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商业汇票结算就是由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票据结算方式。按其承兑人不同,又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签发,经付款人承兑,或由付款人签发并承兑的票据,银行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并由承兑申请人向开户银行申请,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票据,商业汇票结算方式  相似文献   

2.
左立华 《经济师》2007,(5):248-248,250,251
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按照承兑人的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以金融中介者的角色,提供银行信用或商业信用,收取手续费,并承诺客户在一定期间内履行票据特定义务的约定。由于受社会信用环境差、企业制度建设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较难开展。文章介绍了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当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票据市场潜在的风险,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票据贴现风险防范刍议张静平票据是记载商品交易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信用凭证,具有短期自偿的特点。银行承兑汇票将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结合起来,是一种银行信用支持的商业信用,不仅具有短期自偿的特点,而且具有风险极小的优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办理贴现和中央银行办...  相似文献   

4.
张默蕙 《经济师》2000,(8):176-177
银行承兑汇票是指由银行承兑 ,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签发的商业汇票。随着商业票据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使用 ,银行承兑汇票以其信用高、付款期限长而在商品交易关系中广泛使用。对于购货企业来说 ,由于可以延期付款 ,可以在资金暂时不足的情况下及时购进材料物资 ,以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对于销货企业来说 ,可以疏通商品渠道 ,扩大销售 ,促进生产。汇票经过银行承兑 ,信用大大提高 ,可以按期收回货款 ,防止拖欠。在急需资金时 ,还可以向银行申请贴现 ,融通资金 ,比较灵活。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银行承兑汇票的这些特点 ,大肆进…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票据市场风险现状 1.虚假交易骗取承兑资金。 根据银行承兑汇票的有关制度规定,企业必须同时具备购销合同及增值税专用发票,银行才能受理承兑,但在实际交易中,银行审查商品交易是否真实的主要依据是购销合同,而企业可以通过相互串通签订虚假购销合同,以虚假的商品交易及虚假的增值税发票来银行申请承兑资金。有的商业银行在输贴现和转贴现时缺乏深入的调查而使虚假的资料成为输贴现和转贴现的依据,甚至以此向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近几年,虽然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对贴现和冉贴现业务组织多次检查,但是虚假交易骗取承兑金的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邹修清  梁杰英 《经济师》1999,(10):38-39
问 题一、商业信用低,企业接受难商业汇票结算只是适应在良好的商业信用基础上,要以企业相互信任为前提。目前我国正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过渡阶段,企业经济效益不理想,经营行为欠规范,产品质量差,企业相互拖欠货款较为严重,商业信用低,由于商业汇票没有银行承兑担保,担心到时收不回货款,又怕受骗上当。因此,企业普遍不愿接受商业汇票,成为商业汇票结算的主要障碍。二、企业资金紧,银行承兑难在目前企业流动资金短抽情况十分严重,企业办理的银行承兑汇票,特别是大额银行承兑汇票,到期一般无足够资金支付,如果银行…  相似文献   

7.
企业签发、承兑商业汇票向银行借款时,可采用不带息票据,借款利息由银行预先按贴现率扣除,这种业务称为应付票据贴现。其实质是企业为取得银行资金而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所作的直接取得现款的借贷行为。这种借贷关系是以票据方式确定下来的。应付票据贴现对贴现期限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不应超过3个月。贴现时,企业按规定的贴现率预付的贴现利息称为应付票据贴现折价(以下简称“贴现折价”);银行按应付票据面额扣除贴现折价后的余额付给举债企业现款。即贴现折价=票据面值×贴现率×贴现期,贴现实得金额=票价面值-贴现折价。对于贴…  相似文献   

8.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是票据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建设和金融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探讨了发展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意义及风险防范措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韩良儒 《经济师》2002,(10):15-15
一、存在问题1 .业务人员票据基本知识缺乏 ,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等虽然已经实施几年了 ,但是由于基层商业银行对相关业务人员学习培训较少 ,加之岗位变更频繁 ,有些业务人员对银行票据知识缺乏了解 ,思想麻痹 ,操作上不规范。2 .票据承兑审核不严、过度集中风险增加。一是有些基层金融机构在办理承兑业务时 ,不能严格审查企业承兑申请 ,要求提供的资料仅是复印件 ,有些企业把办理汇票作为一种融资手段 ,没有真实的商品交易 ,增加了票据业务风险 ;二是有些金融机构为了保证资金安全 ,票据承兑业务主要集中到…  相似文献   

10.
魏巍 《经济论坛》2003,(24):75-76
从1995年国务院决定在煤炭、电力、冶金、铁路等五个重点行业推行商业汇票后,商业汇票业务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快速增长。票据融资业务发展迅速,成为企业外源融资的重要渠道。在票据融资业务的进展中,也出现了不少值得探讨和关注的问题。下面以石家庄辖区金融机构办理票据融资业务情况为例对有关问题予以探讨。一、票据融资发展迅猛,成为企业外源融资的重要渠道近年来,票据融资发展迅猛,成为企业外源融资的重要渠道,贴现贷款也正成为商业银行一项重要贷款形式。截止到今年6月底,石家庄辖内金融机构累计为辖区内企业开出银行承兑汇票金额82.8…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各地农村信用社票据贴现业务蓬勃兴起。该业务的发展不仅使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多元化,改变了以往农村信用社资产业务单一的状况,而且也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了货币资源的有效配置。但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票据业务,无论是在票据的签发、承兑上,还是在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上,都受多种因素制约而表现为发展滞后。一些农村信用社为扩大该类业务的规模,在办理这项业务时存在业务操作不规范现象,影响汇票的承兑结算,易造成风险隐患。为防范和控制票据业务风险,就票据贴现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的一种结算方式。由于它使用方便快捷,又有银行信用作保证,所以在客户中有较高的信誉,客户也非常愿意使用这种结算方式,因此,其成为企业间商品交易活动的重要结算工具。它的广泛使用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由于持票人可以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贴现银行也可以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其他银行转贴现,或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贴现,为银行和企业融通资金提供了灵活而广阔的空间,对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不断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管理上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就此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按其承兑人的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按其是否带息,分为带息票据和不带息票据.  相似文献   

14.
卢燕平  史振华 《经济师》2002,(8):213-213,215
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方法和手段存在局限性和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加大了承兑汇票业务的信用风险 ;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导致了承兑汇票业务的操作风险。必须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规范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操作 ,加快建立统一、竞争、有序的票据市场和全国性票据查询监控系统 ,减少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翟怀兵 《经济师》2001,(11):293
最近 ,笔者对江苏东台市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并调查了六家企业。调查结果表明 ,各商业银行普遍重视发展银行承兑汇票业务 ,但目前基层银行此项业务的发展状况与国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不相适应 ,对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 ,银行承兑业务亟待加速发展。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1 .银行承兑风险日渐显现 ,业务逐渐收缩。至 2 0 0 0年末 ,东台市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承兑汇票余额 551 3万元 ,比年初减少 650万元 ,下降 1 3 % ,全年累计签发承兑汇票 1 0 92 7…  相似文献   

16.
王小林 《经济师》2013,(1):198-199
为了降低票据业务的风险,保护银行资金安全,文章介绍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办理过程中存在的几种主要风险如道德风险、欺诈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等,具体分析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存在风险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期达到农村信用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浅谈银行承兑汇票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惠芳  李学伟 《经济师》2009,(7):256-257
企业收取银行承兑汇票的比例愈来愈高,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银行承兑汇票既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还有操作风险。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从订立合同、汇票接收审查、汇票日常管理等环节加强银行承兑汇票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7,(2)
近年来银行连续发生的有关票据案件,引起银行监管部门及商业银行的高度关注。如何有效防范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风险,文章展开深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对银行承兑汇票的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由于银行在管理上、操作上会存在较为薄弱的环节,所以通常会存在对汇票进行变造、伪造等欺诈行为的风险。不仅银行本身存在漏洞,相关关联企业有时也会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贴现,从中套取资金谋求利益。本文根据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不同风险的性质、特点和种类进行分析,对于乡音的风险分别提出了防范措施,保障和促进票据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利用汇票、支票等金融票据诈骗财物,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类型犯罪活动。原无锡市某公司负责人严大春签发无资金保证的商业承兑汇票,骗取被害单位巨额财物,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1995年8月底,被告人严大春得知商业承兑汇票在物资贸易中可承兑付款或购物,便与某银行分理处负责人杨某商量后,私刻一枚该银行分理处“业务专用章”,在无资金保证的情况下,指使本公司职员开出三份商业承兑汇票,金额分别为250万元,300万元,250万元,并伪造了一份由杨某署名的所谓“银行担保书”,加盖了伪造的某银行业务专用章。同年9月上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