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礼 《企业研究》2012,(14):15-16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群体性事件已延伸至网络,而且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影响范围更大,政府管控难度更大。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频发,给政府的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政府介入网络群体性事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利用政府职能理论的分析框架,选择稳定与关注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与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结合,提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稳定—关注四分图,使政府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实施更有效的管控,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热点更容易被放大发展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也越发呈现上升趋势,传统的网络舆情研究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实需要。本文分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影响,结合基层政府的实际情况,从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加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提高公信力、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依法打击网络谣言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地方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混沌理论的网络舆论事件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媒体具有及时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网络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与传统媒体舆论有着许多不同的特点。对网络舆论事件的风险进行评估,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对舆论事件进行正确的引导、处置和管理,是有效化解网络舆论危机的一种新方法。本文基于混沌理论角度,对网络舆论事件风险的混沌特性进行研究,并重点探讨基于混沌理论的网络舆论事件风险评估原理。  相似文献   

4.
傅溦 《河北企业》2019,(1):11-12
在信息传播迅速化的时代,公民开始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和发表自己的政治诉求。但是网络平台一方面提供了新的问政与沟通渠道,一方面也使政府公信力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政府因自身行政思维守旧、控制能力欠佳等无法对一些错误信息进行筛选与引导,公民对政府公信力的感知开始向负面发展,政府公信力逐渐弱化。政府若意图树立良好的公信力和提升形象,必须加强监管和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在客观评价下主持正义,进而更好地维护政府的权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QQ、微信、微博等平台也逐渐成为我国公民表达自己情感和诉求的方式。现实中,人们能够看到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公信力变化的事实,也正是因为政治民主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所以政府更应该运用网络这个平台,理智地分析现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思考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对策和路径。  相似文献   

5.
张峰杰 《企业活力》2005,(11):54-55
<正>2005年以来,波及全国的一些生产性事故和企业危机事件越来越频繁发生。如阜阳奶粉事件、德隆危机事件、杜邦“特富龙”不粘锅事件等。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和竞争环境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危机管理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着重对群体性危机事件进行重点研究,希望对企业危机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张伟  丁菁 《价值工程》2010,29(32):310-310
本文从躲猫猫这一事件分析网络舆论的特征及其局限,并对构建和谐网络舆论环境路径做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7.
8.
刘佳磊 《中外企业家》2013,(6Z):242-243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各种社交平台的发展,网络群体性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并非闹剧那么简单,而是深刻的反映着社会转型期的矛盾,且反应了人们的诉求。笔者主要对网络群体的心理特征、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和网络群体中领袖的因素进行探讨,以避免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公信力下滑是许多群体性事件的诱因,而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又影响着政府公信力增减。文章将地方政府公信力置于群体性事件的状态下进行研究,以瓮安事件为切入点,试揭示地方政府公信力流失的根源,多角度地探求和优化政府责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网络媒体近几年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像。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传统媒体只是报道新闻,而网络媒体除此之外还能制造新闻。有论者认为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句话至少反映出一是人们在呼唤儿时的温馨回忆,二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缺少话语权的情况下的一种曲折表达。平心而论,如果没有一个叫黄亮华的人出来说出真相,这种分析是站得住脚的,但是,这个贾君鹏的爸爸却告诉我们,一切都是由他一手策划出来的,这是他编造的一句话,目  相似文献   

11.
夏雪 《活力》2013,(10):87-87
近年来我国各种突发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不论是“李刚门”,还是“药家鑫案”以及“李天一案连案”。在这些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之后,都会产生许多网络舆论,而舆论又会反过来影响事件的发展趋势。鉴于此,如何加强和改进舆论建设已经成为干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最终做好网络舆论建设,法律手段首当其冲,网友自身约束和运营商的行业自律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民族地区的群体事件发生数量越来越多,因贫富差距、分配不公、钱权交易、治安恶化和官员腐败等原因,针对西部地区群体性事件多发的情况,民族地区基层政府需要定位准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疏通渠道。通过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政府应对能力,找到影响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核心问题所在,从而指导少数民族地区提前预防,及时制止群体性事件的大规模爆发。同时,对在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额及时的讲行研究.预防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3.
杨娟 《企业导报》2013,(9):209-210
关于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既是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事关高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课题。高校BBS作为大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在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结合高校BBS信息传播、大学生网民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分析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生成过程,为高校和公共部门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社会改革进入到深水区和攻坚期,经济繁荣带来的社会矛盾日趋复杂,社会群体逐步多元化,由此而形成的多元群体间的利益冲突更是纷繁芜杂。尤其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属于事件中社情民意信息无法找到正当的途径形成良性流动,从而淤积民愤,进而以某一事件为突破口,期望得到关注和解决。文章拟探讨如何在党委政府与普通群众之间建设制度化的信息桥梁,从而实现社情民意传递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平静 《活力》2011,(12):179-179
一I、网络在信任危机中的负面作用信任危机的产生。既有政府垄断政治信息、执政观念落后和法制建设滞后的自身原因,也有公民权利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对政治信息的渴求欲望与日俱增的社会原因,除此之外.网络舆论传播固有的特性也是引起信任危机的重要原因。网络舆论传播的固有特点有别于其他传统媒体。其特性可谓种类繁多.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政府在此问题的解决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有效应对、预防群体性事件,正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指导,划分环境群体事件阶段,并对比宁波镇海和厦门反PX项目实例,探究其不同阶段政府作为及产生结果,以期为政府解决该类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吕洁 《企业导报》2011,(13):16+120
拆迁事件频发已然构成社会危机,这类由社会不平等和社会结构失衡引发的对立冲突型社会危机也是当前中国最为常见的一类危机。本文分析了拆迁事件中,政府危机管理常用的手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新意见阶层的兴起、政治信任的流失和网络舆论倍增机制3个方面分析当下网络公共舆论危机形成的原因,并为政府部分应对危机提出了议程重置、话语权重构和政府—公众对话程序建构3项应对策略,以提高政府新闻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