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飞  董然 《水利经济》2019,37(3):55-61
根据流域灾害系统理论,在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基础上,选取9个风险评价指标,运用样本数据进行人工识别风险并得到训练样本,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基于随机森林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然后采用随机森林自评估工具,分析建立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误差和指标,同时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作为对比方案,并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方法对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验证。最后以海河流域邱庄段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和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相同的数据集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显示,12 h内降雨总量、洪水持续时间和土壤含水量是引发洪水的主要因素,而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的训练精度及测试精度均高于支持向量机模型。  相似文献   

2.
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暴潮灾害已成为目前致灾最严重的海洋灾害,合理评估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是灾害管理的重要方面,对于防灾减灾及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考虑到灾害系统的复杂性,间接经济损失往往难以统计,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方法,采用山东省沿海受灾城市2003—2007的统计数据,对风暴潮灾害造成的间接损失进行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历年受灾城市的总损失,并制定出山东省风暴潮灾害综合损失分布的区划图。评估结果按综合损失程度排序依次是:威海、烟台、青岛、潍坊、东营、滨州、日照。  相似文献   

3.
衡阳市暴雨洪水灾害几乎每年都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衡阳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本文总结分析了衡阳市暴雨洪水灾害的主要特点,即季节性明显、灾害损失巨大、分布范围广。并提出了防洪减灾策略,以植树造林种草为重点,有效恢复植被系统;建立暴雨洪水监测、预警和防洪指挥联动信息系统;加强衡阳市暴雨洪水及其诱发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赤潮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海洋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建立起一套全面、系统的赤潮灾害损失评估体系非常必要。现阶段赤潮灾害损失评估主要存在评估指标归类随意、评估体系构建局限和评估指标选取不全面三大缺陷。利用AHP构建赤潮灾害损失评估体系,能对赤潮灾害损失进行有效的定量分析,得到的结论为海洋环境损失最大,海洋经济损失次之,社会影响最小,经检验为一种较为简便与准确的评估方法,为我国赤潮灾害损失评估提供实用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GIS为设计工具,对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数据库建设进行设计,研究灾害损失评估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加工和更新。研究认为,行蓄洪区灾害损失数据库建设包括数据库内容、数据来源与处理、Geodatabase模型构建,以及数据库管理与整理等关键工作内容;数据库建设完成后的数据采集、加工和更新主体和路径要以淮河流域当前管理体制为依托,以淮河流域当前各项数据统计路径为载体进行。  相似文献   

6.
城市洪水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分析城市缺水、城市灾害和洪水资源化,提出城市洪水资源化的概念,并以华南师范大学社区为例,分析洪水资源化的经济效益,建议城市在遵循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下,化害为利,通过城市雨洪收集利用,利用水库、湖泊蓄水,引水输沙,引水冲污等措施实现城市洪水资源化。  相似文献   

7.
风暴潮灾害综合损失等级划分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风暴潮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需要进行灾害损失评估并确定灾害损失等级。论文应用计量经济学中的联立方程模型,综合考虑灾害损失性特征和承灾体脆弱性特征,建立经济损失等级和人口损失等级的联立方程组,对1998~2009年风暴潮灾害数据进行拟合和验证。参数估计及检验结果显示,直接经济损失、地区经济密度与风暴潮的经济损失等级存在正相关关系,受灾人口数、人口密度与风暴潮的人口损失等级存在正相关关系,经济密度与人口损失等级呈负相关关系。论文认为,在综合损失等级划分依据和标准下提出的微灾、小灾、中灾、重灾、巨灾五个等级可较为准确地刻画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当前,污染类生态灾害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给人类生命财产、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损失。污染类生态灾害损失评估可以判断灾害发生的空间范围、严重程度和损失类型,对于应急救援、生态系统恢复及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踪制度和损失赔偿制度提供理论基础。同时,随着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的稀缺,污染类生态灾害损失评估理论、方法、制度体系的确定,能够为推进环境资源作为人类持续发展基本资本储备的量化研究,以及经济发展过程环境成本的核算提供基础依据。文章在明晰生态灾害、污染类生态灾害等概念和损失类型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美国、欧盟在法律体系、评估机构、技术方法体系及资金保障等4个方面的损失评估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目前的污染类生态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污染类生态灾害损失评估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防洪经济效益有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大部分直接经济效益主要为减轻有形资产的洪灾损失,即因修建防洪工程或非工程性措施所减少的洪水灾害损失。基本方法是将有工程(或措施)和无工程(或措施)情况下的灾害损失作对比,减少的灾害损失即为其效益。另一部分包括减少分洪溃口后增加的开支,如救灾费用等。  相似文献   

10.
对灾害经济学减灾效益的内涵可进行拓展,即地质灾害的减灾投入不但可以产生升值作用,也可以产生出新的价值。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减灾经济效益评估的需要将其划分为最通用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文章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为例,论述了地质灾害减灾效益评估的具体内容和地质灾害的物质财富可能损失模型的概率确定问题,并提出了评估水库淤积可能损失的简化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