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贫穷中走出来,在生存压力的逼迫下,一步步艰难地走向成功的王永庆深知压力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他非常注重在台塑集团中人为地造成一种压迫感,不断地开拓前行。“午餐汇报”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可是在广大西部农村学校,却有很多孩子因为当地经济落后等原因,每天连午餐都不能解决,饿着肚子饥肠辘辘在学校里上课。孩子是祖国的未来,2011年,一场由民间发起的“免费午餐”公益活动迅速开展起米。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相似文献
3.
由于省、地、县“十一五”GDP指标层层拔高,发改委发文纠偏,要求科学规划,进一步改革政绩考核体系。“统计加水”似乎正在成为到处传播的“非典问题”。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曾为各省市统计的GDP比国家核算多出3.9个百分点而苦恼:“有些省市地区,仍然过于肴重GDP,报送统计数字时左顾右盼、层层加水,成为各省市GDP大于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哈耶克“免费礼物”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溢出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正常现象,是后进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中。在建国30年以后,中国终于获得了稳定的政治环境,从而为持续的对外开放政策奠定了基础。中国对外开放后经济获得了持续高速增长,其中由技术溢出产生的哈耶克“免费礼物”对增长的贡献在一半以上。因此,可以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扩大开放。 相似文献
5.
仅仅49天,就节省燃气19万立方米,节省燃气费37万元。这就是北京华通热力集团下属公司为某小区做的供热节能所带来的成效。不用你出钱,我来帮你节能,有了节能效益后,我再和你分。北京华通热力集团总裁赵长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种模式就是合同能源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7.
9.
“绿色GDP”是指在通常的GDP指标中,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即扣除生态成本之后,形成的真实的国民财富。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2,30(7):2-9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能源的30%都消耗在形形色色的建筑上.迫切需要推动建筑节能,另外。根据“十一五”规划要求,建筑节能已成为国内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试点的重要内容。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外资企业在中国实施建筑节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7,(7):6-6
中国能源研究所专家戴彦德认为,欲达到“十一五”的节能目标,必须实现经济发展从3E模式(经济、能源、环境)到4E模式(经济、能源、环境、效率)最后到3R模式(循环经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14.
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及产品对原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进行改造,通过分享节能效益获利的一种新型市场化节能机制,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从2014年开始,国家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考核,“十二五”后两年,国家分配给我区的能源消费增量不足1500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速仅为3.3%左右,我区节能减排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对促进我区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28(5):8-10
<正>国发[2010]12号近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2006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责任考核,完善政策机制,加强综合协调,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农村如何突破“温饱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才能改善农村市场 《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中国财税论坛上,金人庆部长说,“十一五”时期,在支农方面我国财政仍将秉承“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思路,把着力点转移到“多予”和“放活”上,主要表现在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继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等相关政策的实施。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提出,这是不是意味着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9.
一场名叫“非典”的灾难突如其来,迅速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及个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事态的急剧变化已经证明这是一场我们从未遭遇过的现代社会灾难;4月20日两名部级高官因此被同时革职,此出手之重,让人们再次感觉到问题已经超出一般的严重:老百姓急了,民众在每天的新闻和传闻中不停地洗手,不限时地开大窗户,用尽可能厚的口罩包住嘴和鼻子;政府急了,自上至下都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防治小组,细致入微地做一切该做的事。情急之下,我们很自然地将其与20世纪80年代上海爆发的“甲肝”相比,“非典”一开始虽然也表现为地区性卫生危机,然而“非典”最终由地区性演变成全球性;“甲肝”几乎不为国际舆论所关注,“非典”却成为世界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在一些突发性的事件和灾难中,我们看到许多藏而未露的问题,其中危机对经济发展、政府决策、媒体的公信力、民众的心理承受力、科技水平等方面的考问,更加受人关注,更何况“非典”仍在蔓延,“问题”也会继续。 相似文献
20.
贵刊的这篇文章讲到,发展县域经济无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但在经过长达20多年的扶贫开发后,中西部很多贫困地区仍难以摆脱贫困的阴影。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