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株洲县域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周边地区比较仍有不少差距。为此,株洲应更新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明确五县市的发展重点,立足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来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2.
如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已成为整个经济工作中一个广泛关注的课题。最近,我带着问题到部分县市专门进行了调研,深刻体会到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关键是要立足实情、理清思路,牢牢把握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着力点。以观念更新为前提。推动县域经济新一轮发展,必须做到“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突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以观念的大更新求得经济的大发展。一是树立新的发展观。以经济全球化的视野来审视和定位县域经济的发展,在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变化中寻求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二是树立新的条件观。优势与劣势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3.
在发展低碳经济如火如荼的今天,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要发展为低碳县域经济。在新的发展时代背景下,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既有发展的优势,也存在发展的制约因素,即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的限制、县域经济中低碳技术应用的不足、县域经济中传统的农业、工业“高碳”发展、管理的缺位与制度的匮乏、农村落后的高碳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制约。由此,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牡丹江县域经济发展应遵循的思路是发展特色低碳经济,实现特色经济的低碳化。通过构建特色低碳农业、特色低碳工业、特色低碳服务业来实现牡丹江县域经济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4.
促进广西县域经济稳健发展的措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作为我国地方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各地正逐步地关注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针对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发展优势、机遇和挑战来探索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提出若干促进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加快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县域经济过分薄弱,已成为新阶段广东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的重要制约因素。广东县域经济只有急起直追、加快发展,别无选择。根据广东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提高认识、创新管理体制、重视战略规划、理清发展思路、打好五个基础、创造六个环境。  相似文献   

6.
纪明 《特区经济》2008,(2):271-272
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等几个重要性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进而成为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加快发展县域特色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县域特色经济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发挥比较优势是加快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并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优化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比较视觉下的广东县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全 《特区经济》2006,(3):278-279
本文运用县域经济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指数的评价结果,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对广东县域经济进行了新的认识和评价,并基于研究的基本结论提出加快发展广东县域经济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9.
比较视角下的广东县域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县域经济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指数的评价结果,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对广东县域经济进行了新的认识和评价,并基于研究的基本结论提出加快发展广东县域经济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0.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通过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物质前提。本文阐述了海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差异,对海南省县域基本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分析了海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提升海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区域基础和基本支柱。其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本县经济的发展,而且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家的财政状况。因此,作为县一级的决策者,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紧紧抓住机遇,理清发展思路,主动应对挑战,当前,要把实施民营富县、科教兴县、工业强县、城镇旺县四大战略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着力点和“重头戏”来抓,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和增长质量,努力构筑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环境可以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洼地效应"、"向心效应"和"乘数效应",政策环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软环境之一。分析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环境存在的诸多问题,县域经济在发展主体上,要营造自力更生的思想政策环境;在组织方法上,要着眼于政策环境各要素的优化,营造宽松、开放、透明政策环境;在工作出发点上,注重营造优质长效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县域经济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已成为关系提高综合国力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问题.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具有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差异性反映在县域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上,不平衡性主要集中反映在县域经济发展的阶段上的不同和资源开发和产业结构上.依据县域经济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发展我国县域经济,一是要具有县域特色经济发展思路,二是要清除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三是必须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四是推进县域的市场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五是壮大县域的五股力量:民营经济、园区经济、配套经济、生态经济和劳务经济,六是处理好人地、改革与发展、政府与企业等六种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张滨杰 《中国经贸》2012,(12):121-122
县域经济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所在。实现县域经济稳定发展,必须对县域发展的内涵、基本要求和意义有一个科学的理解,否则就很难实现县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禹州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县域经济发展在具体落实中遇到的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宏观发展思路,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蒋文涛 《魅力中国》2012,(32):44-44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国民经济的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县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在我国的县域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的不利因素,使得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通过对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思想观念落后、特色不明,投入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主要采取解放思想和创新思路、完善县域经济发展机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突出地方特色、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具体发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凌炳余 《乡镇经济》2003,(4):6-8,13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入世贸组织,既给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对此应积极进取,沉着应对,结合本地区实际,理出可行思路,拿出过硬措施,趋利避害,走出具有本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之路来。  相似文献   

17.
边界地区经济通常是区域经济的薄弱环节,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单元,因此,边界地区的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研究省际边界地区中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以安徽省广德市为例,提取其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制度环境、组织环境。从微观层面客观分析边界地区中县域经济的优势与不足,立足各自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实现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县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近年来,我省县域外向型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以后,县域外向型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招商引资、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额大幅提升,对县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但与一些周边发达地区相比.我省县域外向型经济程度还很低,这也是制约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县域外向型经济发展,提高我省县域对外开放水平,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适应中部崛起和东向战略的需要。它对于促进县域经济结构优化,加快县域经济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正进入换挡降速、提质增效的新常态,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支柱,理应有强烈的紧迫感和焦灼感,安徽更不例外。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发展严重滞后,结构不合理,特色不鲜明,优势不突出,髙耗低效等现状,成为安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问题。加快安徽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理清思路,寻找对策,拿出举措,适应经济新常态是当前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沈爱华  陈素琴 《乡镇经济》2006,(12):31-33,41
基于苏北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整体水平偏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程度不高,非农产业发展滞后,投资环境较差等问题,提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制定和完善支农优惠政策、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等发展苏北县城经济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