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曦  张弢 《杭州研究》2009,(4):78-83
农地城市流转是城市化过程中普遍现象。目前,在城市化农地流转过程中,明显存在决策失衡、评估失准等问题。城市化农地流转法治化是城市化进程中农地流转治理法治化的必然要求,是保证农地流转各方利益的现实需要。城市化农地流转法治化有合法化和合理化两个方面的要求。本文重点分析了城市化农地流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农地流转问题法治化的动因,并提出了城市化农地流转法治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石磊 《理论观察》2012,(6):29-30
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在于法治,即用法治的思维管理社会事务,用善治的方法处理社会问题,改变现有的不适应社会管理创新的治理范式,按照"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公平化待遇"的原则和要求树立"以人为本"、"法律至上"、"服务大众""、"和谐共生"的理念,关注民本、惠及民利、维护民权、保障民安。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方针的回顾与重新思考,提出我国城市化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复合型城市化道路,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因地制宜的进行城市化,进一步发挥中小城市的规模与聚集效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等.  相似文献   

4.
城市管理观念是随着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而形成的。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发展在各个不同阶段均呈现出相似的问题:从人口的剧增、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形态的改观,到不堪重负的城市基础设施、破碎的邻里关系以及恶化的环境,从城市化到反城市化,从中心区的高度繁荣到中心城空壳化,从城市政府的政治经济地位及独立性日益提高,到城市中市民社会逐渐形成,城市运行更趋近于商业化的机制,整个城市的运行方式发生变化,城市政府从城市的“统治”、“管理”,变成福利分配和公共服务的“提供”,继而向促进、引导经济发展及公共服务的“鼓励”角色转变。城市管理不是一套规章制度,而是一个综合的社会过程,即政府协调非正式组织、私人利益集团,实现集体目标的过程,是政府与市民、社会公共部门与私营机构的互动过程,它反映了政权与市民社会、传统的约束与被约束、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5.
6.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新农村”和“城市化”,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命题,却又总是时时透露出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必要把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找出其中深层次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进社会主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新农村"和"城市化",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命题,却又总是时时透露出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必要把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找出其中深层次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深圳农村城市化探析——农民、准市民、市民的角色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红梅 《特区经济》2005,(6):145-146
深圳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工业化程度较高,农村城市化进程很快。1980年刚建立深圳经济特区时,城市人口仅1万人,农村人口为30万人,城市和农村的人口比例为1:30,城区面积也仅3km2。随着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水平得到提高,经济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由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二产业  相似文献   

10.
与全国的水平相比,江苏人口城市化经历了特殊的N型发展轨迹,其内在的原因在于改革前国家战略规划的抑制和改革后苏南模式的兴衰。在中央和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推动下,江苏的空间城市化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经历了以小城镇建设为重心和以地级城市为中心两个不同阶段。在人口城市化方面.90年代中期伊始的城市化机制无益于解决一大批跨区域流动人口的异地城市化;在空间城市化方面.目前的城市化机制造成了“假性城市化”和“南城北乡”空间格局。这些问题的主要影响于它改变了社会的二元结构问题的表现方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智慧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一、城市化概念及趋势所谓城市化,按照《布莱克威尔社会学词典》的定义,是指在以非农业性为特征的社区(即城市)人口集中的过程,在这些城市中,生产主要是围绕服务和商品而设置的。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就出现了城市。最早的城市一般由贵族住所、王室宗庙、祭祀礼仪中心、防御城墙及为贵族服务人员和士兵所构成。这些城市一般称为“都邑”或“城堡”。真正的“城市”发生起源于农业和手工业相脱离的人类第二次劳动分工。农业经济时代后期,农业生产已经能够提供超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粮食和其他食物,这就使得人口中的一部分人能从事其他非农…  相似文献   

12.
吴丽 《发展》2014,(4):91-92
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现象。国外许多国家在进行城市化的过程中,均结合其实际国情,坚持法治化、"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了城市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同步推进的路径,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它们的成功经验,为中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了可贵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使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进行了因素关联分析研究,并以浙江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为样本,提出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子系统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任广章 《理论观察》2022,(12):93-96
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是以法治思想为指导,以法治手段为依托,以法治思维考察市域社会治理问题,是依法治市的集中体现。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践探索,既有以绿色发展引领、科技手段运用和“枫桥经验”相结合的可鉴举措,也有法治思维缺失、法治能力不足和治理格局不调的影响因素。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路径优化应当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从发挥立法权优势,完善法律规范体系、健全行政执行体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将非诉纠纷解决机制前置,优化纠纷调处机制和加强普法宣传及法律援助工作四个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依法治国"的主题,社区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实现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力量。通过对社区社会组织在法治化背景下发展现状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可以更好的实现社会组织作为多元治理主体对社区的治理,激发社会活力,构建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6.
17.
日本二战后的经济较长时间地保持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和房地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经济增长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城市化显著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并对房价形成支撑;金融支持对房地产价格有显著的助推作用;日本房地产泡沫形成和破灭又重挫了日本经济。这意味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需要正确处理其与经济增长、房地产业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城市化特点与城市化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从人口密度、城市密度、城乡人口结构三个方面观察城市化现象从而东西部城市化存在较大差异的见解。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更多地表现为农民大量外出务工从而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导致城市人口比重相对提高带来的城市化现象。作者认为 ,从效率更高并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合的要求出发 ,西部地区城市化宜采取大城市与城市圈结合的战略 ,即 ,优先发展大城市 ,并以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为轴心 ,以轻轨交通、通勤铁道、高速公路为纽带 ,在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工业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 ,发展若干发达的城市群、城市圈 ;不宜遍地开花的、脱离工业化和经济基础孤立的发展小城镇。作者强调 ,中国的城市化也要走一条非均衡协调发展道路 ,并认为 ,相当长时间内 ,外资、内资、产业、要素、人口还会继续向东部聚集 ,但从资源承载能力和系统平衡要求出发 ,特别是从中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出发 ,中国城市化发展也已经到了需要关注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李子旸 《新财经》2007,(11):78-79
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有意识地把城市化确立为明确的政策目标,才能摆脱被动的局面。而这,也正是解决目前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宏观调控是一种客观必然,是各种类型国家都具有的共同职能。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有效的自发性调节机制,其主要功能有经济利益的调节、信息传递、激励以及竞争,因此被亚当·斯密称为“看不见的手”。这只“看不见的手”无法克服经济周期性波动、社会总体运行失衡、垄断、环境污染以及社会分配不公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而市场机制的这种缺陷就成为国家公权力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宏观调控的主要动因,宏观调控职能也就成为现代国家管理经济的主要职能之一。市场机制自身具有良好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