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主要特点。无论是我国的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还是政策性银行改革,均体现了政府的强制性制度供给。农村信用社和政策性银行逐步商业化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将直面政策性银行和合作金融缺位的无奈与尴尬。农村金融变迁的结果并未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反而降低了金融支农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确立对日本经济的重要影响可以得见于二战后日本金融制度的变迁.以间接金融为主的金融发展战略对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政府的过分干预而限制了同业竞争最终导致金融业的惰性发展,为20世纪90年代危机的出现埋下了伏笔.分析日本金融制度改革过程中的得失成败,对中国具有借鉴意义.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要立足本国国情,以金融自由化为出发点,在加快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完善监管体系,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制度安排决定投入要素的数量、结构和配置效率,因而决定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一般是一种新的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替代效率相对较低的旧的制度安排,因而也会促进经济增长;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维持并强化了低效率的初始制度安排,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应当关注、减少直至消除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4.
民营银行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营银行发展是中国目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对民营银行的概念作出有别于其他学的界定,并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研究民营银行的比较优势以及银行制度变迁对中国银行改革的重大意义。本的结论是:发展民营银行,构建多层次银行体系是中国银行制度变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主银行监控体制并非那么富有效率,主要原因在于:日本主银行对企业的监控首先是从债权人的角度展开的,是相机的。当企业能够偿还债务的时候,其监控事实上缺乏效率,因为它不以索取剩余为主要目的。另外,主银行也是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日本非银行企业身上所存在的严重代理问题在主银行身上同样存在,这样就造成了更为严重的二重代理问题。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对银行的管理也是缺乏效率的。  相似文献   

6.
制度变迁的关键是成本约束,这是制度本身产生的根本性要求。通过对经济利益主体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的深入分析,认为制度变迁是成本和收益相权衡和比较的产物,制度设计和安排必须充分考虑到制度变迁的成本和收益,减少制度变迁的阻力,提高制度运行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保险理赔制度变迁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理赔制度变迁是我国经济转型中保险制度安排的一项重大变迁,单纯静态地分析其变迁方式和经济绩效,难以深刻揭示其变化规律。为此,运用制度变迁的有关动态理论,结合我国经济转型制度环境,可对我国保险理赔制度变迁的演进路径以及变化趋势,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论新制度经济学的内涵及其借鉴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体系,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前提。新制度经济学运用正统经济理论分析制度的构成、运行及效率,为人们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工具,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融制度的基本职能是为经济的运行筹集资金与分配资金.它是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立的金融体系结构,以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各类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职责分工和相互联系.金融制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无论其产生或是变迁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前苏联的金融制度随着其经济管理体制以及经济结构的改变而变化,并且与之相适应.前苏联七十年间经济制度产生和变迁的路径直接影响了前苏联金融制度的安排.前苏联金融体制实质上是单一的银行制度,其银行是由国家计划严格控制、高度集中的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日本多次对其农地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农业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多项农业指标甚至部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仔细探究,日本农地制度变迁体现了两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是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初的以落实私人所有权为主旨的制度变迁;二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以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为主旨的制度变迁。、中国和日本在土地、农业气候等自然条件方面都非常相似。因此,日本的农地制度变迁经验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当前,金融发展理论仍在不断深入、细化地向前发展.使用1998--2005年的截面数据考察股票市场和银行系统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利用广义矩(GMM)技术对动态面板数据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在欠发达地区,由于股票市场规模的狭小,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银行体系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没能有效地发挥其推动作用.金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以及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混乱,制约了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银行业的不良债权一直大量存在,阻碍了日本经济的自律恢复。本文对日本银行业不良债权产生的经济背景、金融体制和经济结构原因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良债权产生的一般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对日本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新进展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防范和化解不良债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与制度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理论在考察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时假定制度分割不存在.然而,在现实经济中,企业在区位决策时往往受到制度分割的约束或限制.绿色食品产业作为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质量认证和证明商标管理相结合的一个经济运行组织,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与制度密切相关.为了促进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要形成稳定的制度结构和供给,使集群与制度相互促进,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市场约束是维护银行业稳定的重要力量,新巴塞尔协议已经将其列为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银行业市场的约束作用,本文对我国的银行及其监管制度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银行业内在稳定机制的必要性,揭示了多种阻碍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因素,提出了银行业体制改革中有效发挥市场约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影子银行,可以看作仅仅是银行的影子.银行为规避监管,追求较高收益,主导了资金转出传统存贷系统,在资产负债表外办理资金中介业务.其主要问题是扰乱了利率体系和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助长了经济结构的非市场化倾向.解决问题的思路,首先要促使影子银行体系透明化运作,其次是改革相关规则,让市场发出正确的信号.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前,政府为最大限度集中社会剩余资金支援工业化建设,建立一个高度垄断的金融组织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的推动下,一个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合作银行在内的银行体系逐步形成,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集中度逐年降低。在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演进不能再遵循原来的路径,政府应积极引导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向"国进民进"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7.
金融制度变迁、金融控股公司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金融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和历史考察,揭示了综合经营体制是金融发展的基本制度安排,并 认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必须加速分业经营体制向综合经营体制的转变,全能经营的综合性银 行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目标模式;在此基础上,从效率与安全角度阐明了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性 银行稳健发展的良好组织制度安排,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实现应当借助于金融控股公司这一组织制度安 排;最后,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构建的制度基础与可供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地方政府与经济增长、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始终是学界讨论的重点问题。不同时期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增长的方式和动力迥然不同,但两种体制下政府主导型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遵循历史的逻辑和路径依赖仍然延续并将持续存在。而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和成熟的今天,转变政府职能,培育新型的市场主导一政府辅助模式成为保持增长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小企业已成为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增加税收、技术创新、吸纳就业、体制转轨、扩大出口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由于自身规模小、实力弱、信用等级低,经营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内部原因,以及银行业资金投向偏重大企业,贷款门槛高,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社会担保体系的缺乏,金融市场的不完善,社会环境的制约等外部原因使得吉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同时也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影响了吉林省经济的增长。为此,只有培育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降低风险、提高信用等级,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规范的财务制度,以增强银行业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和热度;同时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才能解决吉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深刻认识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迫切需要在现有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宏观审慎监管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监管体系。巴塞尔协议Ⅲ对全球银行业控制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提出了更严格的监管要求。文章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巴塞尔协议Ⅲ主要内容的梳理,对金融监管机构如何在遵循巴塞尔协议Ⅲ的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充分发挥银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