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游记》的影视改编热潮是由于大众传媒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推动的.真正成功的影视改编应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把握好从原著到现代影视作品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梳理《西游记》影视改编的特点,总结出《西游记》影视改编的现代倾向有:去除封建传统的现代平民化、改变传统风格的娱乐化、创作主旨的直截化和简明化、影视制作效果的多元化等等.  相似文献   

2.
歌曲《兰花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陕北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音乐风格,经过改编后,丰富了音乐篇幅和内容,增强了戏剧色彩,使之更加感人,整个艺术表达更加完整,更加体现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通过对作品风格特点,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等的分析,来深刻理解歌曲的艺术特色,从而能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3.
现代中国声乐界普遍认可的"新民族声乐艺术",其涵义为:"指目前我国音乐(艺术)院校中民族声乐专业为代表的,既不同于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又是在继承并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艺术.其演唱路子宽,适应性强,除演唱民族风格特点教强的歌曲、歌剧等作品外,还可演包括艺术歌曲在内的各类新创作的声乐作品,以及各种民族传统声乐曲目、戏曲唱段等".本文试从戏曲艺术的特点及表演体系入手,就现代民族声乐的学习和训练以及演唱和表演等方面,结合戏曲声乐艺术的相关内容,对戏曲声乐艺术的借鉴价值,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怎样借鉴戏曲声乐艺术等作些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尹盼盼 《活力》2013,(24):56-57
歌曲《兰花花》创作于八十年代末,是一首流传于陕北民歌的信天游,是一首动人的反封建情歌,是陕北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典范之一,歌曲激昂奔放,富有张力,以悲痛深情的情感、叙事手法,分析歌曲的演唱技巧,深刻的表现了歌词内容,《兰花花》以纯朴生动、犀利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者---兰花花,为了追求幸福,她不惜拼上性命,坚决反抗封建礼教的爱情悲剧故事。  相似文献   

5.
郝春红  冯术侠 《活力》2010,(12):224-224
戏曲艺术的发展速度.取决于剧目发展进程的快慢。剧目内容与艺术上的进步。是戏曲预示生命力的前提。如何看待剧目内容与艺术上的进步,需要从两个方面衡量:一是能否及时反映时代精神:二是剧目中的人物是否体现了“深刻经久的特征”.以及是否体现了民族性格。拿评剧发展的历史来说,在清代末期其所以发展极快主要原因有一批代表性的剧目的突起上演,譬如:《重园记》、《三节烈》、《珍珠塔》等。  相似文献   

6.
声乐艺术是人们抒发情感,表达情感,寄托情感的艺术,是人们情感体验的表现.要想完美从容地演唱好一首作品,首先也是最基本地要深入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理解歌词的涵义,歌曲的创作情感等.本文以音乐家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思乡》为例,从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与民族特色,作品的创作特点和音乐风格,以及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准确把握基本情感以及演唱中的情感变化等方面,对这首歌曲进行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影视艺术的发展,电影音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民族音乐作为电影音乐的重要组成元素,在电影音乐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民族音乐电影音乐中应用,二者相辅相成,显示出了特殊又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优势。电影音乐中的民族元素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山歌、小调、地方戏、民族器乐等,本文从民族音乐的器乐、民歌、戏曲三个部分进行分析,探讨了电影音乐中民族音乐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早在1980年元月,四川省群众艺术馆出版了李树广编写的《秀山花灯选集》。书中李树广将《黄杨扁担》的原唱词“下柳州”改为“下酉州”,并在曲谱后加了注释:“原来传唱中的‘柳州’应为‘酉州’,秀山方言读柳,即四川省酉阳县,古代为州府,故称酉州。”他的这一改动,导致了1980年以后出版的《中国民歌第二集》、《中国民歌选400首》、《中国百唱不厌歌曲》等书的仿效刊载,在较大范围内造成了误导,也是导致2000年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某著名歌手把“柳”解释成“酉”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由于人们在文学修养、生活经验、艺术实践、思想个性等方面的差别.对同一首作品所做出的艺术处理也不尽相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是给予一度创作作品更丰富、更完美的补充,它要求演唱者声情并茂,感人肺腑,让歌曲通过演唱得到升华。本文从二度创作的定义、二度创作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及如何做到二度创作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刘芳 《乡镇企业科技》2011,(34):190-190
由于人们在文学修养、生活经验、艺术实践、思想个性等方面的差别.对同一首作品所做出的艺术处理也不尽相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是给予一度创作作品更丰富、更完美的补充,它要求演唱者声情并茂,感人肺腑,让歌曲通过演唱得到升华。本文从二度创作的定义、二度创作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及如何做到二度创作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红灯记》是一部描述中国人民与敌寇不屈不挠作斗争为题材而改编的一部现代京剧.它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以江青为首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而发展起来.这部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我国京剧艺术甚至文艺生活起了一定促进作用.本文从《红灯记》的音乐形态、表现手法及音乐布局来进行分析,借以探讨它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2.
雷娟娟 《企业导报》2012,(2):250-251
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创作的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他创作的几首陕北民歌钢琴曲中最出色的一首。作品的旋律、节奏有其独特的民族特性,在演奏中要把握民族的表现手法,充分展现它的艺术魅力,要强弱对比明显,情感融融。  相似文献   

13.
李芹 《价值工程》2012,31(8):321-322
黎英海是中国第一位完整提出汉族民族和声专家,上个世纪50年代,他为探讨民族的和声,从一百多首民歌中选择了50首进行民族化的音乐再创作,为中国钢琴作品摸索创作路子,取得了世人注目的成绩。本文正是从民族化和声、民族化复调、民族化织体等方面的艺术角度,对黎英海《钢琴小品50首》的民族化特色进行试探性的研讨。  相似文献   

14.
春天的颂歌     
江浩 《活力》2006,(5):218-218
春天是美和希望的象征。古往今来,从巴罗克音乐流派、维也纳古典乐派、浪漫主义乐派到印象主义乐派、现代乐派;从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海顿的清唱剧《四季》、莫扎特的歌曲《渴望春天》、舒伯特的《春天的信念》、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到德彪西的交响组曲《春天》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的舞剧《春之祭》。下面结合几部西方音乐中主要流派里著名作曲家创作的描绘春天的作品加以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王永娟 《活力》2010,(12):262-262
地方戏二人转是东北三省共有的艺术品种.属于走唱类。初期称蹦蹦、莲花落、双玩艺儿、对口唱、双调(条)、边曲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名为二人转:也叫“东北地方戏”或简称“地方戏”。是在莲花落的基础上,吸收东北大秧歌、民歌、东北大鼓、对口相声、什不闲、皮影戏、戏曲和杂技之长,  相似文献   

16.
彭纾闵 《价值工程》2010,29(1):90-91
歌曲作品是词曲作家情感的寄托,是歌曲演唱者酝酿感情的依据。词曲作家谱写的歌曲可称之为首度创作,它为歌曲的演唱者提供了演唱的前提与基础,要想歌曲达到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它还需演唱者对歌曲进行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即对歌曲作品的二度创作,才能把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其艺术的审美价值。如果没有经过二度创作,歌曲作品永远只能以歌谱的形式存在,只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符号系列。演唱者如何进行二度艺术创作呢?其方法可从咬字归韵,训练良好的语言表现能力;感情酝酿,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体验生活,使歌曲表达的情感更深刻、更丰富;善用表情,为歌曲演唱画龙点睛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择取了《曲律》的创作论部分加以论述,试图分析《曲律》在总结戏曲创作理论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何宁波 《活力》2022,(21):16-18
红色歌曲是一种特别的艺术形式,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与红色基因,与伟大建党精神在内涵层面高度契合。传统的经典红色歌曲传唱范围很广,对宣传、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有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创作与发展也遭遇了瓶颈。然而,从红色歌曲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层面来讲,以红色歌曲为载体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是可行的,可以通过红色歌曲教育等多种具体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原富智 《乡镇论坛》2011,(23):34-34
在甘肃省陇西县巩昌镇南门外的一个农家院里,盲人白好寿创作了长篇叙事诗《平凡人生》,编著了《陇西民歌选》、《陇西民间故事集》,整理了以民歌、诗及散文为主的《南山草》。1951年,只有18岁的白好寿在陇西师范毕业的同时,拿到了西北师大中文系的函授文凭。从此便扎根教育20年。当时,全县教师本来就稀缺,风华正茂的白好寿知道,  相似文献   

20.
琵琶,被誉为是中国弹拨乐器之"王",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动听优美的旋律,深受人们的喜爱,琵琶的发展从古至今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历史时期都具有各自的特点.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琵琶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革.如今琵琶从表演形式到演奏技巧上都与传统演奏方式有了很大的不同,多种多样的时尚风情融合现代音乐元素,是琵琶作为古老传统乐器在当今社会中流行发展的新亮点.本文以 《新编十面埋伏》 为例,进一步论述现代流行音乐对琵琶演奏和创作的影响以及琵琶作为民族乐器对流行音乐中"中国风"风格的音乐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