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伊始,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以确保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2004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4.1亿元,增长6.7%,增速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农业、牧业、渔业产值分别为70.5亿元、64.6亿元、2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3%、15%、0.8%,林业产值0.7亿元,减28.1%。  相似文献   

2.
德令哈市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诞生、成长起来的一座戈壁新城。建市10年来,全市各族人民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艰苦创业,锐意进取,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998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900O万元,比1988年增长15O.520,年均递增9.Og%。(其中,第一产业4337万元,第二产业6011万元,第三产业8652万元);市属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568万元,比1988年增长99.13%;财政收入IO05万元。一、农牧业基础巩固,农村牧区经济全面发展建市以来,从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目…  相似文献   

3.
巴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与陕西汉中和四川广元、南充、达州接壤,辖巴州、南江、通江、平昌一区三县,188个乡镇.1.23万平方公里。巴中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大市,全市总人口398.57万.其中农业人口328.92万人.农村富裕劳动力近100万人。2008年全市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11.5万人,其中向外劳务输出97.7万人,外派劳务722人,实现劳务收入51.8亿元,同比增长8.6亿元。增长19.9%.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我市农业连续减收,1998年粮豆薯总产比上年减少14万吨,减幅为10.2%,农村经济总收入减少6.2亿元,减幅为13.1%;农村人均纯收入减少44.6元;减幅为回.7%;1999年粮豆薯总产比上年减少12万吨,减幅为9.7%,农村经济总收入减少7.7亿元,减幅为18.8%,农村人均纯收入减少255元,减幅为10.1%。究其原因,受灾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农产品销售难。到1999年全市粮食部门库存已超过60亿斤,农民手中有6.7万吨麦豆售不出去。部分农产品销售难,价格低,使农民收入减少,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最近,笔者就这…  相似文献   

5.
2005年重庆市农村经济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重庆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共重庆市委二届七次全会的决议,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凋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有效抵御动物疫情和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确保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和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据初步统计:2005年重庆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9.3元,增加298.9元,同比增长11.9%;农村经济总量1110亿元,增长9.7%;农业增加值463.5亿元,增长4.4%;粮食总产量1168.2万吨,增产23.6万吨,增长2.1%。  相似文献   

6.
《唐山经济》2005,(12):23-25
今年,遵化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不断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着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实现了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截至10月底,该市农业增加值完成16.26亿元,同比增长9.7%;粮食总产23.56万吨,同比增长5.5%;农民人均纯收入4009元,同比增长12.2%;农产品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同比增长70.5%。  相似文献   

7.
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重庆市的非公有制经济近年来发展较快。2006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60万个。增长速度超过15%;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增长1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高出全市生产总值增加率6个百分点,其中增加值占全市GDP53.1%,比上年提高近1.3个百分点。到2006年11月,非公有制经济完成投资1152.84亿元,增长22%,占投资总量的59.3%;出口达到19.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的57.9%。2006年,非公有制经济纳税超过230亿元,增长40%以上,成为全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从业人员新增40万人。达到605万人,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成为新增就业的主渠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仅2006年大旱累计捐赠就达3600多万元。实践证明,重庆非公有制经济继续以高于全市经济增长速度的水平发展,已成为重庆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全市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都作出了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8.
《广西经济》2005,(8):40-40
从2004年起.梧州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企业联动、专业村带动、销售队伍拉动、劳务输出驱动和基础设施推动”五大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200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81.5亿元,同比增长9.1%;在国民经济收入中第一产业实现46.68亿元,同比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2292元,比上年增加285元.增长14.2%,增量及增幅均位居全区前列。  相似文献   

9.
结合实际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今年“两会”,“三农”问题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巢湖市作为安徽省的农业大市。全国人大代表、巢湖市委书记十分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巢湖实际。把发展农村经济与发展县域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经济主体多元化,着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重视和加强民生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0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45亿元,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3317元。增长13.6%。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我区各地各部门围绕党中央关于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面落实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一、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007年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264.6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幅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增加值682.1亿元.增长7.4%;林业增加值74.9亿元.增长11.7%;渔业增加值122.2亿元.增长5.7%;牧业增加值376.4亿元,增长1.8%.增幅回落5.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任洪源 《天津经济》2008,(11):23-24
一、天津经济运行走势明年将出现拐点 (一)今年前三季度天津经济整体稳步发展 全市生产总值(GDP)完成4623.93亿元,增长16.4%,比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83.16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793.95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1746.82亿元,增长14.5%。全市新增就业30.89万人,增长27.5%。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发展为主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龙型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农业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提高。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9.3亿元,增长5.1%,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  相似文献   

13.
夏卫凯 《发展》2007,(6):29-30
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把劳务输出作为破解“三农难题”、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产业来抓。2006年,全市共输转劳动力37.2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25.1万人次,常年性输出18.59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劳务输出已成为全市经济中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品牌过硬、极具活力的当家产业,也是农民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安徽省太湖县农村信用联社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精心打造“品牌”服务,积极为经济金融协调快速发展搭建平台,成为太湖县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金融支撑。截至2007年6月底,各项存款余额达96130万元,同比增长14289万元,增加1259万元,完成季度增长计划120%,年增长计划99.7%。其中储蓄存款余额81226万元;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们对邯郸市农村庭院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门调查.旨在充分利用农村庭院的闲散土地.广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小康建设。据本次调查显示,全市庭院经济总收入21.74亿元,占全市农村经济纯收入191.7亿元的11.48%,人均增收317元。我们深深感到.庭院经济是一种投资小,风险低、效益高、资源利用充分的综合性经济,依然是当前条件下,我市农村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方寸之地,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6.
《上海集体经济》2006,(3):38-41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近年来,各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正在苏州农村兴起。到2005年底的统计,全市这类合作组织共有916个,入社农户23.59万户,占总户数的21.57%;年收益总金额10.6亿元,户均4493元。尽管就总体而言,这一新生事物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然而它们已在探索农村制度创新、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受广大农民的拥戴和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由此也显示了它们得以生存发展的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属淮北平原地区,是以农为主的省辖市,下辖四县一区118个乡(镇),乡村户数118.34万户,乡村人口479.7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4.5%,199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5%。由此可见,农业在该市国民经济中占重要位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宿州市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人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18.
冯芳 《宁波经济》2009,(8):40-41
建筑业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为解决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我市经济建设。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市建筑业从业人数达N50.6万人,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0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实现利税总额58.4亿元,增长13.6%,呈现生产、效益同步稳定增长态势;全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06.2亿元,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9.39%。同时,建筑业的发展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建材、钢铁、电力、交通运输等。  相似文献   

19.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工程。宁波市委、市政府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从农业、农村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从农业内部来说,加大投入,千方百计夯实农业增效的基础,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2004年,根据全市11个县(市)、区农经信息户全年收支预测分析,农村经济总收入将达463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60%。第一产业收入175.2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种植业收人达到88.81亿元,比匕年增长3.2%牧业收入35.69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全市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410元,创近几年新高,农民增收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20.
《天津经济》2008,(11):1-1
前三季度,天津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运行态势。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623.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4%,增幅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加快0.4和0.1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3.16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793.95亿元,增长18.2%,其中工业增加值2598.08亿元,增长18.9%,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0.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62.1%。第三产业增加值1746.82亿元.增长14.5%。在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全国经济回落的大背景下,本市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主要得益于两大因素,即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对全市的经济强力拉动.以及本市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