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笔者采用2009年的数据,通过比较分析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的市场业务状况。结果表明,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存在业务单一,缺少优质客户资源,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积极拓展服务市场来提高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力,从而改善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低价揽客的竞争行为,引导行业走向良性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着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偏小,缺乏竞争力,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不高,个别注册会计师没有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等问题。加强诚信建设,完善财政监管机制,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督促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提高执业水平,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几乎成了“舞弊”的代名词,从而使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声誉困境,人们对注册会计师这一曾经备受尊重的职业产生了质疑,这直接危及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可以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目前遭遇的声誉困境是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一、困境成因在一个理性的会计服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应该非常注重自身声誉,以获取未来收益。为什么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不注重自身声誉呢?笔者认为,主要由以下原因所致:1.旧体制的影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产生是典型的政府选择的结果,自始至终体现着政府意志。在“挂靠制”下,由于政府的过度介入,逐步形成了条块分割、行业垄断、地区封锁等制度性缺陷,挂靠的政府部门划分的“势力范围”满足了保障自身利益、自我服务的需要;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由于受到挂靠的政府部门庇护,其市场份额通过政府权威“圈定”,其执业行为基本无风险,审计结果更多是以“取悦”政府部门以保障其利益为基础的,会计师事务所不需要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实行脱钩改制后,由于旧体制惯性的延续,“脱钩”更多地停留在形式上,无论是政府还是会计师事务所均不愿意自动放弃这种“挂靠效益”,政府部门为会计师事务所“圈定”市场份额的现象仍然存在,会计师事务...  相似文献   

4.
自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以来,财政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力推进注册会计师行业规范建设,使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必须看到会计师事务所(简称“事务所”)的规模、水平、竞争力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对事务所进行整合,提高其竞争力,以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鉴证、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审计费用的视角,分析了我国行业专长与品牌声誉的需求,并对2007~2010年的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不仅为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支付了品牌声誉溢价,而且支付了行业专长溢价。这一研究证实了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品牌专长增量溢价的存在,但没有发现"四大"专长增量溢价的存在,说明我国的审计市场不仅需要品牌,而且需要行业专长,这对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术界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都高度关注,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都是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来研究审计意见购买,但本文在研究审计意见购买行为时发现,在我国现有的审计环境下,一般理性的上市公司,如果能够和现任会计师事务所谈判成功从而购买到审计意见,是不愿意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本文在借鉴、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从审计收费的角度,研究不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情况下发生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7.
“营改增”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整体税收负担影响;二是税收负担变化和转嫁对注册会计师服务供求的营销产生影响;三是对行业内事务所之间竞争的影响。行业对策建议: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大对“营改增”政策的分析研究和增值税政策的宣传;采取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策略,有效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增值税实际税负;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加快“走出去”步伐;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走专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在板块、地区及所有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差异,而且“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明显高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审计收费与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公司的业务复杂性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程度越高、上市公司的业务越复杂,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越高。国家应该鼓励会计师事务所走注重行业专长的发展道路,提高审计收费的市场化程度,实现差异化竞争,进而优化整个行业的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9.
对国外注册会计师行业组织的有关文献进行全面的回顾与总结,并结合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把文献内容按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三个基本范畴进行归纳。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与分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产业组织的后续分析及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未来发展研究提供资料积累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审计师行业专长是决定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市场竞争中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审计师行业专长的现状分析表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尚未形成明显的行业专长经营特征,需要通过培养审计师行业专长、树立长远发展战略理念、扩大事务所整体规模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提升我国审计师行业专长水平,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会计师事务所的年度收入、分所数量、从业人数、从事审计行业的数目及地域分布的基础上,运用SPSS将上述因素与事务所的行业专门化程度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会计事务所从事专门化经营的相关因素及其相关程度,旨在对事务所如何实现行业专门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业地区专业化程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计算分析了1989~2005年中国、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和中国各省份主要工业的Hovver专业化系数和Krugman专业化指数,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中国工业地区专业化程度在加深,东中西部之间、省份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越来越明显,中国作为一个完整的工业市场并没有被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小部分。这说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各地区按照自身优势发展制造业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5~2006年1332家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审计事务所的行业专长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来看,审计事务所的专业化水平对审计收费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专业化水平愈高,审计收费愈多;但从发展阶段来看,在高度专业化以前,专业化程度愈高,事务所的审计溢价收入愈多;而在专业化达到较高程度后,溢价收入消失。研究还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子公司数量、分部报告数量、近三年是否亏损以及审计意见等因素均对审计收费有显著影响,而企业的净利润额、应收账款额和年末存货额的影响不明显。希望该研究发现,能为审计事务所制定专业化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业掌控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关涉国计民生,因而在如此重要的行业内制定和适用反垄断政策具有极大复杂性和专业性。这种复杂性和专业性具体体现在银行业反垄断的产品市场和地域市场的界定中。美国银行业的反垄断执法在实践中发展出的产品组合原则和本地市场原则等,对于当前我国银行业反垄断执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国内学术界对于基于不同客户规模的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关系的研究还不多。以2002年至2009年中国舞弊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审计师行业专长可以显著提高审计质量;在大客户市场上,审计师行业专长对审计质量提高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和削弱,这可能是由于审计师对大客户审计时难以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所致。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勃兴背景下,民间工艺产业化为民间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空间,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产业竞争力,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产业语境中,根据民间工艺的自身属性和市场需求状况,民间工艺产业主要面临日用工艺品市场、礼品市场、旅游商品市场、环境艺术品市场及投资收藏品市场等五个细分市场。增强市场开发意识,拓展民间工艺产业的市场空间,掌握当前民间工艺产业的细分市场需求状况,是实现民间工艺产业产销协调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旅行社经营业绩存在显著差异,旅游客源地旅行社经营绩效优于目的地旅行社经营绩效,旅行社产业链条中存在利益分配不平等现象。本文首先建立模型论证这种旅行社产业链条中利益分配不平是由旅行社产业链条中不同环节的市场结构不同引起的;接着指明旅行社产业链条中不同环节之所以市场结构不同,关键是不同环节的规模经济、进入壁垒、要素需求等不同,导致旅行社产业链条中的下游环节往往处于利润高端,上游环节往往利润微薄,甚至亏损;最后根据旅行社产业链条中这种利益分配状况提出了改善我国旅行社经营绩效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验证新经济地理理论关于市场一体化与产业地理集中和地区专业化关系的假设,利用基尼系数测算了1985—2008年我国制造业两位数行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及其变动趋势,发现我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是制造业空间调整期,趋于空间分散;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5年,制造业地理集中程度快速提高;2005年以后再次出现分散趋势,且分散的主要方向是制造业从东部地区向内陆省份转移。同时,四大板块间的专业化水平也相应降低。但长远看,我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在新一轮调整完成后,地理集中程度和地区专业化水平仍会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19.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被视为中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集聚外部性效应的甑别与测定却尚存诸多争议。本文侧重于分析集聚外部性的时间性质,选取高技术产业的四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中国1985~2009年28个省、市、自治区23个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外部性的长期动态特征。研究发现:(1)产业分布格局变迁确实引致集聚外部性效应发生转变,且2003年是效应发生变化的核心转折时点;(2)以2003年为转折时点,产业专业化以及多样化对产业发展的集聚外部效应呈"U"型、倒"U"型或线性特征,竞争的集聚外部性效应则呈"U"型特征;(3)行业差异方面,行业的区域集聚程度是集聚外部性效应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其决定了专业化和多样化外部性效应的动态特征。高技术产业集聚外部性的最大正向效应发挥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宜的产业环境,同时应重视各省份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水平不同所引致的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层级分工典型特征与趋势出发,在对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人才与知识、市场容量、信息资源、成本与制度等方面阐述了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产生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利用长三角38个城市数据,以经济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通过专业化分工和空间外溢效应以及比较优势的发挥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生产效率。最后,提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