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连友  郑艳 《云南金融》2012,(6Z):186-186
<正>中心城市是经济金融资源的聚集地,具有较好的金融资源条件和市场空间,是客户需求、业务发展的制高点和同业竞争的焦点,同时也是银行价值创造的主要来源。中心城市行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2.
基于"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会带动周边城市,从而促进城市群金融一体化的形成"这一逻辑,本文分别借助威尔逊模型和F-H模型,测度中心城市金融辐射能力与各个城市群的金融一体化发展程度。结果显示:城市群内存在金融资源分布与配置不均衡的现象;各城市群不止拥有一个金融中心城市,十大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能力虽然存在差异但均覆盖了各群内部所有城市;城市群内金融资源通过由金融竞争力较强的高梯度中心城市逐级流向竞争力相对较弱的低梯度城市形成金融一体化关联。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金融企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银行和保险等已经成为金融服务业的核心,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进程.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常会因为区域、地区资源基础的不同而使区域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以城市金融竞争力为基础构建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以便为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本文主要以苏州金融竞争力为主,从城市竞争力概况、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构建等方面出发,对基于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徐狄伟 《中国外资》2012,(12):39-40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金融企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银行和保险等已经成为金融服务业的核心,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进程。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常会因为区域、地区资源基础的不同而使区域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以城市金融竞争力为基础构建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以便为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本文主要以苏州金融竞争力为主,从城市竞争力概况、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构建等方面出发,对基于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当前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模式进行讨论,主要结论如下:第一,金融中心的本质特征是金融交易的集中性与金融资源配置的分散化,在现有决策体制下,金融资源分配权导致了只有北京具备建设中国金融中心的唯一可能性.因此,金融中心建设在实质上必然要求对现有金融体系进行改造.第二,当前的金融中心建设仍主要立足于对特许权和行政审批的高度依赖,而真正的金融中心具有不依赖于行政决策的自发形成特征,这就要求任何具备建设金融中心冲动的城市必须反思构建金融中心的基本目标与发展模式.第三,从现有经济制度和金融发展初始条件看,北京是金融行政中心,也是中国唯一真正的金融决策中心;上海是北京中心的执行中心,具有行政特许权背景下的"准行政一半市场"特征,但正是这种特征,是所有其他试图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城市所垂涎的特许权价值.第四,真正的区域金融中心必须具有体制上的市场化、区域上的辐射性和产品上的适用性等特征,不以金融资源集中为特点,反以金融资源扩散为基本职能,不断发现本城市以外的金融需求,打破条块分割,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连欣 《中国金融》2024,(2):75-7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要深化对金融工作人民性的认识,将金融资源更高效地配置到城市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金融更好服务现代化城市建设和治理。城市高质量建设和治理的形势要求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区域竞争、城市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金融资源的竞争,因此,广州必须把握自身的优势,通过推进金融创新等措施,力争将广州建成华南地区的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8.
金融中心是一个因金融资源聚集而产生聚集效应、辐射效应的中心城市。如果把金融中心看做一个系统,那么保险就是其中重要的子系统。北京和上海均把金融中心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定位和目标,而且京、沪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保险市场。那么在金融中心背景下,两地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前景究竟如何,就值得深入探讨。文中提出了金融中心下的"保险中心"观点,并通过建立多元化指标体系,搜集京、沪过去十几年数据,量化分析了两地保险市场。认为,北京保险市场虽然在规模、影响力等方面与上海平分秋色,但从金融中心角度分析,上海更适合建设成我国第一个保险中心,并对上海建设保险中心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中心城市是金融资源聚集之地,更是各家金融机构的必争之地。因此,加快中心城市行业务的发展是金融机构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抓住了中心城市行,就抓住了业务发展和效益提高的关键。下面笔就如何加快城市行的发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从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看南京金融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中心可划分为国际金融中心、国家金融中心和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彼此之间相互竞争与合作.配置金融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组合.构成一国金融中心层级体系的空间布局。而区域性金融中心是金融机构集中、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信息灵敏、金融设施先进、金融眼务高效的融资枢纽,它能集中大量金融资本及其他生产要素.从而有力推动该区域内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地区是以资源型城市为中心并包含资源型城市而辐射出来的经济区域,资源型城市是依靠开发自然资源为主要职能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城市。基于核心经济的影响力和区域经济的联动性,资源型地区与资源型城市在历史发展路径、产业结构现状、金融需求特点上具有本质的类同。目前我国有120余个以煤矿、有色金属、林业等产业为依托的资源型地区,由于资源枯竭、经济衰退、环境恶化、失业  相似文献   

12.
城市作为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活动的中心,金融资源丰富,是商业银行业务竞争的焦点.大力拓展城市行业务,是农业银行拓展新的生存空间的内在需求,也是农业银行提高同业竞争力、应对入世挑战的必然选择.为探索城市行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子,最近我行组织对城市行业务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3.
<正>天府金融指数包括传统金融和新兴金融两个分指数,每个分指数又由四个子指数组成,客观评价、动态反映全国35个中心城市的金融发展情况。2022天府金融指数主要评价2021年度的金融发展情况,评价结果显示,2021年各中心城市的金融发展总体稳健,城市间的金融发展差距有所缩小。  相似文献   

14.
<正>天府金融指数包括传统金融和新兴金融两个分指数,每个分指数又由四个子指数组成,客观评价、动态反映全国35个中心城市的金融发展情况。2023天府金融指数主要评价2022年度的金融发展情况,评价结果显示,2022年各中心城市的金融发展总体稳健,新兴金融发展较为迅速。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城市之间的关联特征和溢出效应,将人力资本变量纳入引力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并依据主要节点城市的有向数据,考量城市网络结构及其关联性.结果显示:新引力模型可有效衡量样本城市的网络关联效应,金融状况、港口距离和高等教育资源丰裕度是决定城市引力流量重要原因,政府干预对城市引力流作用不明显;城市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四级分层特征,但从人力资本对城市引力流影响看,作为中心城市的广州和深圳在网络拓扑中心的稳定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6.
关于金融中心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融中心与金融发达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分析了金融中心功能、区位与数量的关系,提出了金融发达城市的判断标准,认为在一国范围内金融中心并不是越多越好,但金融发达城市却是多多益善.建设金融中心固然能够带来多个方面的收益,但同时也需要承担多种风险.并且,金融机构也毋需把大量人员和所有业务都安置在金融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是随着特定自然资源开采开发,并以资源开采等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从资源型城市的特征看,此类城市资源经济占城市经济总量40%以上,从事资源开发、加工的劳动就业人口也超过总就业人口的40%.据统计,我国现有此类城市118个,西部地区占33个,土地总面积96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9.9万平方公里;涉及总人口1.54亿人,其中市区人口为4000万人.城市经济转型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义.本文在搜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以西部地区的3个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为对象,就典型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及金融支持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金融支持的对策与建议.文中所选定的三个城市,是宁夏的石嘴山市、云南的个旧市和甘肃的白银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长三角区域内的十六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企业选址理论并结合金融中心发展实践,构建金融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十六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进行了排名。并利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测算出长三角区域内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以此来量化各城市金融辐射力。最后,本文在对长三角金融辐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长三角中心城市金融发展战略目标,为增强中心城市金融辐射力、扩大金融辐射范围以及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关于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金融中心形成和运行的因素,依据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运行具有较高相关度的原则,构建了包括经济环境、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四方面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4年东京、新加坡、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七个城市的数据,依据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这些城市所处的层次进行定位:北京、广州和深圳成为一类,为金融中心的初级阶段;上海成为第二类,为国内金融中心阶段;香港和新加坡成为一类,是区域国际金融中心;东京处于最高阶段,是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最后对这些城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王靖 《北方金融》2023,(2):53-54
<正>内蒙古作为全国重点资源大省,不仅肩负着确保国家能源安全问题,同时也肩负着老旧能源城市振兴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双重任务,推动辖区绿色金融发展、促进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摆在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2022年以来,内蒙古金融业着力推进绿色金融支持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助力全区经济产业转型升级。但是,推动绿色金融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工作仍面临市场主体认识不一致、基础配套不完善、产品服务创新不足等问题。建议从培养绿色金融理念、构建发展促进机制、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大创新力度等方面,提升绿色金融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