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全球产业链的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制造业的转移,许多体现集群作业特点的地方经济逐渐嵌入全球产业网络。从集群优势和全球产业链的关系看,单纯从集群内部角度研究区域产业的竞争优势很难把握全球产业整合竞争的动态性,因此,集群发展一方面要重视内生成长因素;另一方面也要特别重视区域外部资源,将区域经济发展纳入全球产业网络。全球价值链理论为研究地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转化,相关产业通过嵌入全球产业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创新能力。在全球产业链背景下,物流产业集群有其特有的形成机理并依托产业链体现其强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是解决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文以邢台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研究和解析标本,力图解析和阐明经济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经济结构的调整,必须建立在既有的经济基础、产业特色、自然条件、区位优势的基础之上;必须以主导产业为核心,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结构体系;必须以机制建设为重心,促进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要制定合理有效的产业政策,形成一个基础产业更加稳定,支柱产业更加强大,主导产业前景光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湖北省在大力推进工业兴省战略中,将产业集群的发展与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有机结合起来,与发展工业园区、促进产业的聚集和区域分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有机结合起来,与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产业和区域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据调查,至2006年底,全省已形成各类产业集群206个,关联企业10667家,员工136万多人,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4354亿元,已占全省工业的60%。  相似文献   

4.
王覃刚 《时代经贸》2011,(22):148-149
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是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继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业调整是关系城市圈内形成合理产业结构的核心问题。而产业结构的调整涉及产业本身的规模经济状况也涉及城市间的比较优势的利用。依据各城市主导产业差异,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重点建设主导产业链和产业发展带。  相似文献   

5.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产业在空间上发生移动,目的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分工结构的优化。产业转移是产业转移国或地区与产业承接国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郑州经济正处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阶段。郑州市为了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把握好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调整的关键机遇期相当重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郑州市"十二五"时期应在国家主体功能规划的指导下,在明确郑州未来主导产业的前提下,利用产业转移带来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承接境外、域外产业转移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速实现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实现郑州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人们逐步认识到,只有加强协作、合理分工,各地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有关方面也围绕京津冀关系和经济协作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总体来看,关于“大北京”的研究或是围绕城市规划、市场共建、经贸合作等方面展开,或是分别把京津冀产业结构作为不同的经济体进行独立分析、比较,而对于京津冀产业转移与协作涉及较少,更鲜有把京津冀产业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统筹规划、就其产业优势互补问  相似文献   

7.
<正> 汽车工业是吉林省经济的主导产业。研究和探讨这一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空间转移和结构演变,对于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近代产业在地区经济一般发展特征的简述,探讨汽车工业在吉林省区域经济中聚集与扩散的基本思路。一、近代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区域的协调发展基于产业的合理分工和布局,就产业协作现状分析而言,京津冀在产业协作中存在产业趋同严重、深层次协作缺乏及中心城市带动不强等问题。从三次产业分工的角度。根据区位商的理论分析了三地的主导产业选择和产业协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时期,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加速推进,区域合作将不断加强。服务业合作作为促进产业合理分工、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的重要领域,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纽带,日益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立足我省实际,发挥独特优势,对接京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服务业合作,势在必行,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如何构建创新型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政策互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肇光 《当代经济研究》2007,142(6):39-41,38
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重视和研究形成互动机制的各种因素。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来讲,最关键的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构建创新型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政策互动机制,根据产业经济和技术结构变化和发展来选择区域主导产业,适时调整外商投资产业发展政策,处理好外资产业与民族区域产业关系等。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区域经济互动机制,才能落实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整体战略,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区位商的江苏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彤 《经济师》2009,(12):270-271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文章运用区位商分析方法对江苏省三大产业的结构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定量分析,比较具体地阐明了该区域的产业现状特征,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三大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平 《经济评论》2007,147(5):53-57,99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动或升级,是改革以来推动全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由于资源禀赋条件和产业政策的影响,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在水平、效益、产业构成和工业布局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解释区域经济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提出了协调区域产业布局、协调地区产业结构和宏观产业结构关系的重要课题。一方面要通过市场机制和产业转移来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要对中央与地方关系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郑州、洛阳、新乡三市为研究区域,通过产业结构协调指数和区位商,对郑洛新三市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和产业部门专业化水平进行测度和衡量.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方面,2005-2015年三市产业一体化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不明显,但是对洛阳市和新乡市却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产业部门专业化水平方面,郑洛新产业部门互补性较好,重叠产业较少,但是优势主导产业集聚效果不明显,因此提出三市要深化各区域分工,建立特色产业体系,建立分工合理明确的产业链,打造中部地区的“黄金三角区”.  相似文献   

14.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也是环渤海经济带区域发展的中心。在环渤海经济带的发展中,北京市的角色定位就是要辐射周边区域,积极发挥中心带动作用,协调地区间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一)积极培育京津冀产业发展链条。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发展最可贵的经验,就是通过产业链拉动区域经济联动,形成经济圈。而京津冀地区却没有形成明显的产业链,资源不能在区域内有效配置,产业不能在这一地区有效衔接,因此就难以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链。北京、天津两大城市各种产业发展快,产业定位高,但周边地区很低,因此,产业的传递梯度落差大,难以有效衔接。天津搞“配套工程”,指令摩托罗拉的配套企业必须要在天津;而北京现代汽车,则被要求从北京原有的汽车配套厂家中采购零配件。所以,京津之间的产业协调布局就显得十分必要。北京市产业政策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一是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是科技研发中心和创新基地的建设;二是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服务贸易发展;三是现代制造业。而天津的产业定位主要在于纺织工业、生物医药、信息产品制造、海洋化工以及临港产业生产加工中心。而京津周边的河北地区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完全可以作为京津两市现代制造业的生产和配套基地。京津冀形成“科研创新—加工制造—配套服务”的产业布局。此外,加快京津冀地区现代化物流业的发展,要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带,就离不开现代物流业。北京作为该区域中心,应打造现代化国际物流港。目前,已实现北京朝阳口岸与天津港口岸的集装箱货物直通,北京地区进出口货物的起运港和目的港已由天津变为北京。首都机场空港物流区的建设也在逐步加快,北京物流中心地位的确立将带动京津冀产业发展链条,从而整体上推动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球产业链的物流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贸易和投资全球化的不断拓展,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转化,相关产业通过嵌入全球产业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创新能力。在全球产业链背景下,物流产业集群有其特有的形成机理并依托产业链体现其强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梁慧超  李燕飞  金浩 《现代财经》2007,27(10):75-79
通过统计数据,建立经济评估体系,对三大都市圈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表明:京津冀的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长三角”、“珠三角”有一定差距;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区域内工业结构趋同。与“长珠三角”比较,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空间。应把充分利用地理、资源和人才优势,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作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17.
实施县域经济战略就要根据国家产业指导性政策,根据国内外市场导向和容量,根据本县的县情,研究适合于本县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产品,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研究适合于本县经济改革的思路,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形成名牌产品,龙头企业,特色县的经济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是搞好县域经济规划,实施县域经济战略的重头戏,因此,要组织软科学队伍,做好各类项目可行性研究;要布局好农村经济的发展战略,在种养加、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的结合上下功夫,走农村经济产业化的道路,在大的区域分工中获得比较效益。  相似文献   

18.
经济区划是根据地理、历史、资源分布、产业分工等客观条件划分的经济区域,是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开放式的经济网络。由于各个地区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并在这一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优势产业,因此,每个经济区域都具有一定数量的、专业化的生产部门和产品,并以专业化部门为中心综合发展。在一个区域内,若干企业或是为了生产同一种产品紧密协作,或是对某种原料或资源依次进行深度不同的加工,或是围绕某种产品形成一系列辅助企业,密切联系,互相依存,彼此支援。通过地域内各经济单位的分工的作,使区域内的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能够合理地流动和配置,进而在整体上提高本区域的经济效率和经济规模。  相似文献   

19.
河北主导产业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烙印,并在"资源—技术—产品—企业—产业链—产业群—区域经济"等多个方面对河北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重要影响。推进河北主导产业发展,必须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职能作用,优化产品结构、壮大支柱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集群,同时减少资源能耗、推动自主创新,做好与京津产业对接。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城市群、港口群和产业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国民经济整体格局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中心城市现代化功能不足、城乡联动不足、产业分工不足、市场化水平不足、基础设施一体化不足、消费和出口作用不足等许多不利于发展的问题。未来,京津冀城市群的合作需要以区域整体功能定位及其在空间的有效分解为前提,以产业合作为主线,以市场和企业自下而上的力量为主体,进一步发挥京津冀地区的区位、资源、科技、文化等优势,以启动京津实质性合作和构建京津现代服务业中心为契机,以深化区域制造业分工为核心,以制造业集群发展为支撑,创建"繁荣看京津,实力看河北"的区域联动型产业结构,释放经济潜能,实现京津冀城市群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