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外汇储备的增长通过外汇占款,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外汇储备的增加会改变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增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影响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对货币当局的政策调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通过对1993-2006年的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对基础货币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会引致基础货币的快速增长。需要通过调节国际收支,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改变经济结构来调节基础货币增长过快。  相似文献   

2.
我国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是否有影响,或者有什么样的影响,对我国的实际经济运行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外汇储备增加的原因入手,层次递进推导外汇储备增加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这主要是由外汇储备增加引起外汇占款和基础货币进而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抬高物价水平,最后得出外汇储备与一般物价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并且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在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超常增长。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我国国际收支仍呈"双顺差",但顺差规模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大量"热钱"涌入,使外汇储备增加从而对我国货币政策造成影响。本文从理论上阐明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的内在联系,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货币供给量也在飞速增长。基础货币M2的年均增长率远远高于GDP的年均增长率,使我国货币供给超过国民经济的需求,出现了资金剩余。从2004年开始,流动性剩余——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开始为国人接受。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已引起我国政府和学界,甚至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有关如何控制流动性过剩的探讨层出不穷。本文首先对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及其原因——高额的外汇储备进行分析,接着提出缓解“流动性泛滥”的一些对策,旨在合理控制流动性和运用外汇储备资产之间形成一种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截至2011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高达31811.48亿美元,如此高额的外汇储备增大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加大了通胀压力,从而降低了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我国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机理,以此为基础从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对货币政策的各种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缓解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对货币政策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勇 《南方金融》2007,(3):38-40
近年来,受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活跃、QFII增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等因素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迅速增加。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规模不断扩大的外汇储备引发了一些不利的后果,外汇占款过多导致货币供给居高不下、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进而造成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和宏观调控带来了诸多干扰。本文借鉴国际经验,对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外汇储备是弥补本国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国汇率的物质基础,但外汇储备过多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巨额的外汇储备会削弱货币政策的效果。本文从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形成原因开始,分析了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路程 《金卡工程》2009,13(2):159-159
外汇占款的大幅度增加,改变了我国货币供给的结构,限制了国内货币政策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为此应当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分流外汇储备,缓解外汇占款压力;进一步加快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基础建设,拓宽央行货币调控的空间;进一步完善外汇占款的冲销策略和手段,提高外汇冲销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我国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外汇储备从无到有不断增加,截止2000年一季度已达到1568.2亿美元,成为居世界第二位的具有高额外汇储备的国家。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这种储备规模是否恰当,哪些因素将制约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并且怎样的储备规模才是适度,既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对储备的需求又不至于我们付出较高的机会成本,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外汇占款随着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而持续增加,外汇占款的增加对我国货币供给产生影响。本文首先从我国外汇占款持续增加、外汇占款在货币供给中比重不断上升,这两个角度分析我国外汇占款问题的现状;然后根据对我国外汇占款问题的现状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截至2009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突破2万亿美元,随着其近年来的快速增长,关于外汇储备运用的争论也日益激烈。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性质,逐一研究现有各种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提出合理的运用建议,认为投资美元债券仍是当前主要的主要运用方式,但长期来看应配置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王震 《济南金融》2013,(12):64-68
本文对外汇占款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在逐渐市场化的环境下外汇市场各参与方资产配置格局发生了转变,改变了以往央行单独承担外汇占款及外汇资产风险的方式,转而由央行、商业金融机构以及其他部门共同承担,从而有利于减轻央行外汇占款冲销压力、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并为汇率的市场化奠定良好的微观市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的频发及其传染性的增强,使各国认识到外汇储备在防范金融危机,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重大影响。本文就“金砖国家”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问题。利用修正后的阿格沃尔模型对各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进行测算.并将其与各国实际外汇储备量进行比较。根据各国外汇储备量所:处的不同状态,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对流动性过剩原因分析多数是从定性的角度进行.事实上,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因复杂,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因素加以实证分析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由实证分析结果可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宏观上的外汇占款过大、居民储蓄率过高等,也包括微观上的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直接融资相对份额不高、商业银行在经营上过于依赖存贷业务等.因此,既要改革汇率形成机制,适当抑制出口,同时也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消费.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民币汇率上下波动难测及中国外汇储备不断累积,国内关于此领域的研究也日益丰富。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特征、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和资产结构是否合理、人民币汇率与外汇储备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国内学者对这些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当然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逻辑推演,以引起更多的学术关注,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我国2005年7月-2007年6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外汇储备增长与人民币升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于释放两者之间弹性,维持缓和的、相互促进的长期稳定均衡关系起到显著的效果,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将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增长,如何实现外汇储备有效管理、降低资产管理风险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本文通过建立Copula-GJR-EVT模型,对外汇储备投资组合进行了实证研究,求得投资组合收益及各资产最优权重。结果表明,外汇储备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风险,投资能源和有色金属等战略储备,可以成为拓展我国外汇储备投资渠道、促进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8.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已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巨额外汇储备使得货币供应量增加,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结合2006年至2013年季度数据,基于VAR模型运用协整方法探讨我国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及银行信贷规模的关系,并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予以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三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外汇储备的增长促进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进一步推动了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ough most central banks actively intervene o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the literature offers mixed evidence on their effectiveness: particularly for unannounced interventions. We use new, declassified data from the archives of the Bank of England and the institutional features of the Bretton Woods Era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intervention on the exchange rate. We find that a purchase of pounds equivalent to 1% of the money supply cause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4–5 basis point appreciation in the pound.  相似文献   

20.
The premise of the paper is that the fervor for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intervention by U.S, and European monetary authorities has ebbed in recent years. A pattern of initial belief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intervention has recently been eroded, as is revealed by the absence of intervention in circumstances that in earlier times would have invoked it. Only the Bank of Japan among central banks of the developed world has not thusfar abandoned its faith that intervention can change the relative value of the yen as determined by market forces to conform with its notion of what that value should be. To explain why U.S. and European monetary authorities no longer believe that intervention is a tool that works, I review the equivocal record of past episodes, the inconclusive results of empirical research, and the problems of implementation that intervention advocates igno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