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居民主观幸福感为民生指标,本文运用CGSS(2013)数据定量检验了非正规就业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正规就业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居民,主观幸福感显著降低;非正规就业市场上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更是显著降低了女性主观幸福感;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通货膨胀率上升,对居民主观幸福感造成的损失也会显著增加。此外,受教育年限对女性和中、西部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著为正。因此,政府应该尽力消除城乡、行业和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努力促进劳动力市场正规化,促使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劳动者走向正规岗位。  相似文献   

2.
调查显示,50.98%的被访女大学生认为在我国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比较严重,这可以看出,除了能力与学历外,女大学生面临着比男大学生更多的挑战。建议:在社会方面,完善相关就业法律法规;并且摒除针对女大学生就业歧视方面的沉疴观念。在企业方面,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在个人方面,提高个人综合能力与素质;同时高校应该改善并且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性别歧视是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从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对我国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建议,希望为我国性别歧视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6,(31):34-37
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扩招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急剧增加,就业成为高校毕业生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尤为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企业、高校三方面对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进行调研,结合国内外文献研究成果,系统分析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的成因、现状及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从高校、用人单位、政府和女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随着我国就业难的问题的加剧,这种就业的性别差距也日益明显。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由于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供过于求,所以就为各种就业歧视的大量存在提供了温床。在各种就业歧视中,对于女性的就业歧视尤为严重,这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本文概括的阐述了我国女性就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的表现的几个方面,并对此现象进行了基于西方经济学角度的分析,最后在西方经济学的框架下提出了消除我国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难和就业权利屡遭侵害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面临的两大难题。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权利受侵害的现象比较普遍,而相应的法律保护与救济则出现缺位。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需要依靠法治的力量,从行政法、民法和刑法等多维角度入手完善大学生权利保障和救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女大学生的就业性别歧视现象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其为切入点,对搜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进而证实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又从社会保障政策的角度,主要以生育保险制度与养老保险制度两个维度来探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的迅速发展赢得了宝贵的资源基础;以市场供需为导向的劳动力配置方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程度的自由.经济发展引致了大量的社会需求,这都为就业岗位的增加做出了极大贡献.然而,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这些变化都显得苍白无力,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仍然表现为劳动力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强需方市场.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并没有获得太多的优势,反而被用人单位视为劳动力成本高,实用性差的代名词.在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过程中,受到来自于身高、外貌、性别等各方面的歧视早已是屡见不鲜,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受到的歧视更是远远多于男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高山 《中国新时代》2014,(10):72-73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男女在就业中的平等权利,但在现实的职场中性别歧视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20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这是妇女权益保障法施行近30年后又一次进行重大调整。从消除招生就业领域性别歧视到保障农村妇女土地及相关权益,修订草案对诸多热点作出回应,多个看点值得关注。(2021年12月21日光明网)。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7,(18):231-232
本文系统地从文化根源、经济因素、法律视角以及人力资本投资角度,深刻挖掘海南省女性就业难的成因,通过采用理论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解决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女性劳动参与率逐年下降,就业市场性别歧视现象有待解决。本文使用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女性整体就业以及不同就业类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女性整体就业,对女性从事非农业工作、第二职业或副业均有提升作用;相比男性,数字经济对女性就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有效缓解了性别就业差异和收入差距;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在个人层面能提升女性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地区层面能提高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进而促进女性就业。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应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以解决女性就业难题并缩小性别就业差距。  相似文献   

14.
刘璞 《新远见》2010,(10):97-103
在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就业竞争逐步加剧的现状下,社会中有关女性就业歧视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要实现男女平等,必须首先保护女性就业权益,努力创造和谐的女性就业环境。现阶段应从加强女性就业法律保障途径和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两方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目前,建筑类毕业生在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大军中就业形势表现比较好,然而,在形势大好的背后,还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文对建筑类专业毕业生总体形势、高端人才缺乏、流动性较大和对女性歧视表现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就业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日益呈现。其中,女大学生由于自身生理特征、社会观念等因素,在就业中受到性别歧视的现象逐步体现。这不仅不符合《宪法》关于公民平等权的规定,更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背道而驰。本文通过透析女大学生就业中遇到性别歧视的种种现象,深刻总结成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期引起公众对于此问题的注意并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目前,我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较高,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我国女性就业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我国女性就业中存在的五种歧视,并从营造女性就业的社会环境、开拓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王淑英 《企业研究》2009,(12):74-75
性别歧视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一直受到各方关注。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了《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在我国开展了妇女解放运动,倡导男女同工同酬,这使妇女获得了更多的平等机会和待遇,社会及家庭地位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0.
女性创业中的性别歧视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不仅反映在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而且同样反映在她们参与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与在就业领域一样,女性在创业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如人力资本、发展战略、社会网络、创业团队等方面,几乎都面临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性别歧视给女性创业设置了层层障碍,文章的最后就如何消除女性创业的性别歧视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