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滨海新区的进一步开发开放,如何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国际化高素质管理人才,已成为天津市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首先阐述了国际化、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国际化、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体系,并以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阐述人才培养体系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物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走出国门、介入世界市场的竞争是一种必然趋势。而要达到这个目的,进而使中国物流企业在世界市场中站住脚跟,培养大批具备国际化接轨能力的物流人才是根本。我国高职物流人才国际化接轨能力培养研究存在人才培养研究不够、专业化特征明显、缺乏全行业国际化接轨意识、物流行业国际化竞争能力差等问题,高职物流人才国际化接轨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有重视学生外语沟通能力的培养、按照职业人才的国际标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接轨素质、重视发展学生的国际接轨意识等。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全球化、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外合作办学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效的措施。新形势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必须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目前,中国高校人才培养难以适应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要求,尚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物流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深入,我国的物流高等教育也需要面向国际化发展趋势培养人才,这就迫使我国物流高等教育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物流高等教育现状以及我国物流高等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物流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5.
吴静激 《中国市场》2008,(49):156-157
尽管实施双语教学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却普遍存在着一些难题。本文通过对难题的分析,提出几点提高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现代物流是物资、信息技术、资金、人员等要素在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领域中构成的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化的趋势促使现代物流业在不断地发展,这就要求物流教育也要不断更新改进,为现代物流产业培养适用人才。  相似文献   

7.
物流业进入国家十大调整和振兴产业,为我国物流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随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我国物流业的地位、作用和社会关注度将大大提高;我国物流人才数量与质量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支持环境将大大改善;我国物流高等教育、科研、学科地位、国际合作等将进一步健全并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物流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快发展,物流专业建设逐步规范;物流学历教育层次逐步完整,规模迅速扩大;物流人才需求研究取得成果.今后,为进一步巩固物流高等教育取得的成果,更好地发展物流高等教育,必须本着科学务实的原则,认真学习贯彻<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人才工作的要求,从多方面着手发展我国物流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  相似文献   

8.
国际化实战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田雪 《中国市场》2009,(10):35-36
物流高级管理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培养能够适应业界要求的国际化实战型物流人才已经成为各方面关注的问题。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国际化实战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通过对该模式的解析,并且在参考了现实中成功做法的基础上,为这种模式的建立提供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很强的实践性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特征,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实际需求。加强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医药物流人才的需求,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也符合医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具体包括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后,会计教育市场和人才流动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国外教育人员和教育资源进入我国会计教育市场,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也要走向世界。为此,必须加快我国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积极进行会计教育观念、会计教育目标、会计课程体系、会计教学方法、会计教师队伍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与改革,适应会计教育国际化的需要,努力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知识的国际型与复合型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物流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界对具有物流管理知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以中外合作办学的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对课程模式、教学创新改革等环节的一些尝试和探索,摸索如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物流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多层次物流管理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红  陈娜 《商业研究》2004,(20):159-161
物流管理人才是我国21世纪的紧缺人才之一,但对人才的培养不可操之过急。应当研究人才成长规律,分析物流管理人才的类型,建立多层次物流管理教育体系,培养现代物流人才,加速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郭威 《商》2012,(19):162-162
10年来,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与质量都得到了告诉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决定了人才的攻击,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学校都设立了相关的物流教育专业,但是,虽然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物流人才,但是这种人才与企业所真正需求的还有一定差距,并不能满足企业人才的需求,这事因为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与企业的真正人才诉求还有一定差距,物流人才并不一定是企业所要的物流人才,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带一路"经济走廊的构建、成都自贸区的建立和"蓉欧"快铁的发展,四川省对具有国际视野的物流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逐渐增加。本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提出并初步构建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且在实际应用中归纳总结出相关对策建议,为培养高职院校国际化物流人才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元元 《商》2014,(7):63-63
近几年来,广西物流产业有了显著发展,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当下的物流市场,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中职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基础。本文以广西物流发展的现状为背景,就如何培养中职物流专业人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域物流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构建东北区域物流一体化,应制定东北区域统一的物流发展规划;加快东北区域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托现有交通资源构建国际化的物流体系;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辐射全国的综合性物流基地;积极引进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培养具有现代物流技术的人才和重视物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7.
成丽 《对外经贸》2016,(7):151-15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此背景下,从国际化人才概念入手,分析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文化植根,教育改革与在线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评估体系不完善。提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路径:注重通识教育,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有效教学,开展常态化评估,实现多样化的中外联合办学。  相似文献   

18.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定位的实质就是找准专业在社会和高等教育体系中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及在发展中的相应位置。培养高端物流运作和实施人才,伴随助推中小物流企业的创新发展是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与高端物流业的现实契合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应以此为目标进行创新性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9.
物流无国界。1980年代以后,物流国际化逐渐成为趋势。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实现与跨国贸易相适应的物流国际化,采取了建立物流信息网络,加强物流全面质量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提高物流国际化的效率。贸易全球化必然要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包装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等。人们已经形成共识:只有广泛开展国际物流台作.才能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申家星 《致富时代》2011,(6):177-177
随着物流行业迅速发展,社会对物流方面的人才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已成为物流业发展的障碍。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应尽快的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该文从物流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等方面探讨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