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理论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界的活动,强调人类对自然界的单方面索取.轻视自然界对人类的制约.因而无法解决生态问题。笔者认为,生产力是人类为谋取生存条件而从事的变革人类和自然界关系的双向活动。生态因素是生产力的内在要素。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生态、科技和管理是现代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
孙兆臣  邱凡 《当代经济》2006,(21):12-13
公元2006年4月3日,春风和煦,万物复苏,自然界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3.
自然界的演化和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都在折射着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在折射的历史上出现了从和谐共处到失去稳固关系、再到新模式的和谐进步的关系过程中。由于最初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原始社会才会出现自然界和人类和平共处的景象。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社会的生产力有了飞跃性的质的变化,人类开始大肆的利用自然资源,由于没有对自然界在存有畏惧之心,人类开始破坏和自然界融洽相处的主体。开始了对自然界的征服,进行了具有破坏性的掠夺,最终变成了人类要面对对自然界做出可恶的、可悲的后果——自然界资源迅速枯竭。自然界的资源枯萎使得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损,有的甚至是自然界自身无法恢复的地步。人类则要面对能源的枯竭、空气环境的污染、气候问题等等。其中人类可以自己努力一下就可以改变的就是土地沙漠化这一自然界还给人类的恶果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艳辉 《经济学家》2006,(1):125-126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矿产资源;另一部分虽然可以再生,比如粮食、水果、蔬菜等,但它们的增长要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生产、生活资料和舒适的生活、休闲空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只能是一定的。人类需求的增长必须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相适应,人类的生产和消费必须以最小的环境和资源代价来进行。在维护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应当通过维护自然界的平衡,以保证人类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与和谐共…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7,(6)
随着科学技术与工业革命的发展,在为人类社会创造便利与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人类所处的自然界带来不可磨灭的破坏,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文章运用生态视角分析了福克纳的《熊》,发现他将自然界放在了比人类更加高的位置,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升到了道德的高度。这部作品对人类的生态启示是只要人类回归到自然,善待自然,人类就能长久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相似文献   

6.
巨大卷轴是如何生成的?梦幻五环怎样瞬间立起?人类在蔚蓝色星球上漫步又是如何做到的?让我们来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7.
要发展,更要保护。纵观过去,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与自然界不断冲突的历史。人类为了求生存,改善生存条件,就不断地向自然索取,甚至有时是过度的索取。对此,自然界不时以洪水、干旱、沙漠等灾  相似文献   

8.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自然界外部性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外部环境,自然界的负外部性严重制约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应充分利用市场与政府的双向施力,力促自然界负外部性内部化。  相似文献   

9.
1988年,一本由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池田大作与罗马俱乐部创始人贝恰博士的谈话录——《二十一世纪的警钟))中文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这个为21世纪敲响的“警钟”,一时间警醒了许多人。人与自然界究竟谁在支配谁?人类在往何处去?人类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这不仅引起哲学家、环境学家、地理学家、人类学家的关注,在社会、经济、文化、宗教、  相似文献   

10.
高翔 《经济师》2000,(11):127-127,157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与自然界应保持和谐统一 ,这一“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思想。工业社会对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使人类的生存面临危机 ,要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 ,必须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保持步调一致 ,这样才能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使人类永续生存。  相似文献   

11.
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人类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需要和谐共处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保护好大自然,力求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和得以向前发展的基础,因此,自然界的生命现象,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了自然科学和哲学所共同关注的根本问题。在当代全球范围内生态大幅度遭到破坏的状况下,人们对“人、社会 、自然”的关系重新加以理性的审视,发出了“拯救地球,拯救森林,拯救人类自己”的共同呼声。这不由得让我们又重新想起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的警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  相似文献   

12.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可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是人类谋取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物质来源,是社会生产的自然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自然资源的状况如何,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而根据其禀赋条件的优劣、存量的多寡以及一个地区对当地或外地资源的仰赖程度所构建的产业经济特征,从地理经济学的角度将区域划分为资源型经济区或资源约束型经济区。  相似文献   

13.
人类向来就不是自然大千世界的主宰者。2009年,八八水灾重创台湾,省思缘由,是天灾也是人祸。如果无法从灾难中记取教训,灾难永远无法停止。古代人智慧结晶"天人合一",是人类与大地永续经营的天然法则。从"心"做起,净化人心,建立人类的环保心灵,方是终止灾难的关键。万物是人类生存的主体,懂得疼惜,才能久远。处处留心皆学问,花开花落尽禅机,万物静观皆自得,一切莫名的感动与行动都是生命的活泉。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是恩格斯对人类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演变过程一种有分量的科学总结。这个总结严肃地告诉我们,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自然界本身的发展是有序的即有理性的,人类在向大自然谋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时,只能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否则,必然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同时还告诉我们,人类在现实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必须摒弃“人定胜天”即人统治自然、征服自然的价值观,因为这种价值观将人与自然摆在对立或对抗的地位;而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的价值观。应当说,后种价值观,正是我们目前所奉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相应的一切策略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叶翔 《经济》2011,(11):106-107
地载万物,地生万物,土地乃至整个国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西藏日喀则地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尤其是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日喀则地区国土资源局不断  相似文献   

16.
新论荟萃     
应重新定义生产力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刘振英在《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说,自从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提出生产力是“人们同自然界作斗争以及利用自然界来生产物质资料”之后,我们对生产力的表述均由此而来。如,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跟生产资料 (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相结合而构成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人是生产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人类征服自然界的程度”。事实上,我们给生产力所下的定义,不仅不符合马克…  相似文献   

17.
"自然报复论"是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中备受瞩目的思想,也是至今对人类生活发挥着重大指导意义的理论观点.恩格斯用比喻的说法形象生动的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认识,他认为人类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充分维持自然界原有的平衡,才能确保人与自然真正的和谐相处,否则,必将遭受自然界强有力的报复,引发人类生存环境的重大危机.本文主要以恩格斯的"自然报复论"观点为主线,结合历史和现实,首先探究当代社会自然现状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危机;其次浅析陷入自然报复的主要根源;最后为如何走出当下自然报复,改善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最终通过研究,力求对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以及"自然报复论"观点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解读及运用.  相似文献   

18.
《时代经贸》2010,(4):I0015-I0016
春意盎然,万物复苏,正如著名医典《黄帝内经》里所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阳春三月正是人体调养身体五脏大好良机,而按照中医“四季侧重”的养生原则,春季补五脏应以养肝为先。四季之中,春天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木性,因而春气通肝,春季易使肝旺。而肝脏在人体内是主理疏泄与藏血,  相似文献   

19.
柳泽民 《经济师》2011,(11):24-25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面临来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身的双重挑战。自然界是人生存于其中的物质系统,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是人的自然存在的基础。人类社会是人生存的社会关系系统,是人与人的联系的网络,是人的社会存在的基础。物质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然而这一基本条件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在资本贪欲驱使下而失去控制的世界理性化进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面临重大威胁的深层根源。对理性和资本的有效驾御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20.
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的发展失衡。生产与消费的过程就是资源及环境资本被消耗掉的过程。人类的生产与消费对自然界的干预强度如果超过了自然界的自我更新能力,结果就导致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使人类面临生态危机。因此,通过可持续生产,变现有的产生污染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