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4月13日~4月17日,第六届新疆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在新疆华凌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新疆乃至全国汽车爱好者、各大传媒及摄影发烧友均热情高涨,为能一次性看够性能优越、外型美观的名车、好车而欣喜不已。日前,记者走访了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的有关负责人,据他介绍,东风日产携旗下全车系品牌参与本次车展,包括TEANA天籁、SUNNY阳光、蓝鸟·智尊、TIIDA颐达、TIIDA骐达全部五款车型,将打造出一个全新的东风日产形象。成立于2003年6月的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位于广州市花都区,以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为基础,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最具发展潜力的…  相似文献   

2.
《商周刊》2011,(15):85-85
5月28日,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任勇在江苏常州天目湖公布了新一代TIIDA的官方指导售价,宣布这款为新时代精英人群量身打造的"两厢车王"即日起正式上市。  相似文献   

3.
一个曾经并不被看好的企业,如今已经成为集团的栋梁. 春节之后,东风日产就迫不及待对外公布了2013年首月的销量成绩,总成绩达到76258辆.其中,日产品牌销售65629辆,东风日产自主品牌首次跻身"万辆"俱乐部,实现销售10629辆,再创上市以来的最高单月纪录.针对东风日产旗下合资与自主品牌的双双热卖,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表示:"1月的销量成绩喜人,也开启了东风日产‘新十年’的绚丽篇章.东风日产会继续践行‘客户至上’的品牌核心内涵,为更多消费者创造更为精彩的‘人·车·生活’."  相似文献   

4.
云豹收购案     
随着蓝鸟.阳光,天籁.颐选,骐达这些品牌逐渐家喻户晓东风日产的名字渐渐已经人所皆知.了解多一些的人或许还知道东风日产的中方前身——风神公司但对于“云豹汽车”这个名字恐怕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相似文献   

5.
对2012年全国各省区乘用车上牌登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省区乘用车消费市场集中度指数以及不同乘用车制造商在各省区的区位商指数,并利用GIS软件制作空间地图,分析各省区的乘用车消费市场集聚状况和各制造商市场占有率的省区差异。研究表明各省乘用车市场集中度呈现明显的地带性分异特征。区位商的计算结果表明:①同一品牌不同制造商间的市场空间呈互补特征;②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空间差异显著;③合资品牌乘用车一级市场表现出更明显的总部效应。  相似文献   

6.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有限")总裁中村克己先生,在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行动纲领》发布会上说,东风有限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党组织的工作,弥补了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精神缺失.通过东风与日产合资三年来的沟通、磨合、协调,党建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东风有限在合资条件下党建工作创新与实践,不仅作为代表日方出任公司总裁的中村克己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而且也引起了国务院国资委、中组部等党政部门,及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多次专门组织人员来调研、采访,在行业予以推介,得到业内同行的广泛认可与赞许.  相似文献   

7.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有限”)总裁中村克己先生,在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行动纲领》发布会上说,东风有限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党组织的工作,弥补了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精神缺失。通过东风与日产合资三年来的沟通、磨合、协调,党建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东风有限在合资条件下党建工作创新与实践,不仅作为代表日方出任公司总裁的中村克己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而且也引起了国务院国资委、中组部等党政部门,及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多次专门组织人员来调研、采访,在行业予以推介,得到业内同行的广泛认可与赞许。  相似文献   

8.
热点     
<正>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850万辆近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12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64万辆,同比增长35.1%,保持趋势性上升走势;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据了解,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27.6%,较2021年提升12.6个百分点。未来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仍会快速提升,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50万辆,渗透率将达36%。  相似文献   

9.
图片新闻     
为抑制大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鼓励小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2008年9月1日起我国汽车消费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提高大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排气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的乘用车。税率由15%上调至25%,排气量在40升以上的乘用车,税率由20%上调至40%;降低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排气量在10升(含1.0升)以下的乘用车,税率由3%下调至1%。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差距的变化是城镇居民家庭乘用车生产规模扩张的主要影响因素。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上升期最长、年均增速最高的新一轮增长周期。其中,家庭乘用车的快速发展是最重要的内需基础。目前,城镇居民家庭乘用车已进入增速下降的成熟期,预计在2016年左右达到乘用车产量规模极大值。应鼓励更新需求、开拓新市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以刺激现阶段国内乘用车需求,发挥汽车工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规律,结合对中国国内乘用车历史数据和发展规律,分析乘用车增长对汽油需求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2011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产销增速大幅回落,价格水平持续下跌,供大于求的市场矛盾日益加剧。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鼓励性政策的集中退出和前两年部分需求提前释放。导致今年需求增长后劲不足。目前乘用车市场有短期自我调整的要求,这种调整是必要的,未来几年我国乘用车需求依然处于较快增长阶段,针对本轮调整国家不宜出台大力度的刺激政策,而应着眼于调整和优化长期制约乘用车市场增长的制度与机制,为市场良性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陈敏 《当代经济》2010,(17):62-63
本文在相关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从产业规模、产业效益、产业研发投入、产业链地位、产业进出口等方面对中国乘用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国乘用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与世界先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的结论,并提出了提高中国乘用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主要观点 2004年第三季度乘用车产量继续下调,8月、9月已低于2003年同期水平;需求增幅继续回落,销量略高于2003年同期水平。 乘用车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供求差增速较二季度大幅降低,9月末供求差为27.2万辆。 乘用车市场价格继续降低,综合价格指数9月末为89.05,比2004年年初下降11.95%,价格下降表现在各价位车型。 预计2004年全年乘用车累计产量将达到46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5%;累计销售将达到345万辆,同比增长10%;供求差将维持在30万辆左右。 年末乘用车市场价格将继续下降1.5%左右,综合价格指数将跌至88。  相似文献   

15.
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乘用车行业的逆势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次贷危机为源头的当前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世界经济陷入停顿,中国的经济也受其影响进入低速发展时期,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受其所累.但是在这样的逆势下,中国的乘用车市场却逆势而上,焕发了勃勃生机.对中国的乘用车行业的逆势发展作出了分析,得出了其主要是短期行为的结论,并针对中国乘用车行业的长远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青 《发展研究》2011,(5):43-47
2010年我国乘用车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多项刺激政策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随着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预计乘用车市场在2011年将进入调整期,需求将保持较低的增速,供大于求的市场矛盾将更加突出。在新的形势下,我国乘用车消费的相关政策须进行适当调整,将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相结合,具体目标与多元目标相结合,合理限制与鼓励发展相结合,从而降低市场运行的风险,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康楠 《经济月刊》2012,(8):58-59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7月11日发布的中国汽车产销数据,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乘用车自主品牌销售315.11万辆,同比下降0.16%,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39%,占有率同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42.33万辆,  相似文献   

18.
最新的国内汽车市场统计数据表明,2月份国产乘用车销售前三强中第一次出现了国产品牌,奇瑞以21万辆的销量首次跻身其中.这也是国内民族自主品牌乘用车,首次打破外资品牌和合资品牌对月销量排行榜前三名的垄断.  相似文献   

19.
韩倩 《经济月刊》2009,(11):91-91
《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2008年8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其中鼓励使用低油耗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降低小排量乘用车消费税税率,提高大排量乘用车消费税税率,进一步扩大不同排量汽车消费税税率差距。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对阿里巴巴、东风日产、东软、复星、宏碁,迈瑞、玫琳凯、苏宁、星巴克九家企业的现场调研,杨国安教授在《组织能力的突破》中提出,面对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企业必须突破过去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