平;其次,医疗保障组织者未能有效行使第三方购买者的职能,代表病人对医疗服务提供者实施有效的监控,导致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第三,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监管者之一,政府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关系没有理顺。因此,中国医疗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战略性选择,并不是放弃市场化、甚至恢复计划经济时代的医疗体制,而是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探寻将国家介入与市场竞争有效结合的新路。  相似文献   

16.
医疗市场的主体是人和机构,机构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医院或企业;客体既包括物化的药品和器械,也包括非物化的医疗服务。当主体间发生交易时,价格也随之产生,可以说,客体的价格与主体的关系及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医疗服务递送机制中涉及到医疗服务机构、医生、药企和患者四方利益主体。当前我国这些利益主体之间种种不合理的利益"合作"与"冲突",均与医疗服务递送机制中政府职能的缺位和错位存在着直接关系。在进一步深化医改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应当正确地履行好理应承担的公共职能,即加强对卫生资源的合理规划与配置;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并优化对其补偿机制;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与药品行业的监管;加强医药信息披露机制建设;鼓励医药卫生服务市场公平竞争,并放弃不适当的医药价格管制。  相似文献   

18.
易拓新 《经济月刊》2012,(12):84-85
记得8月份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有一个重要章节——1200位医生和护士走上运动场,摆出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字样和伦敦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GOSH)的名字,足见英国上下对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所取得成绩的褒扬和对医护人员的尊重。 在英国,因为雨天路滑不慎摔倒,我也亲自领略了NHS的服务——这个被英国人视为上世纪他们社会福利建设中最伟大的成就,也是让历届政府无比头疼的巨大麻烦。短短5天,已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英国医院从一处处细节流露出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1月2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同时降低药品价格,即“降低药费、提高诊费”。该意见指出,要调整政府管理药品价格范围,对药品价格实行分级管理;  相似文献   

20.
西萨摩亚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被称为“太平洋的心脏”,全年炎热多雨。由于历史的原因,工农业生产不够发达,是世界最穷国之一,医疗设施也较落后。我山东医疗组4人根据双方合作协议抵达国家医院后,不顾当地生活艰苦和工作条件差,积极为首都市民及当地各方人士治病。经过一段时间的医疗实践,中国医生成为医院挑大梁的角色,受到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