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产品创新在带来利润推动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必须设计相应的监管机制以防范控制金融风险。本文在金融深化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产品创新及风险扩散机制,创新提出了监管深化的概念和初步理论框架。同时针对当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机制改革,分析了当前金融监管深化实践,初步创新探索提出了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监管机制以推动我国金融监管深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伦敦、纽约的金融监管环境,分析了自律监管、监管协调、监管和金融创新关系等问题,总结了国际金融中心金融监管体制发展趋势,为完善我国金融中心的监管体制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扩展和我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金融监管的重要性日益增强,金融监管的复杂性和难度也进一步加大。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我国金融业本身的局限性,导致目前我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不太理想。本文主要从监管目标、监管手段、监管环境、协调机制及市场约束机制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评议,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便能够促进我国金融监管有效性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张辑 《经济问题》2012,(1):100-104
金融监管的效果可由金融产品向量和金融监管向量的点积的期望值来表示,由此构建一个解释金融监管漏洞产生机制的模型。模型的分析表明,不仅有关金融产品的监管力度和范畴不够完善、金融混业经营的分业监管会产生监管漏洞,而且基于金融产品新特性的金融创新以及在监管力度不一的分层监管架构下有监管来源级别的选择权时,也必然会产生监管漏洞。具体应用于我国的金融监管现状,漏洞的产生则主要基于监管方法的局限性和监管力度的不足,而非机制设计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伴随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我国现有金融监管体制的有效性面临挑战.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经济学供求理论,剖析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对金融监管边界的突破,分析金融创新和国际监管标准对我国金融监管制度边界有效性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和建议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现代金融发展的趋势,金融监管制度要顺势而为促其健康发展;通过调整金融监管制度变量,确保金融监管边界对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的有效覆盖;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提高金融监管的运行效率;金融监管制度的安排和创新,要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李坤 《生产力研究》2012,(8):64-65,86
《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十周年了,新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也实行一年多了。对于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新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只是在第九条规定"国务院建立金融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而到目前为止,国务院并没有建立起金融监督管理协调机制,也没有具体的行政法规出台。而现在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也就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我国金融业的现状,又迫切要求我们建立起金融监督管理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不断突破原有监管的约束,在提高金融效率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充分暴露了金融监管的缺陷。当金融风险聚集时,监管机构受监管边界的制约,无法事前或事中及时处置风险,从而错过干预的最佳时机,往往要待金融危机爆发后再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去收拾残局。但直接拓展金融监管的边界,则受到企业自主经营边界的限制,并与现有法律规范相抵触。建立和完善激励相容监管机制,可在不违反现有法律规范前提下,拓展金融监管的边界。  相似文献   

8.
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已使得现代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全球化。由于监管主体的复杂性、监管对象的广泛性以及各个国家利益的冲突和协调,金融监管的国际化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同时,金融监管的国际化趋势也越发明显。  相似文献   

9.
金融监管作为一种管制手段对金融创新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在"博弈"互动过程中,共同促进金融业发展.当前的全球金融风暴并非金融创新被金融异化了,而是我们没有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创新泛滥、监管缺乏,二者不能有效匹配.对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协调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做到:(1)金融创新不可废,金融监管应进步;(2)在"维稳"的前提下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未来中国的发展依然要坚持以市场为核心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有涉外金融监管制度难以满足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监管要求,导致了法律制度滞后于金融改革开放进程、监管手段不足、分业监管体制造成的不同监管机构之间难以协调以及国际合作形式单一化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现有的监管模式难以平衡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的关系,亦无法满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涉外金融监管方面的改革要求。应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采取综合性、国际性的监管策略,加强对金融风险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5,(8)
我国对于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监管和法律规制尚处于起步阶段,影子银行监管套利的运行模式主要是通过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非金融机构、民间金融系统及传统金融体系内部出表化运营所衍生的表外业务来实现。文章通过对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现行的机构和其运行模式下的监管套利成因及法律规制现状的分析,提出对于我国目前影子银行监管法律规制的改进应当重新确立构建金融监管的边界,统一协调监管机制,建立健全金融法律体系,推动利率市场化,削弱影子银行监管套利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与监管缺失密切相关,过度信奉自由化是金融监管失灵的深层根源,监管重叠和真空是金融监管失灵的直接根源,监管力量与金融发展不相适应是金融监管失灵的外在根源。当前,美国正不断强化金融监管,我国应吸收此次金融危机中的监管教训,正确处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促进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的平衡与和谐统一;加强监管的合作与衔接,改进监管方法与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监管合作,以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有效金融监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效金融监管 ,是指能够通过监管使建立金融制度的目的充分实现的金融监管 ,它是有效金融制度的组成部分 ,也是有效金融制度的必要条件。目前 ,我国的金融监管不是一种有效监管 ,而只是一种存在诸多缺陷的权力监管。要使我国金融监管成为一种有效监管 ,必须将目前的权力监管转化为权威监管 ,即监管当局的监管基础要建立在其监管措施具有技术合理性、符合技术指标的内在规定性之上 ,而不是建立在行政权力之上。对金融监管基础、金融监管环境、金融监管体系及手段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是建立权威监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左连村  刘婧 《经济前沿》2013,4(5):79-90
加拿大是国际上公认的金融业相对稳健的国家,这得益于加拿大传统的稳健经营风格及其行之有效的金融监管制度。研究加拿大金融监管制度及其特点,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加拿大金融监管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探讨加拿大两级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和以风险为核心的金融监管框架,概括了加拿大金融监管的主要特点,包括金融实践推动性、独立监管与协调监管的一体性、抗风险性、功能监管和弹性监管、金融监管法制化以及独特的金融监管理念。借鉴加拿大的经验,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应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包括:监管模式应由分业的机构监管向混业的功能监管转变,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价机制和操作规范,提高金融监管机构间的协调性,加强金融立法,完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依法监管。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随着我国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更大的考验。基于进化博弈视角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应该改变高成本、低效率的传统监管模式,鼓励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机构创新积极性,并合理地设置金融监管机构处罚机制,从而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竞争力,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方金融的监管分权试验已经开始,但尚未完全铺开,从既有的分权实践、未来发展与理论研究来看,此时在地方金融监管分权"授予-行使"的框架下、展开对地方金融监管协同问题的研究实属必要。研究之展开须从既往笼统性阐述向微观细化转换,具体是地方金融监管协同应涵括哪些内容应予以厘清,究竟是仅仅涵括监管执法实践中的协同,抑或是将监管权授予中的协同纳入其统摄之列。同时结合金融监管事项在不同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分配与授予,明晰地方金融监管权"行使"中协同的三种基本类型:监管协助、监管协调、监管协作。是故,我国地方金融监管协同机制构建实践及其思路的阐明,须以地方金融监管权的授予与行使中的协同,以及行使中协同的类型为理论基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相互联系的趋势不断加强,金融领域的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各国的金融监管改革成为关注的焦点。面对金融自由化的强烈冲击,我国又该如何做出积极回应。笔者认为我国的金融监管改革应从监管的理念,监管的职能和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变革,建立起金融自由化环境下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金融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8.
独立银监会的成立可能带来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之间的协调成本增大、造成一定程度的监管资源浪费以及在处置地方金融机构风险时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该文探讨了通过建立银监会与中央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和金融稳定的协调机制、尽快落实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协调制度、对农村信用社采取与商业银行不同的监管模式以及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建立分级存款保险制度等措施,完善银监会成立以后的监管制度安排,以使改革能够发挥其预期功效。  相似文献   

19.
陆鹏 《新经济》2022,(4):91-94
关于金融监管体制的选择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和政策界讨论和研究的重点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开放不断扩大,金融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金融创新不断提速,金融产品日趋多样化,我国现有金融监管模式是否能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这可能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实现经济金融共荣共生的一把重要钥匙。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金融监管模式改革的动因。混业经营大趋势导致监管空白问题、金融市场分割导致监管效率低下、互联网金融创新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是我国金融监管模式改革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金融服务行业基本上延续两条创新发展路径:金融需求与科技深化,且历经了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阶段。当前,金融科技深度嵌入金融服务行业,并通过市场与政府资源配置形成了“双重法则”,即金融科技通过市场化创新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同样给我国统一大市场的金融监管体系带来了挑战,亟待通过政府配置实施金融监管,因为金融科技“混业性”与金融监管“分业性”存在发展冲突,金融科技“去中心化”与金融监管“趋中心化”存有逻辑分野,金融科技“风险复杂化”与金融监管“目标分散化”具有现实矛盾。因此,通过重点比较中外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与监管体系的异同,重构我国统一金融科技大市场的监管体系:变革金融监管理念,对金融科技实施统一监管;创新金融监管工具,稳步推进“监管沙盒”建设;调整金融监管目标,防范金融风险并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