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四川丘陵地区农业资源匮乏、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难点和关键点。[方法]文章以丘陵低山区遂宁市为例,从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遂宁市大部分地区很难通过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解放出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且外出人口众多;第二产业在增加遂宁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同时也有向外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需求;第三产业未来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潜力较大。[结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造第一产业结构,挖掘劳动力就业潜力;优化第二产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扩展劳动力吸纳空间,实现三产互动和增加就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安徽经济发展的一大主要问题,并且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一条快捷又廉价的道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由于体制转变、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能够并且愿意大量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的产业转移。一方面向第二产业转移,从事工业、建筑业;另一方面向第三产业转移,主要从事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等。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不仅为规模经营、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条件,而且通过劳动力转移形成人口流动,均衡劳动力资源在部门和地区之…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伴随着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各国现代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相适应,劳动力也有一个产业间转移的过程.考察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行工业化国家农村劳动力以梯度转移模式为主.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也移呈现出跳跃转移的特征和趋势.基于这一趋势和我国国情,加速城市化,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但在对剩余量的估计上,人们的说法大相径庭。对农村劳动力剩余程度的估计有两条思路:一是“倒思路”,即从剩余量的估计开始,余下便是农村可以容纳的有效劳动量;一是“正思路”,即从农村可以容纳的劳动力的计算开始,再推导出剩余量和剩余率。按照“倒思路”的常见说法,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的时间(折算劳动力)为1亿人左右。我国有农户1.85亿,平均每户剩  相似文献   

5.
一、是农业劳动力剩余还是农村劳动力剩余近年来,随着对农业问题的研究拓广到整个农村领域,农业劳动力剩余问题也被称为农村劳动力剩余。但确切地说,农业是一种产业,农村表示区域。农业与其它产业相对,农村与城市相对。说农业劳动力存在剩余,意味着在现有条件下农业内部无法容纳全部农业劳动力供给,因而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主要依靠产业间的转移。而说农村劳动力剩余,意味着在现有条件下农村范围内无法容纳全部农村劳动力供给,因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主要依靠乡城间的转移。两者在概念上是不能混淆的。  相似文献   

6.
一、农村劳动力的分布和剩余劳动力流动特点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4.4亿多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等)劳动力3.3亿,占75%;从事第二产业的(工业、建筑业等)5456万人,占12.4%;从事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5544万人,占12.6%。从中可以看出,经过十几年的农村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中的分布格局有了很大变化,但总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农业“人口红利”及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随机成本前沿分析中投入需求函数,根据1990年~2009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四川省农业劳动力的使用效率和剩余情况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显示:四川省农业劳动力利用率增长非常显著,从1990年的28.77%上升到2009年的65.9%,但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计731万人。在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进一步分析表明:农业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省内第二、三产业转移,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以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等服务业。最近几年,省内制造业和建筑业对劳动力的大幅吸纳逐渐取代了早期较大规模的劳动力省外流出。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宏观经济影响呈现较大波动,对政府合理引导以及防范农村劳动力回流都是很大挑战。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其好处主要有三点:一是可以安排大批剩余劳动力就业.据了解遂宁市农村一般剩余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35—55%,这些剩余劳动力除了发展乡镇企业容纳一部份外,发展庭院经济也是一个好门路,老弱病残劳力均可各得其所.它不仅解决了部份剩余劳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进行,内蒙古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内蒙古也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既为内蒙古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又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农村形成了巨大压力。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有效的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了通过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创造外部就业机会 ;通过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和乡镇企业 ,增强农业内部消化吸收能力 ;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等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劳动力产业间的有序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后起工业化国家,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劳动力过剩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任务,党和政府在做出决策时,要把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就业作为最重要的指导方针,要选择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劳动力产业间转移模式,即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其与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相匹配。  相似文献   

12.
三化联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思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当前农村发展的实践看 ,农村市场需求不旺 ,农民收入增长趋缓 ,都成为困扰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所在。发达国家多年的实践已证明了一点 ,即农业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农业本身 ,而是要依靠与农业相关的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而二、三产业的发展 ,需要农业为之提供相应的要素支撑 ,尤其是剩余劳动力的支撑。从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看 ,前景并不乐观。根据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法的推算 ,1 998年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达到 1 .5 2亿 ,2 0 0 0年底预计达 1 .8亿。在传统二元经济体制的阻挠下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隐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固定时期测算法对四川大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进行了测算,借助EVIEWS软件拟合了预测模型;依托四川省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用年龄移算法对农村劳动力供给进行了测算与预测,进而对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进行判断和预测,并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促进了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 ,推动了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在这个转移大军中 ,有相当数量的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选择了早出晚归的就地转移的方式 ,这极大地制约了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因此 ,研究已就地转移的劳动力 ① 向城市迁移的意愿和影响因素 ,对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本文在对浙江省已就地转移的劳动力迁移意愿调查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当前影响这些就地转移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有利因素和不…  相似文献   

15.
四川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省,农业剩余劳动力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增多。全省各地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来抓,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据35个县的3.6万个农村劳动力抽样调查测算,今年全省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已达到1230万,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77%,并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 《农村经济》2004,(7):91-9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剩余劳动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只有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地、大量地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才能有效提出农民收入。而实现农材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城市要有中够的劳动密集型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转移出来的农材劳动力必须有较高的素质,以适应城市的工作,农材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取决于农材教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本文利用四川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有关农业普查数据,分析了四川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及特征,准确把握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与转移的基本态势,探索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寻找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与转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当前,普遍认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途径无非有三:一是适当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使农业内部就业得以深化;二是通过农村工业化,为乡村劳动力提供非农业就业机会,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三是通过城市二、三产业发展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本文认为,在目前第二、三种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劳动力到底剩余多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会随着劳动力的转移而发生变化。本文通过计算农业从业人员和当前农业生产所实际需要的劳动力之间的差距,估算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并从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方面分析了其结构。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大约剩余1.1亿,其中,40岁以上的占50%,女性占55.37%,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的占42.96%。中国目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已难以满足当前非农产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合理推进四川重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对策漆雁斌何训坤杨国先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及转移面临的困难与矛盾四川省、重庆市原是一个人口和农业大省(以下称川渝),农村劳动力资源特别丰富。据四川省统计年鉴显示:①川渝从1991年到1995年,剩余劳动力维持在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