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蓝若琏 《经济师》2000,(6):15-17
失业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内的一个重大宏观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与社会的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连。本文分析了失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失业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设想 ,以保持适度失业率水平。一、失业对我国经济及社会的影响1、高失业率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失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而高失业率是需要警惕的 ,因为它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一是对于国民经济发展造成障碍。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负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人均资源短缺与劳动力总量相对过剩,是我国现阶段一个基本国情.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增长方武的逐步转变,我国的失业问是日益凸显并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已构成对我国今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尖锐挑战.为了能够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本文以目前中国的失业现状为依据,从人口、企业、劳动者、科技等多方面找出原因,并试着提出了治理失业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玉杰 《经济师》2000,(11):50-5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劳动者下岗或失业现象日益增多 ,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必须密切关注并切实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文章深入探讨了失业对劳动者心理的影响作用 ,分析了制约劳动者失业心理承受力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提高劳动者失业心理承受力的若干建议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三次产业间的结构性失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海 《经济纵横》1999,(8):40-42
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社会、经济问题之一。一般认为,我国当前的失业既有经济不景气所造成的周期性失业,也有产业、行业结构调整所导致的结构性失业。目前,更多的研究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刺激经济增长以提高就业的总水平上,对我国作为一个转型国家所出现的结构性失业讨...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7,(12)
失业是世界性的重大经济问题,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中也是必然存在的。我国失业问题是长期持久的问题,它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失业问题逐渐明显。如何降低失业率,保持社会经济的繁荣,维护社会的稳定,是我国目前必须正视和加以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论述目前我国失业的现状和原因,总结出了如何应对我国失业问题的相关对策,通过这些应对措施我国失业问题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控制失业是目前各国政府和理论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上人口政策的失误和就业方面遗留的问题逐渐暴露,失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恩平 《经济论坛》1995,(13):18-20
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我国的失业问题已从原来的隐蔽形式转化为公开的现象,对失业承受力的研究也日益成为社会经济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失业承受力有微观、宏观之分。一般来说,影响社会失业承受力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经济保障力,由家庭经济保障和社会失业保障构成。失业者的经济保障力越强,失业造成的个人生活影响越小,失业承受力就越大,反之,承受力就越小;二是失业损失程度,由失业损失评价和  相似文献   

8.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失业率出现上升迹象。如何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化解失业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危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上海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实施效果的考察,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肖国华 《经济师》2003,(8):252-252
文章指出 ,由于我国在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和加强基金征缴工作方面还存在着适用范围窄、基金承受力弱和统筹程度不高等弊端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失业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因此 ,探讨建立我国统一、高效、多方位的失业保障制度体系 ,充分发挥失业保障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就成为我国当前失业及保障制度改革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泽填 《财经科学》2006,(3):117-12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失业已成为我国一种普遍现象,并对经济、社会乃至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我国失业统计尚不健全,无法准确、及时地反映失业状况,因而不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不能为宏观调控和就业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因此,有必要根据新的形势,从失业统计的最终目的及任务出发,立足国情,同时借鉴国际标准,完善我国的失业统计制度.  相似文献   

11.
乐章 《经济管理》2007,(21):14-17
随着从计划向市场的经济与社会全面转型,不同形式的就业风险在不断增大。政府和社会都在为变风险失业为安全失业做出种种努力。如何通过强调政府责任、规范失业保险、加快立法进程等途径以促进就业、缓解就业风险,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让广大劳动人民群众都有事做,有饭吃,能安居乐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要求。就业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更是重大、长远的战略问题,实现充分就业一直是我国政府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失业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与社会制度无关,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不可避免的产物。失业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中包含着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阜新市失业劳动力众多,就业问题突出,就业形势严峻,这已经成为影响阜新经济转型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和对策不断地扩大就业,逐步解决就业问题,消除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不利因素,真正建立起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就业公平与我国转型期失业下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贯彻就业公平原则要首先全力贯彻经济公平,并纳入社会公平,最终使经济公平服务于和服从于社会公平,我国转型期失业下岗现象在一定意义上符合经济公平,但又存在着大量经济和社会公平问题,要实现公平就业,政府应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4.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进一步关注下岗职工的心理承受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加之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够健全,国有企业工人的下岗、失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能否处理好这一问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心理承受力研究,就显得相当重要。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应的统计检验、分析,论述了国有企业内各类人员对下岗和再就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从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的常态、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的成因、资本主义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医治失业问题的办法四个角度,对凯恩斯的失业理论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并且对其进行评述。认为凯恩斯的失业理论对破解当前我国失业难题的启示有两点:一是大力扶持民间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民间经济对就业的拉动效应;二是扩大消费需求,带动经济与就业的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16.
改进就业与失业统计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我国就业与失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按照现代经济理论和国际统计惯例,对就业、失业及相关范畴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我国的就业、失业统计方法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失业人口众多 ,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很大。特别是在现阶段失业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 ,很容易引发社会震荡。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工程 ,对于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所以 ,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努力寻找就业契机 ,并实施有针对性的系列措施 ,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未来的十几年,中国将面临严峻的总量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问题。总量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都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长期增长。结构性失业阻碍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消除,从而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除了人口基数大之外,赶超战略是我国总量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最主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长期和短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析我国当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凤 《经济师》2007,(1):33-34
当前我国的失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问题,是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事。我国的失业明显具有结构性失业的特征,受到诸如经济体制转换、二元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资本深化过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我国当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深化对失业问题的认识,同时有助于提出解决失业问题的切实可行、有实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就业和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特别是大学生、农民工、困难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则会对社会和谐、稳定带来较大的影响。失业保险制度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就业和再就业的矛盾,由于失业保障制度具有保生活、促就业及防失业的功能,所以针对当前就业和再就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对失业保险制度进行完善,从而将其促就业功能更好的发挥出来,这对于解决当前就业问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文章从加强失业保障制度促进再就业功能的必要性入手,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在促进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再就业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