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2002—2020年中国和印度农产品贸易数据,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等对中印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依存度进行了测度,同时分析了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合作关系。结果表明:中印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互补性较低;双边贸易过程中印度对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低。中印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仅园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并逐渐由垂直型转向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中印在蔬菜、棉花等20种农产品具有产业间贸易互补空间,7种竞争性农产品中有2种具有产业内贸易互补空间。中印农产品贸易依存度较低,且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贸易依存度更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中印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中印各自农产品比较优势、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差异化、推动中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中国与印度贸易关系对推进中印两国经贸关系、促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合作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择2008—2018年中国与印度进出口贸易数据,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中国与印度双边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表明:中国机电产品与纺织品具有竞争优势,印度纺织品和矿产品具有竞争实力;中国出口商品已由劳动密集型转为技术密集型,印度出口商品主要是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中印贸易关系以互补性为主。最后,提出中国与印度贸易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TD-SCDMA终端系统384 kbps Turbo 码译码解决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以及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与印度工业制品出口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中国与印度产品出口结构较为相似,但出口相似度有所减弱。中国和印度显性比较优势产品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关系。总体来看,中印之间双边贸易具有一定潜力,但两国在工业制品上的贸易互补性较低。最后本文给出了中国出口结构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双视角的中韩水产品贸易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贸易互补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从进出口结构和产业内贸易两个视角分析中韩水产品贸易的互补关系,发现中韩水产品贸易总体上呈现较强的互补性。从进出口结构视角看,中国水产品出口结构对韩国水产品进口结构的匹配程度,高于韩国水产品出口结构对中国水产品进口结构的匹配程度;从产业内贸易视角看,干腌熏鱼、鱼制品和甲壳软体制品贸易、鲜活冷藏及冻鱼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并且互补性在一定时期内呈稳定态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算和分析了中印贸易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影响中印贸易隐含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南南贸易与南北贸易对中国的环境影响是不同的,一方面,尽管中国处于中印贸易的"污染顺差"地位,但净贸易含碳量并未快速增长,"环境贸易条件"也不断改善;另一方面,导致我国对印度持续污染顺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对印度的贸易顺差,而非技术水平与进出口商品结构等因素。因此,为降低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产生的污染排放,中国需要在"贸易顺差"与"污染逆差"中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6.
采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基于产品附加值测算了中印间竞争互补性和贸易紧密程度。结果显示:中印间贸易虽然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但是印度所受到中国的贸易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低产品附加值增速最大,印度对中国产品贸易结合度日益松散。因此还进一步比较了中印两国在世界市场的出口表现,中国在英国和德国市场上出口增速和竞争力提升优于印度,但在两国最大出口市场美国市场上,印度表现优于中国,未来两国贸易可能面临持续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中印两国农畜产品贸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中印两国农产品的贸易现状,并就两国农畜产品贸易优势和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中国在对印度农畜产品贸易中比较优势较少,而印度对中国的比较优势也不明显。中印两国农畜产品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产业间贸易为辅。两国农畜产品贸易发展取决于双方的共同努力,随着中印两国关系的缓和,两国农畜产品贸易有望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印度是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沿线国家,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成功的关键支点。本文分析了中印贸易现状以及中印贸易的互补性,在分析基础上提出推进与印度的互联互通、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口岸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积极推进中印自由贸易区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中国与印度的农产品双边贸易发展较快,不断增长的趋势明显,但双边贸易的不稳定性与不平衡性亦显得尤为突出。文章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利用出口集中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等方法分析中印农产品双边贸易的现状、产品结构、发展趋势等问题。研究发现:中印两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具有出口集中度高、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优势农产品差异明显、双边贸易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巨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其服务贸易领域发展却呈现出较大差异。本文从贸易总量、贸易结构和相关指数对中印两国服务贸易进行比较,提出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基本贸易情况 2008年我国前十大的贸易伙伴分别为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韩国、台湾、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印度,与此前十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5.9%。尽管中国十大贸易伙伴在中国总体贸易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有分散化的趋势,但是,目前的状况是仍然十分的集中,中国十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值占进出口总值的比例仍然接近八成之多。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基本贸易情况进入2009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一场苦旅,同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大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2009年,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分别为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韩国、台湾、澳大利亚、印度和巴西,同2008年相比前八大贸易伙没有变化,印度上升一位成为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巴西则取代俄罗斯成为前十大贸易伙伴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相关指数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盟的未来取决于和中国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使用贸易强度指数、行业内贸易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进行分析,以此说明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的互补性和形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东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入世"后,中日贸易的发展与中国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其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不断下降。为了深入了解中日贸易的发展变化,本文以制成品为研究对象,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基础上,借助贸易强度指数、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双方紧密的贸易联系和较强的互补性并没有发生改变。只要能妥善处理诸多政治分歧,双方贸易增长还将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张波 《商业研究》2012,(4):20-24
在世界经济艰难曲折的复苏中,服务贸易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培育新产业的亮点,服务贸易竞争力也越来越成为评价一国整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印度作为一个后发展中国家,其在服务贸易发展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文研究了2000年-2010年中印服务贸易的总量、结构,计算比较分析了中印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显性优势等情况,及服务贸易进出口对中国和印度GDP的贡献率,分析影响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旨在为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和美国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从2001年的80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853.4亿美元,美国对华出口增长了2.9倍。中美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和经济结构的互补性,是促进中美经贸关系不断稳定发展的基础。本文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和贸易统计数据分析中美两国双边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及贸易摩擦现状。最后对未来中美贸易发展前景做出了分析和建议总结。  相似文献   

17.
从2000年到2010年间,中国黑龙江对俄罗斯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且存在强劲增长势头,究其原因主要是黑龙江与俄罗斯在贸易领域内存在较强的互补性.本文拟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利用贸易强度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分析工具,定量地分析黑龙江与俄罗斯之间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和贸易互补性的强弱程度.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中印双边贸易结合度、相似度、互补性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中国对印度的进口和出口效率,以及中印双边的贸易潜力,提出了中印贸易合作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中印双边贸易额稳步增加,但印度对华出口增长乏力,中方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印两国贸易关系紧密,贸易产品互补性较强,且在两国主要出口市场的竞争性较弱;中国对印度的出口效率小于进口效率,出口和进口贸易潜力最大值分别为794亿美元、177亿美元;互相削减关税增加了两国的总经济效应,且印度的收益大于中国;印度加入上合组织促进了其与中国的贸易增长。建议中国扩大对印度的投资,增加从印度进口,积极推动RCEP尽快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发展中大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印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中国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印度对华贸易保护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在WTO成员国中,印度是金融危机以来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案件最多的国家。分析中印双边贸易概况以及印度对华贸易保护的新趋势,从国际收支理论、保护就业论、产业结构竞争性、国际生命周期理论四个角度深入阐述印度对华贸易保护的诱因并有针对性改进,以改善中印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月1日国际纺织品贸易正式取消配额后,中国和印度的服装纺织品贸易获得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两国的竞争也会进一步加大。本文利用相关的统计数据,用净出口竞争力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来分析中印服装纺织品贸易中存在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最后提出应重视来自印度的竞争,积极发展与印度间的互补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