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年多来,四川省分行采取多种措施,积极稳妥地退出一批贷款客户,既有效防控了信贷风险,又优化了资源配置,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挂账贷款是指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粮食企业按国家规定的保护价收购农民粮食形成的亏损,经审计部门审计认定,财政部门认可的政策性财务挂账占用贷款。经审计认定的政策性亏损挂账贷款,本金由地方政府分年度逐步消化,利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笔者认为对于国有粮食企业政策性亏损挂账贷款利息的处理规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实践证明,要求地方财政消化国有粮食企业的政策性亏损挂账十分困难。国务院要求各地用五年的时间,消化掉1998年审计认定的国有粮食企业政策性亏损挂账,事实上…  相似文献   

4.
河北新棉收购已经开始。今年棉花形势复杂,农发行信贷管理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做好2004年度棉花贷款的发放与管理工作,我们对全国产棉大县辛集市棉花收购情况进行了调查。棉花收购面临的难题(一)农发行棉花收购贷款的需求压力增大。鉴于去年棉花市场的投资风险,今年商业银行、信用社等渠道资金入市收购非常慎重。  相似文献   

5.
成功实施信贷主动退出关键在于要及时发现风险和排除退出障碍,而这需要有健全和完善的机制作为保证。(一)建立和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出台政策,促进农发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分开。二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积极争取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使农发行在支农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减少实施信贷主动退出对业务发展的冲击。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向农发行的资本金注入,同时,积极争取政策适当提高农发行呆账准备金计提比例,以增强政策性信贷资金抵御风险的能力。(二)建立和完善环境保障机制。第一,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深化各级政府…  相似文献   

6.
问题的提出   当前困扰农行经营与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信贷资产质量不高,而资产质量不高的根本性原因是全行信贷结构布局的不合理,这种不合理的信贷结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客户结构低层次,业务结构布局缺乏先进性。现有信贷存量行业结构中,缺少一批具有较长生命力的朝阳行业,基础性产业、行业及高新技术少,相反贷款存量中,在行业竞争过度、产品过剩、受宏观调控和市场冲击大的纺织、轻工、建材、供销社等四个行业中的贷款占用极高。以浙江分行为例 (下同,数据不含宁波 ), 1999年末达 227. 35亿元,占到全省…  相似文献   

7.
“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是银行在过去信贷工作中,特别是在乡镇企业信贷工作中一直强调的一项行之有效的要求。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一些同志,开始盲目追求“大投资,大效益”,不断扩大乡镇企业的信贷规模,从而导致了信贷约束力下降,调节经济功能减弱,造成了农村信贷规模失控,投资膨胀,流动资金异常短缺的局面。使流通中货币呈多,币值波动,物价出现了逐步上涨之势。造成以上这些问题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而我们在乡镇企业信贷工作中,不能坚持“投资小,见效快”之要求,也确属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商业银行与民间小额贷款公司之间的竞争引出问题,继而详细论述目前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不利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商业银行要想改变目前局面,争取小额信贷业务应作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信贷退出是指银行停止作为贷款卖方的行为,从既有市场撤出,既包括从以企业为主的客户退出,也包括从行业、地区退出。信贷退出是现代银行优化客户结构、防控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在我国,随着经济金融结构的调整和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建立与传统信贷管理理念不同的“信贷退出”制度框架已成为银行业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农发行总行党委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客户退出机制,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农发行部分分支行在客户退出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今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农发行进一步发挥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农发行继续深化内部改革,增强资本实力,为进行全面改革创造条件;银监会陆续批准农发行开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业务、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业务等新业务,这些都为农发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无论是着眼于当前信贷存量的现实,还是着眼于未来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的提升;无论是适应粮棉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还是适应业务范围逐步调整后客户发生的深刻变化,研究建立信贷退出机制均已成为农发行当前信贷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根据总行行领导的安排,农发行总行信贷管理部徐一丁副总经理带队,专程赴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市分行考察学习信贷退出的成功经验,撰写了考察报告。根据郑晖行长批示,本刊予以专题报道,以期引起各级行对这一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推动农发行信贷退出机制的建设,为促进农发行信贷管理水平提高和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发行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择优扶持、严控风险"的商业性贷款经营理念,必须尽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贷退出机制.这既是农发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升信贷管理层次的内在要求,更是预防和控制信贷风险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基层农发行信贷管理实际,对信贷退出机制的建立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农业和农村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着农业增产不增效和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 ,寻找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在对我国近年来农业发展变化的基础上 ,剖析了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 ,从实际出发对当前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棉花生产居世界前列,涉棉农民1亿多。我国又是纺织大国,是最大的棉花消费国,棉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农发行不断适应棉花产业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大力支持棉花收购和流通,另一方面将信贷触角逐步向棉花消费领域延伸,目前已覆盖整个棉花产业链,在棉花产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行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近几年,我国棉花市场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一是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棉花是全球定价的国际大宗商品。随着我国棉花供需缺口的逐年加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不断提高,国内棉花价格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9月,棉花收购的大幕徐徐拉开。农发行已安排信贷资金600亿元用于支持收购,全行上下厉兵秣马,整装待发。2014棉花年度与往年不同,从国家政策到市场环境,都面临巨大变化。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的精神,国家决定于2014棉花年度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在新疆开展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棉花价格开启回归市场化进程。要充分认识2014年度棉花信贷工作的复杂性。一是市场风险大。价格回归市场的第一年,价格区间回落业内已达成共识,但具体走势  相似文献   

14.
<正>十月下旬,本是内地新棉集中上市的旺季,但笔者在江苏南通等地调研发现,轧花企业的收购场地门可罗雀,与往年车水马龙的交售场面形成强烈反差。邻近的安徽、山东等地也大体相似。近年来受市场波动和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国内棉花的生产和流通出现较大起伏。据统计,2010~2014年度,农发行江苏省分行认定的棉花收购贷款  相似文献   

15.
<正>2014棉花年度,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实施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棉花定价回归市场化,新棉收购信贷面临新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山东棉花购销业务现状、市场化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做好棉花收购信贷工作的政策建议。一、山东棉花收购支持现状自2001年国家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山东省分行顺应棉花市场化改革大势,坚持在不"打白条"前提下防控风险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执行政策与防控风险的关系,平稳有序供应资金,确保了棉花收  相似文献   

16.
17.
一、我国棉花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现状 我国棉花生产居世界前列,是纺织大国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全国有23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棉花,涉棉农民1亿多,棉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棉花生产、流通、加工、纺织等环节组成的产业链链条完整,具有较强的系统优势和辐射效应。随着棉花市场逐步放开,棉花价格由市场决定的机制基本确立,收购加工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棉纺织行业持续高速增长,用棉需求不断增加,带动了我国棉花种植和棉花产业的整体发展。但在棉花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棉花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现状我国棉花生产居世界前列,是纺织大国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全国有23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棉花,涉棉农民1亿多,棉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棉花生产、流通、加工、纺织等环节组成的产业链链条完整,具有较强的系统优势和辐  相似文献   

19.
风险投资是当前科技领域最具活力的资本运营方式 ,风险投资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于风险投资的“退出”是否顺畅。公开上市虽然是风险投资退出的最理想方式 ,但在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现实途径只能是买壳或借壳上市、股权交易、海外上市、并购与回购、资产清算等。  相似文献   

20.
一、农发行信贷支持的几种模式 (一)订单农业 信贷运作模式 运作方式:种粮农户与用粮企业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粮食收购合同--用粮企业依据收购合同确定合理资金需要--用粮企业向农发行申请借款--农发行对用粮企业给予收购合同总价款30%以内的信贷支持--用粮企业预付给农户30%以内的生产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