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承接产业转移: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助推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是湖南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是湖南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便捷途径,是实现充分开放合作的重要突破口,是新型工业化的助推器。要强抓机遇,进一步提高开放度,增强承接能力,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湖南经济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湖南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动力因素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已成为一种趋势,同时也为中西部省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从产业转移的理论依据出发,立足湖南省情,分析了湖南承接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动力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南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思路,为实现湖南经济的"弯道超车"及新型工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新技术产业是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引擎,湖南新型工业化的推进依赖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拉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湖南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分析湖南高新技术产业滞后新型工业化进程的现状.明确了湖南高新技术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路在于确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心,加强高科技园区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  相似文献   

4.
毛广雄 《商业研究》2006,(21):79-83
新型工业化是推进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这是因为新型工业化所涉及的信息化程度、科技发展、经济效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等相关变量,都可以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欠发达地区应该坚持走以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之路,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以后发优势改造和提升产业比较优势战略、产业竞争优势导向战略、产业集群战略、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区域产业转移的深化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基于三圈理论,构建"价值—能力—支持"研究框架,以承接产业转移对皖江城市带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展开研究,从而探索契合皖江城市带发展的承接方案。  相似文献   

6.
周超  顾丹丹 《商》2014,(32):42+37-42
河北省是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现今已成为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专业的重要承接地,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但我省目前的人才资源积累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仍有差距。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引进人才是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省创新型人才引进现状,结合国内外创新型人才引进的先进经验,在借鉴发达地区成功吸创新型引人才的经验基础之上,结合我省自身情况,为新时期我省实施经济和人才发展战略,进行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促进区域产业转移和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也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化和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路径,把河北建设成为经济强省,关键是要积极推进二者的良性互动,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产业集聚。在城镇化的初期阶段,集聚是城镇化的主要特征,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又是工业化的促进器。因此,研究如何更好地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特别是从产业集聚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发,研究了产业集聚与城镇化发展的发生机制,探讨了二者的发展顺序问题,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产业集聚的支持体系,进而展望了未来我省城镇化发展与产业集聚良性互动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9.
周洋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4):92-93
从三次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角度分析得出我省工业化处于中期阶段,这得力于改革以来河南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但在这些方面仍存在严重缺陷,工业升级缓慢、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协调、区域差距有拉大趋势等影响河南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长质量的提升幅度。因此,现阶段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建设,协调城乡区域经济,同时,通过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序言"城镇化"在中国已不算是新概念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镇化进入升级时代——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新",是指观念更新、体制革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复新,是新型工业化、区域城镇化、社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生态发育过程。"型"指转型,包括产业经济、城市交通、  相似文献   

11.
从信息技术和国际制造业转移的趋势、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和特色出发,抓住未来五年国际制造业转移的主要机遇期,发挥黑龙江科技的后发优势,调整工业结构,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力做强龙头企业,通过园区载体发展的配套产业形成大的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12.
产业联动通过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增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加大联动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激发区域创新潜力,从而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本文以江苏徐州、无锡为例,分析两地产业发展的差异性和梯度性,探讨区域产业联动对新型工业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剑巨 《华商》2008,(20):156-156
湖南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现有的各方面优势,借鉴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思路,通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同步升级,建立现代产业创新体系,不断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等有效举措,制定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的"反梯度推移"的产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发展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普遍趋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是区域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重要战略方式。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正视世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确实把握产业发展和演化的基本规律,着力加快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众多产业相近或相关的企业,通过专业化的弹性分工协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峰 《财贸经济》2007,(11):123-126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江苏城市群新型工业化和接受国际先进制造业转移的有效方式.江苏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地区竞争优势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提高区域产品链和产业配套体系建设水平,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政府行为的有为创新是凸显江苏城市群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和最佳实践.而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构建是微观基础建设和制度创新安排的互动过程.推进区域科技经济一体化,是江苏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的总体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6.
江西要实现率先在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必须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而产业融合是江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江西的现实出发,通过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认识,分析新型工业化与产业融合的互动关系,探索江西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创新模式,以促进江西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转移属于重要的经济合作方式,为了促进区域经济梯度发展,产业转移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主要是由于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黑龙江省在产业转移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与机遇,但也存在劣势与挑战。本文主要研究了产业转移与我国区域经济梯度发展,以黑龙江省为例,提出了促进其区域经济梯度发展的产业转移对策。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是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创新而出现的经济现象,贯穿产业融合与分工、集聚与扩散、转移与承接的全过程。两化融合发展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河南省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选择。通过深入考察新形势下河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制定、调整相关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张闻 《中国市场》2008,(52):168-169
产业集群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本文在对产业集群的含义和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湖南的区域产业现状,提出了湖南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性,并基于此对湖南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出了若干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张国军  陈华 《华商》2014,(19):10-13
21世纪,这是一个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个产业影响未来生存质量的时代。这个产业,叫环保服务业。在湖南,一大批环保服务型企业迅速崛起,在新型工业化服务领域大展拳脚。商界分析,这将引发新一轮投资热潮。雾霾下的环保投入前景 国庆长假后,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连续升级,引发社会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进一步关注.环保产业扶持力度也有望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