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量热钱的流入,引起了我国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这一现象降低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引起了国内资产价格泡沫并影响了我国汇率政策等。为此,应积极采取应对热钱的相关措施,主要包括:进一步阻止国际投机资本大量流入我国;加强对已流入国际投机资本的监管和疏导;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项目开放;进一步完善我国外汇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等,以维护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2.
热钱流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2002年开始,便有热钱进入中国市场,对我国的股市、楼市和银行系统等经济领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热钱进入的渠道、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控制热钱流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财经文摘》2008,(11):34-34
中国央行主管的学术出版物《金融研究》2007年9月的一篇文章指出——如果出现2000亿美元以上的外资集体撤离我国,那也就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上突然出现了1.5万亿元的资本品供给,这就会大幅压低资本品价格,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就会出现灾难。  相似文献   

4.
热钱流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房地产、股市价格上涨预期使得国(境)外热钱大量流入中国,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干扰了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威胁到中国的金融安全。本文界定了热钱的概念和特性,分析了国(境)外热钱进入中国的动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提出了应对热钱异常流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黎友焕  陈小平 《经济》2013,(7):99-101
热钱在我国异常流动大致经历了三个过程:2001年前热钱微量阶段;2002年至2007年间热钱净流入阶段;2008年以来热钱流动波动阶段。从热钱的流入、投机到撤离,热钱尽管有利于我国资本的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也暗藏种种潜在风险。对外汇市场的影响按照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无论热钱是流入我国境内,还是从我国境内逃离,  相似文献   

6.
《财经文摘》2008,(11):35-36
热钱流入中国,无非是住三个方向上追逐利润。其一,人民币升值收益和人民币对美元的正利差收益,这可称为货币利润;其二,投资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所获得的资本市场收益,这可称为资本利润;其三,通过股权、债权等形式投资中国的实体企业,分享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成果,这可称为产业利润。  相似文献   

7.
资本外逃:中国经济的远虑与近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贺  志文 《经济世界》2003,(5):29-31
所谓资本外逃,是指一国居民出于安全动机,避税动机或其他动机面将财富转移到本国政府管辖之外的行为,它是各国货币当局明文禁止的资本流出活动,自1994年至今,中国已连贯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引资国,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更是成为第三世界头号引资大国,然而,随着内地经济开放程度的扩大,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在外来资本源源不断进入中国的同时,资本外逃现象也日趋严重。这已引起不少经济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有人担心,日益猩獗的资本外逃将会危及中国金融的安全,甚至会成为金融危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2005年到2007年,中国的股市在震荡中冲向了6000点的高峰,在央行5次加息、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阻击下仍然一路凯歌,永往直前.而2008以来年股市却一泻千里,直捣3000点.与此同时,人民币持续升值突破了7点大关,加之连续几年的双顺差带来了持续的高额外汇储备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各项加减的显著矛盾和国内资产市场的大起大落的种种迹象表明:大量"国际热钱"已经涌入中国.那么证据何在,热钱效用的影响力有多大?它们又会带给未来的中国什么?  相似文献   

9.
《经济视角》2009,(2):3-5
2008年我国GDP为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9%经济增长率在全球经济中可以说是一枝独秀。2009年,中国经济形势究竟如何.能否实现8%的增速.这些都引起了海内外的极大关注。中国金融高官近期也纷纷发声,表示对中国经济未来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0.
次贷危机,给中国经济微观面带来困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导刊》2007,(11):10-10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2007-9-11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凭借独特的政策和经济结构,避免了亚洲金融危机最严重的后果。一系列引发危机的因素,包括开放资本项目、依赖外债、汇率浮动、货币政策脱离政治控制、甚至国家失去金融流动  相似文献   

11.
巴格.    苏平 《经济导刊》1999,(6):5-9
亚洲经济长期以来令经济学家感到吃惊。让我们来看看以下两个众所周知的事实:第一个事实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初期,经历这个时期的人已经为数不多了;第二个事实就在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最近几年中。50年代,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认为两个沉睡的巨人,中国和印度,将苏醒过来,经过50年代初国内外帮助下的快速发展,有望在二战结束后的25年内成为超级大国。然而,令我们吃惊的是,这场竞赛的获胜者不是中国和印度,而是东亚的“四小虎”:韩国、台湾、新加坡和香港。实际上,这四个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的增长率超过了50年…  相似文献   

12.
孙乐严 《资本市场》2008,(10):24-31
随着鸟巢圣火的熄灭,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与残奥会圆满结束。七年前,中国与奥运结缘的那一幕依然清晰。从那时开始,中国进入了奥运时间。于是,打着奥运标签的中国经济进入了快车道,GDP年年保持10%以上的增速,股市迎来前所未有的“6000点神话”。  相似文献   

13.
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造成2009年严重的全球性经济衰退,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体同时出现负增长。由于这场危机源于金融市场最发达、自由化程度最高的美国,由此引发了人们对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场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2005,(5):21-22
假如我们抛开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舆论压力,就本国的情况来分析,对人民币是否有必要做出升值的决策?我们能不能支撑让本币升值的各方面冲击?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爆发、蔓延、应对、转折已经成为政治、经济领域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对经济时局的分析和把握,滤清商界、政界、学术界对这次金融危机的看法,尝试总结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在复苏过程中的经验,为中国下一步经济政策提供资料性和可行性的意见,促使我国尽早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相似文献   

16.
衰退到复苏——震荡中的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爆发、蔓延、应对、转折已经成为政治、经济领域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对经济时局的分析和把握,滤清商界、政界、学术界对这次金融危机的看法,尝试总结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在复苏过程中的经验,为中国下一步经济政策提供资料性和可行性的意见,促使我国尽早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相似文献   

17.
《经贸实践》2010,(9):6-7
最近一段时间,个别发达国家散布“中国经济责任论”,将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归咎于中国,认为“当前世界经济中的任何问题都因中国而起”,或者认为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是中国的“不负责任”或“不确定性”造成的,或者认为中国应当对世界经济诸多难题的解决担负起更大的责任。本刊特编发一组专家学者观点,为你解读。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融监管层换帅已一周。刚刚过去的这一周里,中国证监会新任主席郭树清成为当之无愧的财经焦点人物。或致信寄语,或微博建言,中国公众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位新上任监管者的期待,重拾A股市场信心。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一个有13亿人口的劳动密集型发展中国家,7%的增长率就意味着衰退。如果财政和房地产拖垮了美国的消费,那么中国政府维持增长的压力将变得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20.
《经贸实践》2013,(5):6-7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各类“唱空”与“唱多”的所谓分析判断交替频繁,不仅针对中国经济,美国和欧洲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都会在某些时候“被”借助一些“故事”“唱空”或“唱多”。近期,外资银行、评级机构及分析人士“唱空”中国经济的论调,又通过各种“渠道”卷土重来,其用意几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