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针对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及其独资或者控股子企业规定。在采购、销售、资金管理、投资决策、金融投资以及资产转让、收购和改组改制等方面,因企业管理人员违规操作而造成损失的,将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这是国资委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央企资产损失要向负责人追责。  相似文献   

2.
9月10日,.国资委公布了经国资委第63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该《办法》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该《办法》共分7章44条,7章分别是总则、工作职责、资产损失认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范围、资产损失责任划分、资产损失责任处罚、附则。  相似文献   

3.
孙汝祥 《上海国资》2008,(11):25-25
2008年10月1日起.《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追究办法》)开始施行。这是国资委首次以部门规章形式对央企及其独资或控股子企业的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4.
业界动态     
《产权导刊》2008,(10):68-69
国资委公布央企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办法,央企超八成资产集中八大关键行业,今年央企有望上交国资委300亿红利,我国国企资产总额近35万亿,地产央企重组将重启  相似文献   

5.
赵志疆 《产权导刊》2008,(11):74-75
9月10日,国务院国资委颁布《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首次以文件形式对中央企业及其独资或控股子企业的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6.
最近,国资委正在制订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今后,中央企业违规投资、理财造成资产损失将受到严厉惩处。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7.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因此,当企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即表明资产发生了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相似文献   

8.
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应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对发生的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就。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而言,被一些企业为达到自身目的进行随意调整的行为愈演愈烈。就此问题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韩世玉 《天津经济》2005,(11):70-72
清产核资损失是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在基准日(2004年8月31日)之前已经发生的各项财产损失和以前年度经营潜亏及资金挂账等。依据有关会计科目,清产核资损失可分为货币资金损失、坏账损失、存货损失、待摊费用挂账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损失、无形资产损失、其他资产损失等。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可以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资产底数、盈利及亏损状况,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金融犯罪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注目,据银监会的通报显示,2007年上半年共发现金融机构案件179件,其中发生百万元以上案件51件,累计处理直接作案人员216人,追究案件相关责任人1132人,其中442人被追究领导责任,50人被取消高管任职资格。 对于大量的金融犯罪和案件的发生,不仅造成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也严重危害着金融的运营安全,对于造成的损失,不要说银行自身要买单,国家要买单,企业要买单,社会要买单,客户也要买单。因为金融犯罪所涉资金包涵国家资产、人民资产、企业资产和客户资产的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2.
决策     
国务院:部署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国资委:监管央企投资防止国资流失;国资委:问责造成重大资产损失的领导;交通部:重拳出击直接监管招投标;发改委:七措施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3.
《天津经济》2015,(4):67-68
问:在企业所得税中。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损失。如何处理?答:企业实际发生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法定资产损失.应当在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证据资料证明该项资产已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  相似文献   

14.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企业的资产因外部因素或内部使用方法及范围发生改变导致使用价值降低时,即发生资产减值,这是资产减值的一般概念。  相似文献   

15.
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对中央企业从事金融衍生业务作出严格规定,要求中央企业要有效管控风险,不得从事任何形式的投机交易;同时。要求央企审慎开展金融衍生业务,违规从事相关业务造成损失的责任人将被追究责任。  相似文献   

16.
《产权导刊》2011,(8):1-1
截至2010年底,中国企业投资设立的境外企业超过1.5万家,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2588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国有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在央企“大踏步”前行过程中,境外资产风险也开始日渐凸显,大多数央企的境外资产的安全和增值都存在隐忧.央企境外资产流失已经成为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日前,国资委对中央企业高风险投资业务作出指导意见,对于央企从事期货、期权、掉期等衍生品业务,由国资委按照审慎监管原则进行审核批准。从近年来企业从事高风险业务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经济损失案例可以看出。企业违规越权操作、风险控制不力、内控机制不健全等是发生巨额损失的主要原因。同时,监管工作不到位、监管方法不完善、监管手段缺乏等方面也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8.
我国2006年2月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中,"资产减值损失一经计提,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在专业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评论,不少学者认为其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资产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降低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操控的空间方面。实践中新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遏制作用、作用程度等,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了消除企业界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然而,现行制度在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计提及外部监管方面都存在很大缺陷,这就需要从制度、市场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资产减值会计,以便进一步提高资产减值会计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政策     
未经批准央企不得境外投资非主业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暂行办法规定,自2012年5月1日起,央企境外投资的风险管理、评价考核等管理制度要报国资委备案,重点投资项目内容发生实质改变,投资额或投资对象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要及时报告国资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