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引言《汉书》记载,“始皇葬骊山,吏徒数十万人,旷日十年,下澈三泉。”始皇陵中,“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陵墓中“又多杀官人,生埋工匠,计以万数。”秦始皇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他对权力的滥用和对财富的挥霍无度也是中外历史的典范。此后,直到袁世凯,无论昏暴之君,  相似文献   

2.
    
用语言软逼,说服,或者追问不放,广州话称之为“鞫”,读如“谷”。例如:“佢唔去都要鞫佢去”(他不去都要说服他去)。“鞫佢讲出嚟”(逼他讲出来)。广州方言的“鞫”源出古汉语。《尔雅·释言》:鞫,究、穷也。”《集韵》训“”引《说文》云:“穷理罪人也,亦作鞫。”《汉书·车千秋传》:“虽然,巫蛊始发,诏承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宋书·夏守恩传》:“其子元吉(守恩之子)通赂遗,市物多不予直。定州通判李参发其赃,命待御史赵及与大名府通判  相似文献   

3.
关于郑氏时期台湾的赋税,史书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赋税过重:清朝统一台湾后,试图依照郑氏政权征收赋税的条目,“按额征取”,靖海侯施琅就以台湾赋税过重,向朝廷上《请蠲减租赋疏》指出:“今部臣苏拜等所议钱粮数目,较伪藩郑克塽所报之额,相去不远.在郑逆当日,僭称一国,自为一国之用度,因其人地,取其饷赋,未免重科.……伏乞沛以格外之泽,蠲减租赋.”诸罗县知县季麒光也说:“伪郑时横征苛敛,……几十年来,民番重困”.  相似文献   

4.
一、屯田的创始年代 屯田始于西汉,古今史家无异词。但屯田始于西汉何时,各家就诸说纷纭。唐杜佑《通典》卷二《食货·屯田》认为屯田起于“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诏发习战射士诣朔方,调故吏将屯田张掖郡”;宋徐天麟《西汉会要》卷五九《兵·屯田》则以为屯田起于汉文帝采纳晁错建议“募民徙塞下”。宋王应麟《玉海》卷一七七《食货·屯田》则以为“汉文帝募民耕塞下已有屯田之说,武帝屯渠犁始有屯田之规,成于昭、宣,广于魏、晋,而极盛于唐”。  相似文献   

5.
先秦、秦 汉从银盛fh竹iS《。、、j=法》、《!●:々》等卜二麓沦及战I玉}时圳的芝H父于“人半之赋”的若干川题……………………………………..汉代瑚税及冀有关问越……………………………………………··丑谈《禹负》制定旧赋等级的¨地………………………………··∽贽论两税法甲心……………………………………………………………………………一旧晋诸侯四分之-一制考略……………………………………………………………………..魏蕾隋唐五 代-.四口期奢侈性消赀的让套杉州…………·.…-盥、宋对海南的经营及黎旅引一会经济的发强魏…  相似文献   

6.
竹篙     
“竹竿”,广州话叫“竹篙”。“篙”,原指船篙。《广韵·豪韵》:“篙,进船竿,古劳切”。“篙”,《集韵·豪韵》也作“(木篙)”。《方言》:“所以刺船谓之(木篙)”。“居劳切”。音义与广州话俱合。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陶侃)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李白《涩滩》诗:“渔人与舟子,撑折万张篙。”韦皋《云溪友议》:“泊舟江瀨,俾篙工促行。”《太平广记·郑德璘》:德璘使佣篙工者五人而迎之”。“篙工”即撑船工人。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诗:“黄帽传呼睡  相似文献   

7.
水脚     
“水脚”一词,是广州方言词,它的意思是:路费、运费等。例如:“去海南岛要几多水脚?”指要多少路费。“行李都要收水肢钱。”指运费。“水脚”一词来源于古汉语。《宋史·食货志》:“取木炭铜铅本钱及官吏缺额,衣粮水脚之  相似文献   

8.
    
广州人管“盖房子”叫做“起屋”,这个“起”字使用频率颇高,构词能力也强。探本溯源,它的这个含义来源已经很古了。据《说文》该字条下注释说:“起,能立也。”清人段玉裁补充注释说:“起,本发步之称,引申之训为‘立’,又引申为‘凡始事’、‘凡兴作’之称。”《释名》说:“起,举也,平举体也。”这两书的解说和补注将本义和引申义都涉及了。那么,广州话谓“盖”为“起”,来龙去脉如何呢? 原来“起”由本义引申为“卧而兴”,如《孟子》:“鸡鸣而起”。再引申为“兴起”,如《吕  相似文献   

9.
隋朝的“大索貌阅”法,是该朝代检括户口、人丁的措施。对此,《隋书·食货志》。《隋书·裴蕴传》、《北史·裴蕴传》、《通鉴》均有记载。下面分别摘引。 《隋书·食货志》: 开皇三年,……是时山东尚承齐俗,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己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於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 《隋书·裴蕴传》、(《北史·裴蕴传》曰):  相似文献   

10.
“货殖”释     
“货殖”一词,通行的解释如下: 一九八四年版《辞源》解释为:经商,经商的人;并注“《史记》、《汉书》皆有货殖传”。 《辞海》以及史东编的《简明古汉语词典》之《货殖》条亦从其说,大约是源于《辞源》。但《简明古汉语词典》又于“殖”目下将“货殖”(动词)解释为“经商牟利”。 《现代汉语词典》“货殖”条解释为:古代指经营商业和工矿业。 笔者以为,上列解释都有可商榷之处,所引证的辞例,有的亦值得推敲。例如,《辞海》所引班固《西都赋》“与乎州郡之豪僳,五都之货殖,三造七迁、充奉陵邑”的“货殖”应当包括除地主以外的富有者,仅仅解释为商贾是说不过去的。 这里,依据有关史料,试作一解: “货殖”一词,早见于《论语·先进》:“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司马迁的《货殖列传》  相似文献   

11.
纸鹞     
风筝,粤语叫“纸鹞”。它源于古代的“纸鸢”、“鹞子”。《太平广记·纸鸢化鸟》;“梁武太清三年,侯景围台城,远不通问,简文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续博物志》:“今之纸鸢、引丝而上”。唐元稹《有鸟》诗:“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宋代  相似文献   

12.
也谈《禹贡》制定田赋等级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贡》成书于战国时代,全文一千一、二百字,述及九州的山川、土壤、草木和贡赋等,是我国土壤地理的创始作。 《禹贡》开篇就说:“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孔颖达疏曰:“九州之土,物产各异,任其土地所有,以定贡赋之差。既任其所有,亦因其肥瘠多少不同,制为差品”。即为制定“贡赋之差”,乃将各州的田地加以分类,并按土类的肥瘠定了等级,以作贡赋征收的依据。 现将《禹贡》的记载,并参近人对九州土类的考证,列上类表如左: 由上可见,《禹贡》九州虽有多种土类,实则主要为三,即壤、(土贲)及涂泥。其中壤分黄、白。(土贲)分黑、白、  相似文献   

13.
许慎《说文·贝部》记载,“赀,小罚以财自赎也,从贝此声。汉律:民不徭,赀钱二十二即夷切。”以为“赀钱二十二”乃“二十三”之误,并引《汉仪注》及《论衡·谢短篇》论曰:“然则民不徭,谓七岁至十四岁,赀钱二十三者,口钱二十併武帝所加三钱也。”今本《辞海》似乎也是采用段玉者裁的解释,在“赀”字条目下,径云:“赀,汉代对未成年人所征的赋税。《说文·贝部》:‘汉律:民不徭,赀钱二十三’。参见‘口赋’。” 段玉裁对汉律此律文的解释似不确,因为“赀”,许慎释为“小罚以财自赎”,故“民不徭,赀钱二十二”一言中的“赀”,也应属于罚钱范畴。既然是罚钱,就不可能指尚未承担国家徭役的七岁至十四岁的儿童,而是指应服徭役但又未能亲往践役者。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器”的时代语境分析,指出“器”可用于人物品评,并为正面词语,既可比喻人之器能(“器用”),又可直接喻人。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刘勰作《文心雕龙·程器》篇,从比喻人之器能的角度看,是为了表明理想人格需要贵“器用”而兼“文采”,鼓励文采之士培养“器用”;从喻人之义看,《程器》通过论“器”(“人”),在结构上和《原道》进行呼应,并将《文心雕龙》中的谱系完善为道—圣—文—器(人)。  相似文献   

15.
徭役。即古史上所谓力役之征,是最高权力机关的封建政府向农民榨取的“无酬剩余劳动”。秦汉时,它包括兵役、劳役及其它杂役。西汉封建王朝的力役之征,名目繁多,办法严苛,其繁重远重于租赋。 在封建社会里,徭役普遍存在。西汉也是如此,广大劳动者身上的兵役、劳役负担相当重。 汉代徭役制度的一大特点是劳役负担往往比兵役负担更沉重。一般地说,西汉的兵役承秦制,但也有不同:一是服役年龄逐步增大。景帝二年前,应是十七岁始傅。据秦简《编年纪》载,秦昭王四十五年“十二月甲午鸡鸣时,喜产”,在“今元年”,即秦始皇元年“喜傅”,正好十七年。汉初因战争频繁,也只好承秦制。刘邦“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就是证明。到了景帝二年,经济恢复,战事减  相似文献   

16.
两汉时期,田租征收采取比例税制。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比例有租税什一、什五税一、三十税一等三种,而以三十税一制施行时间最长。 当然,采取比例税制,并不等于说各地田租标准总是随着每年亩产量的变化而不断波动。《盐铁论·未通篇》文学言曰:“田虽三十而以顷亩出税,乐岁粒米粱粝而寡取之,凶年饥馑而必求足。”据此推测,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是有固定租额的。  相似文献   

17.
理学的沉沦     
我在《理学与中国文化》一书中对理学作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概括:“理学是一种学圣人的思想运动.”这一概括有别于海外新儒家对理学所作的“内圣外王”的概括.“内圣外王”的话本出自《庄子》,宋明理学家很少使用这样的语言,而更多谈论的是“学圣人”,以致出现圣学与俗学的标分、心性之学与事功之学的对峙,并常招来空虚不实的批评.而最具典型意义的批评是周密《志雅堂杂钞》卷上所载:“尝闻乡曲沈子固先生云:道学之党,名起于元祐(哲宗1086—1093年),盛于淳熙(孝宗1174—1189年),其徒甚盛,蟠结其间.假此以惑世者,真可嘘枯吹生.凡治财赋者,则目为聚敛;开阃捍边者,则目为粗材;读书作文者,则以为玩物丧志;留心吏事者,则以为俗吏.盖其所读书,止《四书》、《近思录》、《通书》、《太极图》、《西铭》及《语类》之类,自诡为绝学.首正心齐家,以至治国平天下.故为之说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前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相似文献   

18.
晋煤之外运,对于国内和本省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晋煤的新法采掘和大量外运销售,始于晚清。因此,本文拟就晚清到民国时期(1937年抗日战争前)晋煤外销的情况作一探讨。 晋煤外销历史概述 晋煤外销的历史较早,据文献载,早在清代前期已运销秦豫等省。光绪《平遥县志·杂录志》中有一篇康熙43年(1704年)的疏通籴粜文,该文称:“晋之炭铁枣酒及诸土产之物,车推舟载,日贩于秦。”可见,晋煤至迟在清代康熙年间(1622—1722)已运销陕西。晋煤南销豫省的记载。  相似文献   

19.
有这么一处美丽的地方,22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在此派人入海求仙;公元207年,魏武帝曹操在此作《观沧海》;46年前,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在这里面对大海,感慨沧桑,写下了“大雨落幽燕”的千古绝唱;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巍峨绵延的万里长城从这里起首;这里的海边坡缓水清,沙细浪平,是中国最好的海滨浴场———这就是秦皇岛。秦皇岛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南濒渤海,北依燕山,东邻辽宁,西近京津,联结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区,居环渤海经济区的中间地带,是华北、东北…  相似文献   

20.
陈寅恪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也许确实是个遗老——或者,用胡适的说法,“遗少”。这也许与他的家世有关:他有个在湖南巡抚任上力行新政,在戍戌政变后被革职“水不叙用”的祖父陈宝箴;有个绝意仕途,以诗名世,自号“神州袖手人”的父亲陈三立;有个涛画大家的兄长陈师曾(衡恪);如此仕宦诗书的世家,不可能对他的性格心情没有一点影响。也许,这又与他的毕生学术事业有关:他学贯中西,在许多领域有常人无法企及的造诣,如在宗教史、西域民族史、蒙占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等领域;又精通多种文字,除蒙、藏、满文外,还有现在纯属古董的梵文、奕厥文、回鹘文、西夏文、吐火罗文、巴利文等等。这些学识,与其说使他与世界有更多的联系,不如说使他与世界有更多的距离。也许,遗老形象的形成,更重要的是与他晚年的处世态度相关连:对现实和政治抱一种疏离和不合作的态度,却又讥评时政,借着“颂红装”,倡扬着时势所不能容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寄托着自己的兴亡感慨和沉哀隐痛。——这在他身后引发了一场笔墨官司,论战双方,对于他的“晚年心境”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